黃劍華[大麥育種專家]

黃劍華[大麥育種專家]
黃劍華[大麥育種專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劍華,男,大麥育種專家,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所長、博士、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劍華,男,大麥育種專家,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所長、博士、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植物細胞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上海市重點科研項目12項,主持獲大麥新品種證書7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主持項目獲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榮獲“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農科人的情懷

說實話,初見黃劍華,感覺他和其他研究員沒什麼兩樣。採訪完黃劍華,心頭卻突然有種莫名的震動。在他穩重、禮貌、得體的待人方式下,有一種掩飾不住的銳氣。他的話語不多,卻落地有聲:“銳意進取、科技創新是科研崗位共產黨員的歷史責任;不斷攀登、追求卓越是科研崗位共產黨員的永恆目標”。

這就是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黃劍華研究員,一個我眼中矢志追求,勇攀科學高峰的人。

黃劍華,不愛喝酒。

但是,對這樣的三個事實他卻有著透徹的了解:第一,啤酒,作為一種健康飲料,深受百姓的喜愛;第二,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費國之一;第三,由於品種的限制,我國自身難以大量生產適用於加工啤酒的原料大麥,每年需要耗費巨額外匯從國外進口啤酒大麥,且農民的利益長期受到損失。

一定要培育出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的國產啤酒大麥新品種!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上世紀80年代初,黃劍華大學畢業分配到了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當時,啤酒大麥細胞工程育種的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在老專家的幫助指導下,黃劍華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

黃劍華深信:創新,是科技的靈魂。在前人育種經驗的基礎上,他經過大量的技術最佳化,極大地提高了大麥花葯/小孢子培養的再生頻率,並打破傳統育種的常規程式,提出了“任意選用雜交親本,大膽淘汰株系”的選育新思路。

每一步創新都踩著艱辛,每一步創新都凝聚著心血與汗水。

在科學研究中,黃劍華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和執著的追求,繁重的科研工作充斥了他的整個生活。記不清做了多少方案,做過多少實驗,經歷過多少次失敗。有時,為了得到一張滿意的顯微照片,往往要製作和觀察上千張片子;有時,為了應證一個結果,常常需要在實驗室一呆就是數日;有時為了挽救瀕臨珍貴藥材,要去深山老林採集野生植株。在黃劍華的字典里沒有“休息日”這個詞,甚至每天的晚上也都成了他的寶貴的工作時間。

二十年磨一劍,2003年,黃劍華率領科技團隊在植物單倍體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建立了大麥細胞工程育種技術體系,育成了“花30”、“花11”、“花22”等優良啤酒大麥新品種。目前,“花30”等系列品種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套用,已成為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的主載大麥品種,在湖北、河南、福建、雲南等地也成片種植,累計種植達1000萬畝,農民增收近2億元。

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心愿實現了!

一個農科人熾熱的情懷

1995年,黃劍華走上領導崗位,擔任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從此,在他人生的征途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堅持科研工作的同時,黃劍華更多的是考慮和謀劃研究所的發展與未來,他帶領和團結科研人員,瞄準農業科學前沿,在主導產品和重點領域進行科技創新,勇攀科技高峰,使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在“十五”期間,連續獲得三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以擁有的“頭腦資本”,他自加壓力,組織帶領科技人員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與上海海豐農場等眾多企業建立科企聯合研發實體,使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上得到更快的套用。

他樹立大局意識,以身作則,注意發揮領導班子整體合力,積極營造良好科研工作環境,使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多次在院科研綜合評比中名列前茅,並連續6次獲得院文明單位光榮稱號。

他還十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不僅積極參加社會的科普工作,還堅持結對幫助湖南省一名侗族貧困女學生十二年,在經濟上給予幫助,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常常寫信勉勵她刻苦學習,報效祖國。

這,就是一個農科人熾熱的情懷!

驕人的業績和出色的工作,黃劍華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今年,他又獲得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在市經濟工作黨委“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黃劍華代表系統內科技崗位的共產黨員進行了交流發言。他說:自己僅僅是抓住了創新、發展的大好機遇,自己的成績,是在老專家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取得的。獎牌屬於過去,一切從頭開始。

榮辱不驚,暗自奮蹄。

今天,黃劍華對自己說: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郊區的建設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農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新技術、新品種和新產品,時代賦予了科技工作者新的歷史重任。

他,給自己確立了新的奮鬥目標。

——利用已具有優勢的小孢子培養技術為核心的單倍體細胞工程育種手段培育更優良的啤酒大麥新品種,讓民眾喝上純正的國產啤酒;

——攻克綠葉菜遺傳改良的技術難點,讓市民吃上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的綠葉菜;

——研製提高珍貴藥用植物有效含量的技術工藝,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天然藥用原料。

的確,無論是技術的自主創新,還是成果的產業化……,一個又一個的課題,一項又一項的計畫,正等待著黃劍華和他帶領的科技團隊,去研究、去實施。

而我們,則期待著,並相信和祝願著,輝煌一定屬於執著追求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