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副緋鯉

黃副緋鯉

黃副緋鯉(學名:Parupeneus luteus)為羊魚科副緋鯉屬的魚類。分布於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諸島、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等,屬於熱帶和亞熱帶近岸底層魚類。體色一致黃色,無斑點,僅眼周有幾條細紋。暖水性珊瑚礁魚類。體長140~240毫米,較少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黃副緋鯉Paruoeneusluteus(CuvieretValenciennes)
種名:黃副緋鯉
黃副緋鯉黃副緋鯉

拉丁學名:Paruoeneusluteus(CuvieretValenciennes)
科名:羊魚科Mullidae
綱名: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生活環境:海洋
分類編號:10049007

簡介

俗名:海鯉。體長為體高34~3.8倍。口小。眼較小,位高。兩頜牙尖銳,單行。犁骨和齶骨無牙。體色一致黃色,無斑點,僅眼周有幾條細紋。暖水性珊瑚礁魚類。體長140~240毫米,較少見。分布乾熱帶印度洋太平洋淺海。我國見於南海

特點

背鰭Ⅷ,Ⅰ—8;臀鰭Ⅰ—6;胸鰭15;腹鰭Ⅰ—5;尾鰭15。側線鱗28—302/6。鰓耙4+17。標本體長142—240mm。體長為體高3.4—3.8倍,為頭長2.6—3.0倍。頭長為吻長1.6—1.9倍,為眼徑5.6—6.2倍。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較小,前位。頦須長,伸達腹鰭。唇厚。眼小,上側位。體被櫛鱗。側線完全。兩背鰭分離,第1背鰭顯著高於第2背鰭。尾鰭叉狀。生活時體一致黃色,無任何斑紋,各鰭淺色透明。為暖水性海洋魚類。分布於中國南海諸島和台灣海域;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諸島海域。

其他相關資料

黃帶副緋鯉黃帶副緋鯉
(紅帶海緋鯉)全長55厘米,頦須末端達眼眶後緣稍後下方。體為灰白色、淡紅色到灰藍色都有(來自深海域的體色可能為紅色),腹部色淡。新鮮時,頭部在眼部四周有數條藍色斜紋;體側自眼眶後側至尾鰭基部有1條黃褐色寬縱帶。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印度尼西亞,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大利亞,但非連續分布。我國見於台灣。

習性

棲息於熱帶低緯度較深海域礁區或內灣的沙質底部,深度20~200米。以魚、甲殼類和多毛類為食。成魚單獨或結成小群用敏感的觸鬚四處探索覓食;食用魚,全年皆可捕獲,但在台灣的較小型(<16厘米),冬季味佳。

價值

漁業具商業性;亦為游釣魚種。因覓食習性獨特,常被水族館做展示用。隸屬副緋鯉屬。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羊魚科Mullidae
屬:副緋鯉屬Parupeneus
種:黃副緋鯉P.luteus
二名法
Parupeneusluteus
(CuvieretValenciennes,19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