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鄉[貴州省]

麻山鄉[貴州省]麻山鄉
麻山鄉
編輯詞條麻山鄉

編輯本段1、貴州省望謨縣麻山鄉
麻山鄉位於貴州望謨縣東部,始建於1995年,是全縣建立最晚的鄉。鄉政府所在地和平村距縣城約54公里,東鄰桑郎鎮,南界納夜鎮,西接大觀鄉,北靠新屯鎮和樂旺鎮處於“麻山片區”中心區域位置;年平均氣溫15.1℃,年平均降雨1422毫米,最低海拔742m,最高海拔1484m,平均海拔1160m,全鄉轄12個行政村,70個村民組,99個自然村寨,1480多戶,7630餘人,居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漢族等多個民族,其中僅苗族人口就占總人口的52%,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全鄉東西長25km,南北寬7km,國土面積10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92餘畝,僅占國土面積的4.5%,其中田1053.68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6.5%,區內喀斯特地形地貌十分突出,約占國土面積的78.6%,是一個典型的深山區和石山區。
2003年全鄉財政總收入15萬元,糧食總產量2366噸,人均占有糧食341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82元;經濟發展以種、養業為主,是一個純農業地區,並且農業生產以玉米種植為主,兼養少量黑山羊、生豬、家禽等,經濟來源單一,經濟上沒有形成支柱的產業,經濟來源單一,12個村均無村級經濟積累,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一類重點扶持鄉鎮。
編輯本段2、黑龍江雞西市麻山區麻山鄉
麻山鄉位街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麻山區,以境內麻山得名。清末,屬穆稜縣管轄。中華民國時期,逐漸形成麻山、吉祥兩個村莊,隸屬穆稜縣第四區管轄。東北淪陷後,初設麻山甲、吉祥甲,隸屬奎山保。1938年1月,改隸奎山村。1939年6月,隨奎山等村劃歸林口縣管轄。由於林密線鐵路通車及煤炭的開發,人口逐漸增加。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4月,林口縣設定麻山區。1956年撤區劃鄉,設定麻山鄉。1957年1月,劃歸雞西市管轄,設定麻山區。
1992年,雞西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市境西部,東北與滴道區相連,東南與梨樹區分界,南與穆稜縣接壤,西與林口縣毗鄰。區政府駐地距市中心雞冠區40公里。麻山區全境總面積410.8平方公里。全區轄有麻山街道辦事處和麻山鄉。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萬人;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區政府駐地中心路。 
2000年,麻山鄉有人口17296人,以種養、畜牧業為主導產業,鄉里先後在土頂子、山河、後東新、和平村興建起4個標準化養牛場,在龍山、麻山等十個村屯新建能容納50頭牛的牛場10個,全鄉共建設青貯窖5800立方米。吉祥村千頭豬場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現豬場存欄達到560頭。全鄉黃牛存欄9950頭,同比增長16.6%。豬、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0400頭、16850隻、123100隻,同比增長11%、61%、13%。此外,全鄉還發展魚塘790畝、柞蠶140把、林果15500畝、養蜂450箱。2005年12月26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麻山區撤銷麻山鄉,其行政區域歸麻山區直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