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質過敏

麩質過敏

麩質過敏,過去曾認為這種疾病只發生於高加索人,特別是兒童,典型的表現是體重減輕和腹瀉。現在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由於許多病人並不出現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很難將體重增長緩慢與乳糜瀉相聯。據有些流行病學專家估計,世界範圍內受累及的人數可達1/330~1/800,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與現在所診斷的病人例數相差甚遠。這就如同冰山一角。預計有很多病人還處在冰山的水下部分,尚未得到診斷。由於大家對這種病認識不足,現今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的時間平均為10年。如此漫長過程,可想而知,患兒的父母要經歷怎樣的一種焦灼。

基本信息

簡介

麩質過敏麩質過敏
麩質是穀物特別是小麥中的一組蛋白質。小麥與黑麥、大麥,還有燕麥十分相近。因此這些穀類也含有麩質。麩質使麵團具有堅固的結構。在麵包加工時的醒發過程中麩質蛋白形成網狀結構,如果沒有麩質就不能形成這樣的結構,麵包也就不能
發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麩質是很普通的蛋白質,容易被胃腸道消化。然而少部分人卻不能消化麩質蛋白。這些人有麩質蛋白不適應症-最常見的病症是乳糜瀉。麩質是一系列單一蛋白質的混合物,這些蛋白質可被劃分為兩組-醇溶谷蛋白和谷蛋白。主要的醇溶谷蛋白,也就是麩朊,似乎是乳糜瀉或麩質蛋白不適應症的主要原因,通常在患有這種病症的免疫體中能夠發現麩朊抗體。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食用含有麩質蛋白的食物時,他們的免疫系統就會通過損害小腸來做出反應。特別是對小腸內層的茸毛的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都是經過這些茸毛被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的,沒有它們的幫助,不管吃進去多少食物,人都會營養不良。因為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造成的損害,乳糜瀉被認為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亂,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吸收障礙性疾病,因為營養物質不能被吸收。乳糜瀉還被稱為自發性吸收不良綜合症、非熱帶性口炎性腹瀉和谷蛋白敏感性腸病。這種疾病被稱為“麩質過敏症(CeliacDisease)”,也有人把它叫作“乳糜瀉”。對於這種病人來說,別人視為美味的麵筋食品卻無異於“毒藥”,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和消化系統同時異常。乳糜瀉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有時候它會因為外科手術、懷孕、生小孩、病毒感染或者嚴重的精神壓力而一觸即發。

症狀

對於小孩子來說,麩質過敏症主要表現為跟消化功能有關的症狀。比如,腹脹、慢性腹瀉、嘔吐、便秘等等。而且,大便異常,惡臭而且有油一樣的東西。因為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甚至體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小朋友也變得脾氣暴躁,容易發怒。對於成人來說,麩質過敏症的表現更加多樣。有的人有多種症狀,有的只有一種甚至沒有明顯症狀。可能的症狀有缺鐵性嗜睡,疲勞,與關節有關的疾病比如關節痛、關節炎和骨質疏鬆;憂鬱、焦慮、手足麻木,口瘡以及癲癇等;對於成年女性,還有月經不準、不孕以及反覆自然流產等等。
不難看出,這些症狀中沒有什麼很“特別”的表現,很多其它的疾病也表現出相似的症狀。這給診斷帶來了很大困難。實際上,很難通過症狀去判斷患者是否得了“麩質過敏症”。也就是說,讀者不要對照上面的症狀去給自己“看病”,否則自己嚇唬自己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麩質過敏症患者的食物中含有麵筋蛋白,血液中的一些自身抗體(一種能夠與自身蛋白發生抗原抗體接合的蛋白質)的含量會上升。在醫學上,就可以通過檢測血液中這種蛋白的含量來診斷麩質過敏症。目前,一個患者被檢出患病的準確性可以達到99%,不過一個非患者也有百分之幾的可能性被檢測為患者。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血液檢測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是否患病的判斷準確性,但是並不能完全確認
患病與否。比如說,一個“有病”的檢測結果,可能來自於那幾個百分點的非患者;而一個“正常”的接測結果,也有可能來自於那1%的患者。進一步的確診需要作“小腸組織活檢”,就是取出一些小腸絨毛組織,用顯微鏡來看它的形態。不過顯然,這樣的檢測比較複雜。

診斷

確診的“金”方法是進行小腸黏膜活檢。但由於小腸黏膜活檢並不是一項容易開展的檢查,所以血液中特殊抗體的檢測往往成為基本診斷方法。由於對此病比較陌生,因此更應該積極發現和診斷。如果出現可疑症狀可以進行血液特殊抗體的檢查,包括:抗麥膠蛋白抗體、抗組織轉谷氨醯胺酶抗體和抗肌內膜抗體。抗體又分為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所以血液檢查一共六項。一旦抗體水平呈陽性,就應採取無麩質飲食治療。治療後觀察孩子情況好轉程度和複查血液抗體水平。如果孩子情況好轉,特別是兒童生長發育速度回升,就必須堅持終身無麩質飲食治療。這樣既可改善生活質量,又可預防糖尿病、癌症不孕症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預防措施

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乳糜瀉這種奇特的疾病。只有通過無麩質食品治療或者食用防麩質過敏食品,孩子情況才能所好轉。也就是說,必須停止食用含有麩質的食品,主要是各種麥類食品。不含麩質的食物將成為食品來源,包括:大米、玉米、小米、豆類、薯類、水果、肉、魚、蛋、牛奶堅果等。同時,還要根據孩子是否存在貧血、骨質疏鬆等問題,進行補鐵、鈣、魚肝油、葉酸等針對性的治療。經過2~3個月食物療法,如果情況明顯好轉,而且血中抗體水平下降,就更能證實疾病的存在。這樣,患病的兒童或成人就必須終身服用不含麩質的飲食。只要飲食得當,今後的生長發育和生活工作能力都可保持正常。背景連結:過去曾認為這種疾病只發生於高加索人,特別是兒童,典型的表現是體重減輕和腹瀉。現在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由於許多病人並不出現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很難將體重增長緩慢與乳糜瀉相聯。據有些流行病學專家估計,世界範圍內受累及的人數可達1/330~1/800,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與現在所診斷的病人例數相差甚遠。這就如同冰山一角。預計有很多病人還處在冰山的水下部分,尚未得到診斷。由於大家對這種病認識不足,現今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的時間平均為10年。如此漫長過程,可想而知,患兒的父母要經歷怎樣的一種焦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