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黴素

土黴素

土黴素為淡黃色片或糖衣片,屬於四環素類,可用於治療立克次體病,包括流行性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落基山熱、恙蟲病和Q熱,支原體屬感染和衣原體屬感染等疾病。

基本信息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土黴素

中文別名:土黴素二水合物; 地黴素; 二水合土黴素; 4-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5,6,10,12,12a-六羥基-6-甲基-1,11-二氧代-並四苯-2-甲醯胺二水合物; 土黴素鹼;鹽酸地黴素; 氧四環素

英文名稱:Oxytetracycline dihydrate

英文別名: trramycin; OXYTETRACYCLINE HCL BP; DOXYCYCLINE USP 23; Oxy-tetracyclin;BiosTAT; Cliimycin; Geomycin; Oxydyn; Oxycycline; Oxymycin; Ryomycin Stevacin; TeTRAbon; Tetran

CAS號:6153-64-6

分子式:CHNO

土黴素 土黴素

分子量:496.46500

精確質量:496.16900

PSA:220.3100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結晶

熔點:181-182 °C

沸點:845.6ºC at 760 mmHg

閃點:465.2ºC

水溶解性:slightly soluble

儲存條件:0-6ºC

生態學數據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有污染,禁止進入水體。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

2、氫鍵供體數量:9

3、氫鍵受體數量:13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

5、互變異構體數量:168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204

7、重原子數量:35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1000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6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1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3

性質與穩定性

對空氣,光照敏感。避免與不相容材料,光照,空氣,濕空氣,水接觸。與強氧化劑,鹼反應。

貯存方法

密封儲存,儲存於陰涼、乾燥的庫房。避免陽光直射。常用氬氣保護。

安全信息

海關編碼:29413000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36; R63

安全說明:S22-S24/25-S36/37/39-S26

危險品標誌:Xn

藥物說明

製劑規格

1.片劑:0.125g、0.25g。2.膠囊:0.25g。3.軟膏:3000萬U。4.眼膏:300萬U。

藥理作用

土黴素具有廣譜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為快速抑菌劑,高濃度時對某些細菌呈殺菌作用。其作用機制在於藥物能特異性地與核糖體30S亞基的A位置結合,阻止氨基醯-tRNA在該位置上的聯結,從而抑制肽鏈的增長和影響細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土黴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淋球菌、腦膜炎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志賀菌屬、耶爾森菌、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等有較強抗菌活性;此外,土黴素對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等也有較強作用。

藥代動力學

鹽酸土黴素口服吸收不完全(約可吸收30%~58%),分布容積約為0.9~1.9L/kg。單劑量口服1g後血藥濃度峰值約為3.9mg/L。藥物吸收後分布廣泛,可滲入胸腔積液、腹腔積液中,也可以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循環,但不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因此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低。土黴素還可以分布於肝臟、脾臟、骨髓、骨骼、牙本質和牙釉質中,藥物在乳汁中也能達到較高的濃度。土黴素蛋白結合率約為20%~35%,腎功能正常者半衰期為6~10h,腎功不全時半衰期延長,無尿者可達47~66h。藥物主要通過腎小球濾過排泄,給藥24h內可排出給藥量的70%,另有少量藥物通過膽汁經糞便排泄。血液透析可以清除10%~15%的藥物。

適應症

1.土黴素可作為治療下列疾病的選用藥物:(1)立克次體病,包括流行性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恙蟲病;(2)肺炎支原體所致感染;(3)衣原體感染,包括鸚鵡熱、腹股溝肉芽腫(性病淋巴肉芽腫)、非特異性尿道炎、輸卵管炎及沙眼;(4)回歸熱;(5)布氏菌病(與氨基糖苷類藥聯用);(6)霍亂;(7)鼠疫(與氨基糖苷類藥聯用);(8)兔熱病。

2.土黴素可用於治療對青黴素類抗生素過敏的破傷風、氣性壞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鉤端螺旋體病。

3.土黴素也可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膽道、尿路和皮膚軟組織感染。

4.土黴素還可用於痤瘡治療。

禁忌症

對土黴素或其他四環素類藥過敏者。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對一種四環素類藥過敏者可能對其他四環素類藥過敏。

2.慎用:(1)原有肝病患者;(2)已有腎功能損害者。

3.藥物對兒童的影響:8歲以下小兒套用土黴素可致恆齒黃染、牙釉質發育不良和骨生長抑制,因此8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土黴素。

4.藥物對妊娠的影響:土黴素可透過血-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沉積在牙齒和骨的鈣質區中,引起胎兒牙齒變色、牙釉質再生不良以及抑制胎兒骨骼生長。因此,妊娠期婦女不宜使用土黴素。

5.藥物對哺乳的影響:土黴素可經乳汁分泌,乳汁中濃度較高,雖然土黴素可與乳汁中的鈣形成不溶性的絡合物,吸收很少,但由於該類藥物可引起牙齒永久性變色,牙釉質發育不良和抑制嬰兒骨骼的發育生長,因此哺乳期婦女須權衡利弊後決定是否使用。

6.藥物對檢驗值或診斷的影響:(1)測定尿鄰苯二酚胺(Hingerty法)濃度時,由於土黴素對螢光的干擾,可使測定結果偏高;(2)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鹼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血清澱粉酶、血清膽紅素、血清氨基轉移酶測定值升高。

7.用藥前後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1)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2)使用土黴素治療時間較長者,必要時應測定血藥濃度。

不良反應

1.土黴素可沉積在牙齒和骨骼中,致牙齒髮生不同程度的變色黃染、牙釉質發育不良及齲齒,並可致骨發育不良。

2.胃腸道反應:口服土黴素可引起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腹脹、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3.肝臟損害:大劑量長期口服土黴素可引起肝臟損害,通常表現為肝脂肪變性。原有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後期婦女更易發生。

4.過敏反應:多見藥物熱或皮疹,後者可表現為蕁麻疹、多形紅斑、濕疹樣紅斑等,也可誘致光感性皮炎。偶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哮喘、紫癜等症狀。

5.周圍血象改變:長期用藥可出現異常淋巴細胞、粒細胞毒性顆粒,血小板減少和粒細胞減少等。

6.中樞神經系統:用藥時偶可致良性顱內壓增高,表現為頭痛、嘔吐、視神經盤水腫等。

7.二重感染:長期用藥可引起二重感染。主要表現為誘發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和真菌等所致的消化道、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嚴重者可致敗血症。

8.其他:長期用藥可使人體內正常菌群減少,導致維生素缺乏、真菌繁殖,出現口乾、咽痛、口角炎、舌炎、舌苔色暗或變色等症狀。

用法用量

1.成人:每次0.25~0.5g,每6小時1次。

2.兒童:8歲以上患兒,每次6.25~12.5mg/kg,每6小時1次。

藥物相互作用

1.土黴素與全麻藥甲氧氟氟氟烷同用時可增強其腎毒性。

2.土黴素與強利尿藥如呋塞米等藥物同用時可加重腎功能損害。

3.土黴素與其他肝毒性藥物(如抗腫瘤化療藥物)同用時可增強其肝毒性。

4.土黴素與制酸藥如碳酸氫鈉等同用時,由於胃內pH值增高,可使土黴素的吸收減少、活性降低。

5.土黴素與葡萄糖酸酸酸鈣、乳酸鈣及含鎂緩瀉等各種含鈣、鎂、鐵離子的藥物同用時,可與其中的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絡合物,使藥物吸收減少。

6.降血脂藥考來烯胺(cholestyramine)或考來替泊(colestipol)與土黴素同用時,可影響土黴素的吸收。

7.土黴素與口服含雌激素類避孕藥同用可降低避孕藥的藥效,以及增加經期外出血。

專家點評

臨床套用範圍基本同四環素。對腸道感染及阿米巴腸炎療效比四環素好。對急性阿米巴痢疾較慢性為佳,對阿米巴包囊及滋養體的療效也優於卡巴胂及氯喹;對恙蟲病、立克次體病、沙眼和結核病等也有一定療效。

中毒

土黴素(氧四環素,地黴素)抗菌作用同四環素,但較四環素差。對腸阿米巴作用較強,主要用於治療阿米巴腸炎、腸道感染等。

臨床表現和治療要點參見四環素的相關內容:

臨床表現

1.口服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脹、腹瀉等。

2.可使體內正常菌群失調,引起維生素缺乏、真菌繁殖,出現口乾、咽痛、口角炎、舌炎、舌苔色暗。引起消化道、呼吸道或尿路的二重感染,嚴重者發生敗血症。

3.較大劑量靜脈給藥或長期口服可引起肝臟損害,加重氮質血症。

4.四環素牙:孕期服用四環素後,分娩的小兒或兒童服用四環素後,牙齒產生不同程度的黃染、牙釉質發育不良、齲齒,並可致骨發育不良。

5.過敏反應:可引起藥物熱、各種皮疹,也可誘發光敏性皮炎。偶見發生過敏性休克、哮喘、紫癜等。

6.靜脈用藥時可產生局部疼痛,甚至發生血栓性靜脈炎。

7.服用變質四環素可引起范可尼綜合徵,產生腎小管性酸中毒。

治療要點

1.本藥過量無特效解毒藥,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2.透析治療僅可清除給藥量的10%~15%。

3.發生肝、腎功能損害和過敏反應時,及時停藥,並予以相應治療。

沙眼治療

詳細介紹

沙眼是一種由比細菌小、比病毒大的沙眼衣原體感染而發生的慢性傳染性眼結膜炎症。

土黴素 土黴素

任何年齡都可感染,發病緩慢,病程可持續數年或數十年,並常因並發病使視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沙眼的免疫力很弱,治癒後可復發。臨床上,治療沙眼可使用中藥療法,對於較為嚴重的沙眼,可採取抗生素治療,如氯黴素滴眼液,紅黴素藥膏,以及口服土黴素片,通過抗生素的抑制細菌。

沙眼病人的眼淚和眼分泌物中含有沙眼衣原體,接觸病人污染的手、毛巾、手帕、文具、玩具、工具以及其他物品,均可使健康人得病。手是傳染沙眼的重要途徑。

沙眼多侵犯雙眼,初期病人可能沒有什麼異常感覺,多在體檢時才被發現;有時有輕微的發癢及異物感,早晨起來有眼睛有少量粘性分泌物(眼屎),也可有輕微的怕光、流淚等症狀,伴有繼發感染時症狀加重。到了晚期可發生併發症,如內翻倒睫(倒毛),倒毛不但給病人造成刺激、流淚、磨擦、疼痛等症狀,還會刺激角膜使角膜發生炎症、潰瘍及血管翳的形成,使透明的角膜變濁,產生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甚至造成失明。

治療沙眼的藥物很多,常用的點眼藥如0.25%氯黴素眼藥水、0.1%利福平眼藥水等,每日4-6次,晚上可塗金黴素眼藥膏並服用土黴素片配合治療。只要堅持用藥,注意眼的衛生,沙眼是可治癒的。但治癒後要注意預防再感染。預防沙眼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和臉盆。

臨床表現

⒈怠性或亞急性期;潛伏期5-12 日,多發於兒童及少年,常雙眼發病。有流淚、畏光、異物感等症狀。分泌物 粘稠,結膜充血顯著,乳頭增生,上下穹窿部結膜滿布濾泡。可合併角膜上皮 炎。急性期可不遺留瘢痕而愈。

⒉慢性期:急性期經過1-2個月 即進入該期。結膜充血減輕,顯污穢肥厚,乳頭增生,濾泡大小不等。濾泡於 上瞼上緣及上穹窿結膜顯著,下瞼則少而。此期經過數年乃至數十年,結膜 病變逐漸為結締組織所代替而形成瘢痕。初期瘢痕於上瞼之瞼板溝,呈白色橫紋, 漸次發展為網狀,後全部為瘢痕而顯白色。該病早期即有血管從角膜上方結膜侵入角膜絛內,重者如垂簾狀,名為沙眼角膜血管翳。

⒊臨床分期

I期:進行期,即活動期。乳頭濾泡並存,上穹窿結膜組織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開始出現至僅留少許活動病變。

Ⅲ期:完全結瘢期。活動病變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此期已無傳染性。

診斷特徵

⒈沙眼的早期診斷較難,有時只有下“疑似沙眼”的診斷。根據上瞼板上緣及上穹窿結膜混濁、肥厚、血管走行不清、乳頭增生、濾泡融合、血管翳、條狀或網狀瘢痕即診斷為抄眼。如結膜刮片證實包涵體的存在,則可確診。

⒉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⑴慢性濾泡性結膜炎:濾泡多見於下穹窿部與下瞼結膜,濾泡形小,大小均勻,排列整齊,不融合,無瘢痕,無血管翳。

⑵包涵體性結膜炎,濾泡以下瞼下穹窿結膜為顯著,沒有血管翳與瘢痕。

治療方法

⑴點0.1%利福平或O.1%酞丁安的生理鹽水棍懸液或0.5%金黴素或新黴素眼藥水,也可點o.25%的氯黴素眼藥水、10%-30%磺胺醋醯鈉眼藥水,每日3—6次,每次1-2滴。晚上塗抗生素眼膏。

⑵口服碘胺製劑、螺旋黴素、新黴素、土黴素、四環素及強力黴素等均可收效。需與局部點藥配合。

⑶後遺症及併發症參見有關病治療。

動物藥用

性狀特徵

該品為淡黃色結晶或無定形粉末。

藥理作用該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敏感菌包括肺炎球菌、鏈球菌、部分葡萄菌、炭疽桿菌、破傷風桿菌、對豬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藥理作用

該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敏感菌包括肺炎球菌、鏈球菌、部分葡萄菌、炭疽桿菌、破傷風桿菌、對豬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

1、對豬的副傷寒、附紅細胞體、炭疽病、喘氣病、痢疾、豬肺疫、療效顯著。

2、雛禽痢疾、衣原體病、還可以用緩解應激反應、提高產蛋量、促進幼禽增重等。

3、水產套用於治療魚類弧病菌、脫磷病、爛鰓病、鰻魚受德化氏病、鱒魚瘡病、鰻赤鰭病等。

用法用量

混飲;每袋100g兌水400kg,連用3-5天

混飼:每袋100g拌料200kg,連用3-5天

四環素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