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豬

種豬

種豬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做種,繁殖下一代豬的就是種豬,行為人經常回認為,只有公豬才是種豬,種豬分種公豬、種母豬兩種,有些豬場裡會選擇一些品種優良的商品豬作為後備種豬。

基本信息

淘汰原則

種豬種豬

1、公豬的淘汰原則

種公豬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左右,種公豬年淘汰率在50%左右。有下列情況的種公豬應被淘汰:性慾低下,經調教及藥物處理仍無改善的後備公豬;睪丸器質性病變(腫大、萎縮)的公豬;精液品質差,配種受胎率低,與配母豬產仔少的公豬;患過細小病毒、乙腦、偽狂井等疾病的公豬;肢蹄疾病嚴重,影響配種使用的公豬;因病長期不能配種的公豬;3周歲以上的老年公豬。

2、種母豬淘汰原則

(1)正常淘汰

對年齡較大、生產性能下降的種母豬予以淘汰。傳統欄舍飼養,母豬一般利用7-8胎,年更新比例為25%。工廠化限位飼養,母豬一般利用6-7胎,年更新比例為30%-35%。

(2)異常淘汰 生產性能低下、不發情、患過繁殖障礙疾病等的後備母豬應淘汰。

選購種豬

1、制定科學合理的引種計畫

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引種計畫。計畫包括品種、級別、數量、體重。建議選擇能夠提供健康無病、性能優良種豬且服務一流、信譽佳的大型種豬公司。

2、選購種豬前的準備

引種場應設有隔離舍,在種豬到場前的30天(至少7天)應對隔離舍徹底清洗消毒,並對消毒效果進行檢測。一定要有裝豬台,運輸豬人員不用進場院即可把豬卸入場內。

3、挑選種公豬的要點

(1)體型外貌符合本品種雄性特徵。

(2)生殖器官發育良好。睪丸中等下垂,左右對稱,大小勻稱,輪廓明顯,沒有單睪、隱睪或赫爾尼亞,包皮適中,包皮無積尿。

(3)四肢強健有力,步伐開闊,行走自如,無內外八字形,無臥系、蹄裂現象。

(4)有效乳頭6對以上,排列均勻整齊,且位置和發育良好,無瞎乳頭或內翻乳頭。

(5)三代系譜清楚,性能指標優良,選擇EBV值大的(EBV指數至少要在100以上,說明該豬綜合性能較好)。如果體重較大,一定選擇活潑好動、口有白沫、性慾表現良好的,最好是花高價錢購買採過精液、檢查過精液品質的優秀公豬。

(6)與配的母豬產仔數多,後代活力強、生長快、體型好、無遺傳缺陷。

4、挑選種母豬的要點

(1)體型外貌

外貌與毛色符合本品種要求,乳房和乳頭是母豬的重要特徵表現,除要求具有該品種所應有的奶頭數外,還要求乳頭排列整齊,有一定間距,分布均勻,無瞎、癟乳頭。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強健,體軀有一定深度。

(2)繁殖性能

後備種豬在6~8月齡時配種,要求發情明顯,易受孕。淘汰發情遲緩,久配不孕或有繁殖障礙的母豬。當母豬有繁殖成績後要重點選留那些產仔數高,泌乳力強,母性好,仔豬育成多的種母豬。根據實際情形,淘汰繁殖性能表現不良的母豬。

(3)生長性能與胴體性狀

可參照公豬的方法,但指標要求可適當降低,可以不測定飼料轉化率,只測定生長速度和背膘厚。

5、種豬運輸時應注意的事項

一股購買種豬都是用汽車運輸,使用火車、輪船、飛機運輸的較少。避免使用運輸商品豬的外來車輛裝運種豬,最好用本場專用或供種豬場專用的車輛,檢查車況是否良好,千萬別帶病上路。在運載種豬前24小時內,應使用高效的消毒劑對車輛和用具進行兩次以上的嚴格消毒。消毒前要徹底沖洗車輛和用具,空置1天后再裝豬。在裝豬前再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如雙鏈季胺鹽絡合碘)徹底消毒1次,並開具消毒證。在運輸過程中,應想方設法減少種豬應激和損傷。特別注意保護好豬的肢蹄,並避免在運輸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要求供種場提前2-3小時對準備運輸的種豬停止飼餵飼料,以免造成種豬脫肛現象。趕豬上車時不能趕得太急,裝豬結束後應固定好車門,防止路途中丟失種豬。長途運輸的車輛,車廂最好鋪上墊料。冬天可鋪上稻草、麥秸、鋸末,夏天鋪上細沙,以降低種豬肢蹄損傷的可能性。所裝載豬只的數量不要過多,避免導致損傷甚至死亡。裝車時儘可能同類別豬只裝於一欄,且體重不直相差太大,以免強欺弱、大欺小。達到性成熟的公豬應單獨隔開,並噴灑有較濃氣味的消毒藥水(如複合酚),以免公豬間相互打架。對長途運輸的種豬,要根據種豬的體重大小,給每頭種豬注射5-8ml長效得米先,以防止豬群途中感染細菌性疾病,減少應激。對於特別不安的豬,可注射適量鎮靜劑。長途運輸裝車前需辦齊一切手續,包括貨款、檢疫證明、車輛消毒證明、免疫卡、免疫程式、系譜、發票等,以備查驗。一般豬場都會選擇在氣候較適宜的春秋季引種。但在夏、冬季引種也有一些有利的方面。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或夏季6月下旬-8月這段時間種豬價格最優惠,種豬可選餘地大,往往能選購到質優價廉的種豬。夏季可在早晨和傍晚裝運。途中應注意經常供給飲水,防止種豬中暑。冬季應在上午11點至下午2點之間裝豬。運豬車輛應備有汽車帆布以便擋風保暖,以防豬只感冒。

6、種豬到場後注意事項

新引進的種豬,應先在隔離舍飼養。種豬到達目的地後,立即對裝豬台、車輛、豬體及卸車周圍地面進行消毒,按大小、公母進行分群飼養,要求密度不高於1頭/1.5㎡。種公豬若體重達到50千克以上,則應單欄飼喂,以免咬架而受損。有損傷、脫膽等情況的種豬應立即隔開單欄飼養,並及時治療處理。種豬分欄八位後,首先僅給予飲水,每次少量供給,待飲完10-20分鐘再飲,防止暴飲。水中可加少量抗生素和維生素,休息6-12小時後再供給少量飼料。第2天開始可逐漸增加飼餵量,3-5天達到正常飼餵量。種豬到場後的前2周,由於疲勞加上環境變化,機體對疫病的抵抗力會降低,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抗生素和多種維生素,連餵兩周,使種豬儘快恢復正常狀態。種豬到場後,根據供種場疫苗注射情況及本場豬群健康狀況,確定是否補註疫苗。經隔離觀察1個月後,若無疾病表現,可選擇少量本場健康豬只調入合養。經接觸觀察1個月無異常表現,對該批種豬進行體表消毒後,再轉生產區投入正常生產。新調種豬在配種前應進行一次全面驅蟲,使其能充分發揮生長潛能。

制定合理的選配計畫在嚴格選種的基礎上,還要認真制定選配計畫。如果要固定某個優異性狀,通常採用同質選配方式;如果要改良某個性狀,或者使不同的優異性狀集合,通常採用雜交或者異質選配方式。

國外引進

漢普夏豬

漢普夏豬屬瘦肉型豬品種。原產英國南部,由美國選育而成。漢普夏豬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徵,肩和前腿部為白色,其他部位為黑色,故有“銀帶豬”之稱。

1、體型外貌:全身主要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條白帶環繞,俗稱白肩(帶)豬。頭大小適中,顏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軀較寬,背腰粗短,體軀緊湊、呈拱形。背最長肌和後軀肌肉發達。

2、生產性能:漢普夏豬從25.6公斤到97.6公斤日增重697克,飼料利用率2.95:1。據測定,體重91.7公斤育肥豬6頭,平均膘厚1.76厘米,眼肌面積28.7平方厘米,胴體瘦肉率60.7%。胴體品質好。母豬平均產仔數僅9頭,但仔豬碩壯而均勻,母性良好。胴體瘦肉率65%以上。雜交配套生產體系中可用作終端父本,也可作母本。

長白豬

長白豬原名蘭德瑞斯豬,原產于丹麥,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豬種。按引入先後,長白豬可分為英瑞系(即老三系)和丹麥系(新三系)。長白豬是目前我國引進最多的國外豬種。長白豬具有產崽數較多,生長發育快,省飼料,胴體瘦肉率高,但抗逆性差,對飼料營養要求高等特點。主要分養在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和河北等省。

1、體型外貌:長白豬全身被毛呈白色,頭小清秀,顏面平直。耳向前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個後軀肌肉豐滿,蹄質堅實,體軀前窄明顯、呈流線型。體軀長,有16對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頭6-7對。

2、生產性能:長白豬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屠體較長,胴體瘦肉率高。據測定,體重30.7-72.28公斤階段,日增重731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公斤、青料0.97公斤。屠宰率71.66%。據丹麥測定,日增重793克,料重比2.68:1,胴體瘦肉率65.3%。各地用長白豬作父本與本地母豬開展二元或三元雜交,均有較好的雜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豬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長白豬性成熟較晚,6月齡開始出現性行為,9-10月齡體重達120公斤左右開始配種。初產母豬產崽數10-11頭,經產母豬產崽數11-12頭。

皮特蘭豬

皮特蘭豬原產於比利時的布拉幫特省,是由法國的貝葉雜交豬與英國的巴克夏豬進行回交,然後再與英國的大白豬雜交育成的。主要特點是瘦肉率高,後驅和雙肩肌肉豐滿。

1、體形外貌:皮特蘭豬毛色呈灰白色並帶有不規則的深黑色斑點,偶爾出現少量棕色毛。頭部清秀,顏面平直,嘴大且直,雙耳略微向前;體驅呈圓柱形,腹部平行於背部,肩部肌肉豐滿,背直而寬大。體長1.5-1.6米。

2、生產性能: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皮特蘭豬生長迅速,6月齡體重可達90-100公斤。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飼料2.5-2.6公斤,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達70%。

皮特蘭豬公豬一旦達到性成熟就有較強的性慾,采精調教一般一次就會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數每毫升達3億個。母豬母性不亞於我國地方品種,仔豬育成率在92-98%。母豬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齡,發情周期18-21天,每胎產崽數10頭左右,產活崽數9頭左右。

3、雜交利用:由於皮特蘭豬產肉性能高,多用做父本進行二元或三元雜交。用皮特蘭公豬配上海白豬(農系),其二元雜種豬育肥期的日增重可達650克,體重90公斤屠宰,其胴體瘦肉率達65%;皮特蘭公豬配梅山母豬,其二元雜種豬育肥期日增重685克,飼料利用率為2.88:1,體重90公斤屠宰,胴體瘦肉率可達54%左右。用皮特蘭公豬配長×上雜交母豬(長白豬配上海白豬),其三元雜種豬育肥期日增重730克左右,飼料利用率為2.99:1,胴體瘦肉率為65%左右。

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產於美國,於19世紀60年代在美國東北部由美國紐約紅毛杜洛克豬、新澤西州的澤西紅毛豬以及康乃狄格州的紅毛巴克夏豬育成的。原來是脂肪型豬,後來為適應市場需求,改良為瘦肉型豬。這個豬種於1880 年建立了品種標準,是當代世界著名瘦肉型豬種之一。

1、體型外貌:杜洛克豬適應性強,對飼料要求低,喜食青綠飼料,能耐低溫,但對高溫的耐力較差。杜洛克豬原種應具備毛色棕紅、結構勻稱緊湊、四肢粗壯、體軀深廣、肌肉發達,屬瘦肉型肉用品種。此外,由於對白色豬的需求也開發出了白色杜洛克。這種白色杜洛克豬為杜洛克豬與白色品種的豬雜交獲得 。頭大小適中、較清秀,顏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傾,耳尖稍彎曲,胸寬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線平直,四肢強健。公豬:包皮較小,睪丸勻稱突出、附睪較明顯。母豬:外陰部大小適中、乳頭一般為六對,母性一般。

2、生產性能:繁殖性能指標母豬初情期170~200日齡,適宜配種日齡220~240天,體重120千克以上。母豬總產仔數,初產8頭以上,經產9頭以上;21日齡窩重,初產35千克以上,經產40千克以上。生長發育100千克體重的日齡180天以下,飼料轉化率1:2.8以下,100千克體重時,活體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0平方厘米以上。胴體品質在100千克體重屠宰時,屠宰率70%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3平方厘米以上,後腿比例32%,瘦肉率62%以上。肉質優良,無灰白、柔軟、滲水、暗黑、乾硬等劣質肉。

3、雜交效果:由於杜洛克豬具有增重快,飼料報酬高(料肉比為2.8~3.2∶1),胴體品質好、眼肌面積大、瘦肉率高等優點,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較差些。故在與其它豬種雜交時,經常作為父本,以達到增產瘦肉和提高產仔數的目的。杜洛克豬具有生長發育快、飼料報酬高、瘦肉率高几大特點,在生產商品豬的雜交體系中適合做終端父本。最常用的配套係為杜洛克*(長白*大白),即俗稱的杜洛克豬。杜洛克豬適應性好,無應激敏感現象,易飼養管理成功,廣泛適合於工廠化養豬和農戶飼養。杜洛克豬身體健壯、強悍,耐粗性能強,是一個極富生命力的品種。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該品種的缺點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體產肉量稍低,肌肉間脂肪含量偏高。

選擇種豬的誤區

選擇種豬存在一些誤區,往往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引進疾病,造成全軍復沒。

1、忽視所選種豬的健康狀況;

2、過分強調體型;

3、要求體重過大或過小;

4、從多家種豬場引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