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生物圈保護區

鹽城生物圈保護區

鹽城生物圈保護區,於1983年批准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協調理事會批准為生物圈保護區,並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1996年又被納入“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

基本信息

相關

鹽城保護區為我國最大的海岸帶保護區,地處江蘇中部沿海轄東台、大豐、射陽、濱海、和響水五縣(市)的灘涂,總面積45.33萬公頃。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即灘涂濕地生態系統。

鹽城旅遊景點 鹽城生物圈保護區鹽城旅遊景點 鹽城生物圈保護區

保護區地勢平坦,區內生物十分豐富,有植物450種,鳥類379種,兩棲爬行類45種,魚類281種,哺乳類4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鱘共十二種,二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67種,如獐、黑臉琵鷺、大天鵝、小青腳鷸、鴛鴦、灰鶴、鵲鷂、斑海豹等。區內資源豐富,每年可產蘆葦一百多萬擔,水產品百餘萬噸,年出口沙蠶近300噸。
保護區是挽救一些瀕危物種,如丹頂鶴、黑嘴鷗、獐、震旦鴉雀等。每年來區越冬丹頂鶴達到千餘只,有一千多黑嘴鷗在保護區繁殖;千餘只獐生活在保護區灘涂。鹽城還是連線不同生物界區鳥類的重要環節,是東北亞與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每年春秋有近300萬隻岸鳥遷飛經過鹽城,有20多萬隻水禽在保護區越冬。
保護區還是我國少有的高瀕危物種地區之一,已發現有29種被列入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因此,鹽城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