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蕨

鹵蕨

鹵蕨,一年生草本,通常生於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花期9~11月。常靠種子繁殖及在水中的莖節長出新植株,蔓延成片。莖下部生水中,無葉,節上產生不定根;莖上部露出水面,具輪生葉。葉狹披針形,常3~4片輪生,無毛,無柄,葉長3~7mm,寬0.5~1mm。現廣布於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熱帶及亞熱帶。

基本信息

鑑別特徵

植株高3~10cm,光滑無毛。莖下部生水中,無葉,節上產生不定根;莖上部露出水面,具輪生葉。葉狹披針形,常3~4片輪生,無毛,無柄,葉長3~7mm,寬0.5~1mm。花小,淡紅色,腋生;苞片2,鑽形,與萼近等長;花萼鐘形,長約1mm,有4~5個萼齒;無花瓣;雄蕊2~3個;子房球形,花柱極短。蒴果球形,2或3瓣裂。種子多數,細小。

生物學特性

一年生草本,通常生於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花期9~11月。常靠種子繁殖及在水中的莖節長出新植株,蔓延成片。
原產地:中美洲;現廣布於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熱帶及亞熱帶。

中國分布現狀

台灣、浙江、江蘇、湖北、陝西、河南。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30年采自台灣新竹。該種為淺水濕地雜草,在水中蔓延後,可密集生長,排擠原有的水生植物,危害水中動物生長。當侵入稻田後導致水稻減產。
控制方法:在其種子成熟之前將其清除,同時配以水面(中)除草劑醌萍胺、草甘膦等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