鶻嶺

東西走向,長3公里,主峰1466米。 南北走向,長3公里,高1444米。 南北相連,長2公里,主峰高1468米。

山系概貌

鶻嶺,秦嶺東段支脈,位於陝西省丹鳳縣山陽縣境內,銀花河南,沿山陽縣丹鳳縣交界伸展,向北伸至銀花河畔。丹鳳縣縣內長16公里,主脊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點月亮台,海拔1483.6米。主脈東西橫貫,北陡南緩;支脈南北走向,北短南長。平均相對高差300~500米,山嶺坡度,多在25°~35°。秦嶺為山陽縣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銀花河金錢河的分水嶺。南宋時,秦檜割秦之半畀金,曾以此嶺為界。
山陽縣境內,主嶺由馬灘河東岸向東南綿亘、至商南縣的丹江南岸而盡,在山陽境內長約61公里,包括銀花河以南、縣河與金錢河以東廣大地區,分布著6區40鄉。山地面積約1240平方公里,占全縣山地面積的43%。

主要山峰

丹鳳縣境內,有主峰月亮台,位於丹鳳縣石槽溝鄉,縣城東南約58公里,海拔1483米,山上有廟,原為游擊隊活動區。
山陽縣境內,鶻嶺支脈,北短南長,共有名山44座,其陰坡支山由西向東計有15座。

北坡山峰

1.柳坡溝梁。座落色河鋪東南,長3公里,主峰1325米,與東南麻子溝梁相連。
2.饅頭山。座落三里店南,群峰羅列,一峰崛起,聳拔圓峻,酷似饅頭。高1537米,長3公里。山頂的坤元寺和西麓的太白洞,舊時香火頗盛。山上石灰石裸露,山下建有水泥廠。
3.翠屏山。座落縣城南面,群峰羅列如屏,四季青翠,峰頂尖銳偏圓。長2公里,高1688米。山陰數峰外圍,形似筆架,故稱筆架山。筆架山麓又羅列一群紅色圓丘,名聚米丘。盍峰建有電視差轉台。
4.土地嶺。座落十里舖薛家溝堖,嶺上有土地廟。東西走向,長3公里,主峰1466米。土石皆赤,雜草叢生。
5.白馬寨。由土地嶺分支北出,傍薛家溝西下,座落十里舖西南6公里,主峰形如簸箕,向北寬出。南北走向,長3公里,高1444米。寨下白馬洞,有雲霧出入,可預兆陰晴。
6.尖錐山。座落十里舖西南馬窪溝堖,南北走向,峰尖似錐,高1131米。
7.板板山。在十里舖西南楊家溝堖,山上多青石板。南北相連,長2公里,主峰高1468米。
8.雞冠山。在鵑嶺南端,酷似雞冠,南北走向,長2公里,高1435米。
9.雙乳山。在過風樓路南,兩峰拔地而起,對稱圓峭,酷似乳房。高910米。上有雙鎖廟,廟側青松倒掛,景色奇麗。其南主峰長2公里,高1370米。
10.鶻嶺。在高壩店、黃土包南,有大小之分,高壩段名大鶻嶺,黃土包段為小鶻嶺。主峰形如鶻起,東西走向,長5公里,高1593米。古為南北交通要道,石凳盤迂,險阻難行,今小鶻嶺有公路通過;大鶻嶺有鳥道通僧道關,路險行人少,蒿草過人頭。
11.寨子嶺。在洛峪鄉南10公里處,南北走向,長3公里,主峰1355米,東北接石佛山,山上有大寨。
2.伏安寨。在中村鎮南,上有寨,高966米。其東南接王家梁,高914米。
13.楊家岩。在銀花五色溝堖,南北走向,長2公里,高1544米,山上多白樺。
14.梅子嶺。在銀花鄉梅子溝堖,長5公里,高1571米。山腰有石人,屹立公路畔,高數十丈,形象逼真。公路盤旋上嶺後,纏繞十里扁而過,若隱若現,蔚為景觀。
15.大嶺。西鄰梅子嶺,北瀕響當河,南傍天橋溝。嶺上有小徑,為鶻嶺南北交通的第二條古道。山壁陡峭,山勢巍峨,嶺高1565米。嶺上柴胡、連翹、五味子、獼猴桃資源豐富。

南坡山峰

鶻嶺南坡支山既多又長,實難殫述,其大而有名者,自東向西,計有29座。
16.孤山。在口頭坪東北4公里處,山峰拔地而起,尖銳似牛角,高1275米,山上多槲櫟樹。
17.大峰尖。在魚洞河南,與商南石佛庵毗連。東西走向,長2公里,峰頂似錐,高1596米,為縣東最高峰。山上青松挺拔。
18.雞架山。在魚洞鄉西南11公里處,秋冬季節,野雞群聚陽坡岩坎棲息,主峰1130米。山上松竹雜出,常年疊翠。
19.小寨。座落晏馬圈房溝,高1076米,山上雜樹叢生。
(以上4山系鶻嶺一支由王閻南出,夾照川東河而下,出晏馬、入鄖西支脈)
20.莫拿岩。座落西泉鄉南,主峰1065米。山勢險,岩多樹少,攜物難躋,故名“莫拿”。
21.趙家嶺。在天橋境南12公里處,東西走向,長2公里,高1332米,山上灌木叢生。
22.龍山。形似巨龍騰空,高1557米,常被雲霧纏繞,潮濕寒冷。座落龍山鄉駐地西北6公里處,東西走向,長4公里。地勢險峻,松柏參天。
23.五盪山。龍山東南分支,至石佛寺板倉溝境,南北走向。海拔945米,主峰連線5個山頭,呈現五個大盪。
24.青龍寨。在龍山南,座落板廟鄉東北,東西走向,長2公里,高1446米。山色青黛,狀如臥龍,上有石寨。
25.太平山。龍山分支沿靳家河南入法官姚家灣,東西走向,長3公里,主峰高1485米,山勢巍峨,溝岔眾多。
26.土地嶺。座落漫川前店北,主峰1000米,嶺腳有千佛洞,記憶體武周永昌年間雕刻立體石佛數百尊。
(以上7山系鶻嶺一支南夾天橋河而下,由板廟入漫川支山)
27.白龍洞梁。在白龍鄉東北2公里處,南北走向,主峰1543米。山腰有風景奇特的白龍洞。
28.小天柱山。在馬家店與洛峪交界處,主峰1658米,長2公里,山上多連翹、柴胡等中藥材。
29.九里岡。小天柱山南迤入延坪西北。東西走向,長5公里,主峰1125米。植被多灌木,野生藥材資源豐富。
30.將軍山。相傳宋代某將軍於此戰死,故名。座落九里岡西,南北走向,長2公里,海拔1109米,山坡多油桐。
(以上4山系小天柱山分支,為靳家河與兩岔河分水嶺)
31.天柱山。在縣城東南40公里處,是全縣最高最大的山。北起板倉老溝口,南至松坪古墓溝,東至扁頭僧道關,西連長溝七里峽,周長65公里。東西走向,總面積40平方公里。山頂寬闊,四圍羅列七峰。北部大頂峰,屬主峰,海拔2074米。山巔驟崛一柱,高二百餘米,圍三百餘米,形如竹節,柱體奇石軒露,古松倒掛,朝嵐暮靄,晴霧不散。
32.四凳。天柱山迤西至板倉西南,突起四峰,成梯級排列,東西走向,主凳海拔1729米,山間雜木茂密。
33.雙鳳冠。在扁頭溪西,南北走向,海拔1985米。山姿巍峨,頂分二峰,岩嘴突出,猶如鳳冠。
34.大天堂。座落扁頭溪西南9公里,主峰1488米。山勢險峻,道路崎嶇,雜花生樹,風景秀麗,故有“大天堂”之雅號。
35.杜家山。在松坪鄉東北3公里處,海拔1120米,山壁陡峭難攀。
(以上5山屬天柱山南迤分支,為兩岔河與箭河分水嶺)

西南分支

36.大梁子。在長溝西北8公里處,南北走向,長3公里,高1192米。南為椴樹埡,高1307米。
37.紗帽山。山形若官帽,位於松樹坪境,東西走向,長2公里,高1640米。南側有陽坡山、寨子尖、黃木溝梁。
38.打鼓山。由大梁子西南分支,伸入板岩街東南,在東西長11公里的山樑上崛起一峰,高1710米,懸岩峭壁,光潔如鏡,風聲水響,應之如鼓。其西為板岩山,上多薄石板。
39.寨塔山。座落銀廠鄉西北6公里處,主峰砌有巨寨,遠眺似塔。東西走向,長2公里,海拔1681米,山上有大洞,常年大風出,人莫敢近。
40.殿王山。在洞溝鄉東北,南北走向,長2公里,海拔1483米,山上殿王廟已廢。
41.畫匠台。在安家門東北,東西走向,高1580米,山上巨石軒露,相傳有畫匠曾於此寫生,故名。
42.滾鼓寨。在安家門西北,高聳如寨,海拔1675米,昔有某戶打鑼鼓招塘匠拔草,不慎將鼓滾下河。
43.十八寨。在北溝鄉西北5公里處,南北走向,長2公里,高1440米,山上有石寨十多座。
44.家山。在馬灘東北,高1146米,明末清初,鄉民於此山築寨安家,以避兵禍。北部有寨子梁和紙房溝堖,山坡多黃柏。
(以上9山屬鶻嶺西南分支,為箭河與馬灘河分水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