鶩泄

鶩泄

中醫疾病名,以輕微腹瀉為典型特徵,主要是飲食失調等原因引起。

基本信息

字面解釋

鶩,讀wù,多指代鴨子,成語有“趨之若鶩”。

泄,有泄漏之意,多指排便時斷時續,是病情稍微緩解的症狀。

詞義解釋

鶩泄鶩泄

病名。出《宣明論方》卷十。又稱鶩溏鴨溏鶩瀉。《醫宗必讀·泄瀉》:“鶩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糞,澄徹清冷,小便清白,附子理中湯。”參見寒泄條。

鶩泄是脾胃疾病,主要表現為大便澄澈清冷,屬於中醫中的泄瀉之症。

關於泄瀉之症,《內經》中有“鶩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後泄”等的記載。

後來漢唐方書中多將其囊括在“下利”內,直到唐宋以後統稱為“泄瀉”。

病理成因

多發於夏季,主要是氣候變化或者飲食失調引起,風、寒、濕、熱不協調導致。

消化器官功能性病變或者器質性病變引起。

病位

大腸、小腸。

典型症狀

主要表現為腹瀉。

包括腸炎、消化吸收不良等。

飲食調整

避免飲食過量,少吃辛辣、油膩、生冷食品。更加不宜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情緒調整

放鬆心情,緩解緊張情緒,避免動氣。

勞逸結合,感到精神壓力大時暫停手中工作,到郊外走動。

相關連線

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