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烏村

鴉烏村

鴉烏村隸屬明光鄉鴉烏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明光鄉的南邊,距離鴉烏村委會0.5公里,距離鄉政府9公里,是鴉烏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35.32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 、苦蕎等農作物。有耕地9899畝,人均耕地2.18畝,林地13698畝。現有農戶986戶,有鄉村人口4529人,其中農業人口4487人,勞動力26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5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50.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為主。

基本信息

介紹

鴉烏村委會鴉烏村委會
鴉烏村隸屬明光鄉鴉烏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明光鄉的南邊,距離鴉烏村委會0.5公里,距離鄉政府9公里,是鴉烏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35.32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苦蕎等農作物。有耕地9899畝,人均耕地2.18畝,林地13698畝。現有農戶986戶,有鄉村人口4529人,其中農業人口4487人,勞動力26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5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50.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為主。
明光鄉位於騰北邊陲,處在東經98°33′ ,北緯25°30′ 的經緯線上。東西相間12.8千米,南北相距54.4千米,全鄉國土面積698平方公里。明光鄉東與界頭鄉接壤,南與固東鎮相連,西接滇灘鎮,北與鄰國緬甸相毗鄰。國境線長54.38千米,有六號、正七號、中七號、副七號、八號、九號界碑及五條重要的邊貿通道,是我縣的三個口岸鄉鎮之一,也是祖國西南門戶中的一個邊陲重鎮。明光鄉轄9個村委會,171個村民小組,鄉政府所在地位於順龍村小辛街,距縣城60千米。2003年末全鄉總人口36635人,其中少數民族2426人。耕地面積60471畝,其中:水田32628畝,旱地27843畝,2003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1538元。

基本情況

鴉烏村位於明光滇灘、固東三鄉鎮交界處,全村共4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973戶4475人,土地面積9100畝。農民主要從事養殖、交通運輸、電力、礦業開發、種植等,其中種植業主要以水稻、旱谷、包穀、苦蕎等為主,畜牧業發展較快,村集體企業—鴉烏電站以每年72萬元租賃給明光礦業公司,增強了全村經濟發展後勁。2005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鴉烏村歷經了周邊鄉鎮開發較早所帶來的商業意識的洗禮,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自主創造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在推進中形成了濃厚的經商意識,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小商販占全村總人口的40%,勞務經濟成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
2006年,鴉烏村被列為縣政協掛鈎聯繫的縣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

經濟和生產發展

自2000年以來,騰衝縣明光鄉鴉烏村“兩委”抓機遇,明思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初步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新農村新氣象。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該村以畜牧業林業、種植業為主的產業板塊模式基本形成。種植業以雜交包穀、水稻、苦蕎為主,特別是在雜交包穀的推廣過程中一改傳統的耕作模式,相繼推出地膜包穀和旱育秧苗等一系列新舉措。在鄉農科人員的支持下,現已建成蕎麥生產基地1個,300畝地膜包穀示範基地1個,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探索出了一條“市場牽龍頭、龍頭帶農戶”的發展之路,2005年全村畜牧業總產值達170萬元。
鴉烏村具有儲量大、品位高的非金屬礦———矽灰石,村“兩委”做了大量的協調服務工作後,引進了雲南新材料超微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此外,為了使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經村民大會研究,該村將鴉烏電站租賃給明光礦業公司,使走下坡路的集體支柱企業走上了礦電結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消除了高投資、高成本、高風險的制約,加快了工業反哺農業的進程。2005年,全村農業生產總值達1088.5萬元,工業生產總值達3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00餘元,高出全鄉平均水平600多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該村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和創建“文明村莊”、“和諧村寨”活動,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該村投資91萬元修建了一條全長2.23公里的彈石路和兩條石塊路面的村組道路,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加大人飲水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力度,投資47萬元修建了人飲工程,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來水;興修了水壩片和竹箐片的水利工程,解決了2000多人的農業灌溉問題。2005年底,全村開通了有線電視,安裝485戶,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安裝固定電話310戶,消除了通訊盲區。社會保障體系也逐步完善,成立了鴉烏村老年協會,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採取集體資金預前扶持,使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畢業升學率達100%。
該村成立了村治保會和調委會,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廣泛開展“法律知識進萬家”活動,做到化解一般家庭糾紛和鄰里糾紛不出村民小組。幾年來,該村沒有發生過重大集體糾紛,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新農村建設

鴉烏村位於明光鄉最南端,全村共有4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988戶,4524人。2006年前的鴉烏村是一個遍地泥濘、民眾業餘文化匱乏、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落後的村寨,但今日的鴉烏村與2006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6年,鴉烏村緊緊抓住被列為縣級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示範點的機遇,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截止2007年末,共投入資金486萬元(其中:中央邊境地區專項轉移支付資金52萬元,縣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60萬元,縣政協、建設局、水務局補助及項目整合資金20萬元,鄉級補助資金45萬元,村、民眾自籌及投工投勞折資309萬元)。工程建設項目:修建彈石路1條,全長970米,5822平方米;塊石硬化道路10條,全長2779米,11571平方米;建成文化活動中心1個,內設游泳池、籃球場、桌球室、檯球室、培訓室、閱覽室、表演室、大塘子風景池;建成洗衣亭3個;新建圖書館1個,購置圖書800餘冊、配置微機及傳真機各一台;設立宣傳欄4個、宣傳牌10塊;修建垃圾收儲池8個,消防池2個;在全村掀起了整治家居環境的高潮,改廁200戶,改廄220戶,改灶100戶,人畜分(隔)離率達50%以上。目前,全村已完成13個村民小組主岔道路硬化工程,剩餘3個村民小組主岔道路硬化工程計畫在2009年前全部完成。
為構建產業體系,鴉烏村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農業穩村、工業強村、三產富村”的發展思路。一是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建成萬畝無公害蕎麥基地,重點培植千畝泡核桃和千畝地膜雜交包穀,目前,泡核桃基地建設完成種植2200畝(計畫到2010年種植6000畝);以品種改良為基礎,實施年出欄萬頭生豬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境內礦產、水能資源優勢,實施礦產、水電、農產品加工三級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走礦電結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成功引進超微公司對境內矽灰石開採、加工的基礎上,完成了恆益公司年產100萬噸鐵礦選廠建設用地征地工作,覆蓋全村5000畝的烤菸生產配套煙水工程正在申報中,啟動了板藍根、牛犀藤兩種藥材生產項目前期工作。三是念活“商”字經,大力發展商貿、運輸和勞務輸出等第三產業,努力增加非農收入。
新農村建設不僅有效改善了鴉烏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一種積極向上的民眾業餘文化生活在鴉烏村悄然形成。每當傍晚,勞作了一天的村民們,在洗去一天辛勤的汗水後,換上整潔的衣服,紛紛匯聚到文化活動中心,他們有的打球,有的閱覽圖書,有的參加舞蹈培訓或參加老年文藝表演隊演練,而那些老人們,則喜歡聚集在一起互訴“家常”。說起鴉烏村新農村建設,鴉烏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洪圭感慨道:“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在建設好、管理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構建產業支撐體系;要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以及村組幹部的帶頭作用,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鴉烏村正向著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