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山

鳳棲山

鳳棲山位於著名“一瓢詩人”唐求故里崇州市-街子鎮境,山幽林秀,百鳥啾啾,如和鳳鳴。山中深藏古寺,因留下明代皇帝出家蹤跡,曾擁有曠世珍寶《洪武南藏》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譽。

四川鳳棲山

概述

鳳棲山鳳棲山
鳳棲山,原名鳳岐山,位於四川崇州中低山區天子山西面,因為山石的形狀酷似鳳頭而得名。與九龍溝景區毗鄰,山幽林秀,百鳥啾啾,如和鳳鳴,在歷史上曾屬青城山一百零八景之一,自古有“藏龍棲鳳”之稱,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齊備的風景區。景區內,始建於隋、重建於的古寺在中國佛教叢林有著特殊地位,被譽為“西川第一天”。景觀

景觀

鳳棲山自然保護區西部,面積較大,景點零散。鳳棲山山半腰有土家族起義軍首領向王修建的院落,人稱向家大院,今僅存遺址。山對面另起一峰,挺拔險峻,可望數十里,傳說向王曾在上面設立哨所,以觀敵情,故名號子山,也稱號子峪。區內其它景點主要有屈子行吟、天子井、卓別林岩、孤妹獨傘等。

因山中一石似鳳頭而得名。其石呈深褐色,有綠樹翠竹覆蓋其上,頂端突出尖石,如鳳嘴,茂盛的植被如抖開的翡翠色鳳屏,神形奇妙,翩翩欲飛。鳳棲山洞多,林密峰秀,充滿原始野趣。

鳳棲山鳳棲山

山區古寺

古寺位於鳳棲山密林中,背靠千佛頂,前向木魚峰,側伴香爐峰,千佛護寺,木魚聲聲,香菸裊裊。自明代起,古寺就名聲在振。緬甸、印度的喇嘛都遠道而來,竭誠摹拜。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孫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難,明代朝廷贈送古寺的《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個官版中,中國佛門經典上保留下來的唯一印本,重11噸、體積達1.505立方丈,堪稱中華佛門之經典。古寺因曾擁有此曠世珍寶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譽。

崇州鳳棲山崇州鳳棲山

古寺又有“小青城”之稱,林木蓊鬱,景觀秀美,環繞在蒼翠欲滴、雲霧飄繞的群山之中,屬於青城山108景的系列之內。民國年間,於佑任、楊森、林森馮玉祥都曾登臨造訪康熙帝題寫的“光嚴禪院”。於佑任題寫的“藏經樓”等墨寶至今尤存。

地區特色

鳳棲山的門戶街子鎮被稱為“唐求故里”,是唐代“一瓢詩人”唐求的出生地。唐求是唐代末期蜀州人,曾當過青城縣令,後隱居於味江山,也就是今天的街子場,過著詩酒文章的生活,每成一詩,就將詩稿搓成紙團,投入葫蘆,故有“一瓢詩人”之稱。從《全唐詩》《唐才子傳》到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巴蜀文苑英華》 ,唐求都被視為文化界精英之一。這座“唐詩人唐求故里碑”表達了街子場老百姓對這位唐代英華的深切懷念。

在街子場東,還有一坐清朝文化傳統的遺蹟——字型檔,是專供信奉“惜字得福”人士焚化有字廢紙用的石塔。再現了清朝尊敬先賢、崇尚文化、珍惜文字的傳統良風。

在鳳棲山景區,令人心馳神往的還有同這些沉甸甸的歷史交相輝映的自然景觀——景色秀美的龍潭和暗香浮動的梅花寨,以及萬木崢嶸的原始森林。

湖南鳳棲山

簡介

湖南鳳棲山湖南鳳棲山

鳳棲山位於天子山西面,因為山石的形狀酷似鳳頭而得名。該遊覽線主要景點有屈子行吟、御書岩、孤柱獨傘等。

這裡異石林立,幽谷縱橫,風光綺麗。當地有民謠,“鳳棲山,峰連天,峰像畫,人似仙”,專道這山的妙處。你若到了天子山,不可不游鳳棲山。

景點

孤峰獨傘:鳳棲峰下,有一石柱,柱上有奇松,形如巨傘,所以,命名為“孤峰獨傘”。相傳是土家族起義領袖向王天子的滿妹子(滿即小的意思,方言)在撐著綠傘替婆婆守靈。

屈子行吟:去鳳棲山北面,可看到一座山峰,很象我國古代詩人屈原正站在那裡吟誦詩句。他頭略抬,並戴有一頂玉蘭做成的冠。他手持詩稿,全神貫注,仿佛正深情吟誦:“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