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肉食者

這是生活在北極的大灰貓頭鷹。 它們的眼球大到在眼窩裡都無法轉動。 它的視覺與夜間捕食的鳥不同。

這是南非麻雀。它們像其他麻雀一樣什麼都吃:昆蟲、果實、特別是植物種子。這些食物在它們體內轉化成肌肉後,它們本身便成為最富有營養的食物。因此麻雀是食肉鳥類喜歡捕食的獵物。

一隻游隼在尋找獵物。獵物落入了它的爪中。由於動物的肉營養豐富,游隼一天只要覓食一次便夠了,因此

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棲息。不過捕捉到獵物也不容易。紐西蘭的這片山坡地看起來空蕩蕩的似乎什麼都沒有,但實際上我是坐在一大群剪水鸌的棲息地里。成年的剪水鸌都飛到海上捕魚去了。留在地洞裡的是一隻胖乎乎的雛鳥。

這隻大鸚鵡知道有機可乘了。它不是那種只吃水果和堅果的鸚鵡。它的嘴既能啄開堅果,也能殺死獵物。大鸚鵡在剪水鸌的巢穴周圍不停地走動,仔細傾聽洞裡的動靜。地洞裡傳出了一點響聲。一隻小剪水鸌在挪動身子。地洞太窄,它擠不進去。它只得把地洞扒開。大鸚鵡成為食肉鳥的歷史較短,因此捕捉獵物的本領還不大,不像別的食肉鳥,早就練就了一身捕捉獵物的本領。

這是生活在北極的大灰貓頭鷹。北極的夏季沒有黑夜,它們整個夏天都躲在冰雪下面,很少露面。像大鸚鵡一樣,大灰貓頭鷹依靠聽覺覓食。不過它們的聽覺比大鸚鵡靈敏得多,比人類靈敏10倍。大灰貓頭鷹兩邊臉頰上都長著一簇圓形羽毛,它們起著助聽器的作用,同時又阻隔開從面頰另一側傳來的聲音,不使它們混淆,這樣,它們便能分辨聲音的方向。藏在雪底下的旅鼠發出的輕微響聲它們也能覺察出來。即使躲在雪底下也難逃厄運

依靠極端靈敏的聽覺,大灰貓頭鷹一年到頭都能捕捉到獵物。甚至當冬季來臨,北極連續幾個星期不見天日,它們照樣能覓食。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貓頭鷹則不同,它們靠敏銳的視覺覓食。動物的眼球愈大,通光量也愈大,因此在昏暗的環境裡也能分辨事物。

這是斯科普斯貓頭鷹。它們的眼球大到在眼窩裡都無法轉動。斯科普斯貓頭鷹的眼睛對物體的形狀比對物體的顏色更敏感。當呈現在別的鳥類眼前是一片漆黑的時候,斯科普斯貓頭鷹看見的是一個黑白兩色的世界。失去了黑暗的掩護,獵物稍一移動就會暴露自己。一隻又肥大大的蜘蛛正好給斯科普斯貓頭鷹提供一頓小吃。只要它一動便會暴露。

有些鳥類日間出來捕食。它的視覺與夜間捕食的鳥不同。它在繁殖季節時,主要捕食小兔。當天氣晴朗時,它們像望遠鏡似的眼睛,能看見一公里外跑動的兔子。而且連兔子的顏色也能分辨。這種超群的視力,使它呆在一個地方不動便能把一個很大範圍里的活動看得清清楚楚。這些兔子如果聰明的話,覓食時最好不要離開洞穴太遠。看見機會來了,它立刻騰空而起。從300公里的高空,它把地面上的每隻兔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但這次它運氣不好。覓食時常常無功而返。不過好在它每次耗費的體力不多。它會乘著高空氣流不費力地飛回原處。

身體較小的紅隼主要捕食較小的動物——田鼠。紅隼分辨顏色的能力極佳,甚至超過了人類。它能看見光譜上的紫外光。康沃爾海岸湛藍的海水在紅隼眼睛裡的顏色比我們看到的要深得多。過去,人們一直不知道紅隼的這種本能對它們覓食有什麼幫助,現在我們開始有所了解。

田鼠白天很少從地洞裡出來。它們有一種習慣,會在經常出入的路上邊走邊撒尿,留下標記,而尿液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明顯的光。於是紅隼順藤摸瓜,找到了田鼠。紅隼用這種辦法捕捉田鼠屢屢得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