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頸類主龍

鳥頸類主龍

鳥頸類主龍是一支大群的主龍類演化支,其特徵是挺立的步態與S狀曲線的脖子,屬於脊索動物門。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圖)鳥頸類主龍鳥頸類主龍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亞綱: 雙孔亞綱 Diapsida
下綱: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無層級: 鳥頸類主龍 Ornithodira
Gauthier, 1986

簡介

鳥頸類主龍(Ornithodira)又稱鳥頸總目,是一支大群的主龍類演化支。鳥頸類主龍的特徵是挺立的步態與S狀曲線的脖子,所以命名為鳥頸類主龍。鳥頸類主龍包括兩個次演化支:Dinosauromorpha、翼龍目

1986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提出一個結點演化支,鳥頸類主龍,包含恐龍翼龍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在1991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提出正式的定義,包含Scleromochlus在內,因此範圍較高斯特版本更大。在1999年,麥可·班頓(Michael Benton)認為鳥頸類主龍不包含Scleromochlus,與高斯特版本相同;班頓並提出另一個主幹演化支,Avemetatarsalia(意為鳥類的蹠骨),包含所有接近恐龍,而離鱷魚較遠的物種。在2004年,班頓對鳥頸類主龍提出另一正式定義,採納高斯特版本。在2005年,塞里諾提出鳥頸類主龍不是有效的用法,Avemetatarsalia較具效力。

Dinosauromorpha(意為恐龍+形態)包括原始的馬拉鱷龍與Lagerpeton,與它們著名的後代恐龍,獸腳亞目被現代科學家認為是現代鳥類的祖先。

翼龍目是著名的飛行爬蟲類,也許是脊椎動物中第一個能真正飛行的。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翼龍目既沒有S狀曲線脖子,也沒有挺立步態。然而,鳥頸類主龍演化支仍然是有效的,因為它以恐龍與翼龍最晚出現共同的祖先來定義,包估它們的後代。

有名的物種

(圖)兔鱷兔鱷

兔鱷

兔鱷(學名:Lagosuchus)是種生存於中三疊紀的小型主龍類。它通常被認為與恐龍關係密切,是Dinosauromorpha的一員。兔鱷是種體型小的主龍類,它的顯著特徵是細長的腳,與發展良好的腳掌,這是與恐龍共同擁有的特徵。這可以證明兔鱷是種靈活的狩獵者,意味者它可以利用速度來追趕它的獵物。它也可以用速度來逃離狩獵它的生物。

兔鱷被某些人認為是疑名,而第二個種Lagosuchus lilloensis被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在1994年新建立為馬拉鱷龍。

跳龍

跳龍(屬名:Saltopus)是種非常小的二足鳥頸類主龍/Dinosauriformes動物。它們是晚三疊紀的肉食性動物。跳龍身長約60厘米,體型如小型。跳龍化石是在1910年發現於蘇格蘭。跳龍有類似鳥類的中空骨頭,體重約1公斤,手掌

(圖)跳龍跳龍

擁有五根手指,頭部長並擁有數十顆牙齒。以上沒有一點是確定的,因為跳龍僅發現非常少的化石,大部分是後腿碎片。

跳龍曾經有過不同的分類,例如蜥臀目、更先進的獸腳亞目物種、以及艾雷拉龍的近親,但因為僅發現部分碎片,所以跳龍的分類仍在爭執中。有些研究人員如Gregory S. Paul,認為跳龍是虛形龍科恐龍的未成年體,例如虛形龍原細顎龍。在2000年,Rauhut與Hungerbühler認為跳龍是種原始Dinosauriformes動物,血緣接近兔鱷,並非恐龍。

真腔骨龍

真腔骨龍(學名Eucoelophysis)是北美洲晚三疊紀鳥頸類主龍下的一個屬。在最初描述的時候被認為是屬於腔骨龍科,但於2005年的研究發現它其實是西里龍(Silesaurus)的近親。這個結果得到了支持,且認為真腔骨龍是恐龍的姊妹分類,而西里龍是下一個基底成員。

但是,西里龍與它的關係卻不詳。有指它是Dinosauriformes,但卻不排除是原始的鳥臀目。

劉氏鱷

劉氏鱷(學名:Lewisuchus)是種主龍類,身長約1米,生存於三疊紀中期的阿根廷,約2億900萬年前。某些原本的劉氏鱷化石,現已重新歸類到其他屬,而剩餘部份可能屬於偽兔鱷。屬名是以美國化石挖掘家Arnold Lewis為名。

外部連結

[1] 中國恐龍網 http://old.sinodino.com/data/2006/0531/article_334.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