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籽莎

鱗籽莎

鱗籽莎是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和鬚根。稈叢生,高45-90厘米,圓柱狀或近圓柱狀,直立。產於福建、湖南、廣東;生長於山邊、山谷疏蔭下、濕地和溪邊;海拔800-1500米,分布於馬來亞。

基本信息

簡介

簡介基本介紹
鱗籽莎鱗籽莎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和鬚根。稈叢生,高45-90厘米,圓柱狀或近圓柱狀,直立,堅挺,基部被枯萎的葉鞘;葉鞘紫黑色、淡紫黑色或麥稈黃色,長3-8厘米,開裂,邊緣膜質,葉舌不甚顯著。葉圓柱狀,基生,較稈稍短,直徑2-3毫米,平滑,堅挺,無毛。苞片具鞘,圓柱狀或半圓柱狀,與鞘等長或稍長,頂端稍扁,急尖或鈍,無毛;圓錐花序緊縮成穗狀,長3-10厘米;小穗密集,紡錘狀長圓形,長6-8毫米,具5片鱗片,有1-2朵花;鱗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6.5毫米,頂端鈍,具短尖,背面龍骨狀突起粗糙,表面略被白粉,最下面的2片鱗片中空無花,其上面兩鱗片內各具1朵兩性花,下面一朵雌蕊不發育,或有時下面1鱗片內無花,最上面的鱗片不發達;下位鱗片6枚,很短;雄蕊3,花絲較花葯長1倍半,花葯線形,頂端藥隔突出;花柱細長,柱頭3,較花柱稍短。小堅果橢圓形,長3.5-4毫米,褐黃色,平滑,有光澤,無喙,基部為硬化的鱗片所包。花果期7-12月,有時在5月抽穗。
產於福建湖南廣東;生長於山邊、山谷疏蔭下、濕地和溪邊;海拔800-1500米。分布於馬來亞。

信息梗概

種中文名:鱗籽莎 種拉丁名:LepidospermachinenseNees 種別名:辣死草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莎草目 目拉丁名:Cyperales
亞目中文名:須葉藤亞目 亞目拉丁名:Flagellariineae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鱗籽莎屬 屬拉丁名:Lepidosperma
國內分布:產福建、湖南、廣東;生長於山邊、山谷疏下,濕地和溪邊,海拔800-1500米。
國外分布:分布與馬來亞。

莎草科·藨草亞科·刺子莞族

刺子莞族(Rhynchosporeae),莎草科、藨草亞科,中國有刺子莞屬、赤箭莎屬克拉莎屬鱗籽莎屬、黑莎草屬海濱莎屬6屬。小穗的頂端或中部具一至少數兩性花或單性花;鱗片螺旋狀排列;或下部鱗片二列;下位剛毛存在或變為鱗片狀,很少缺如;柱頭2-3個。小堅果雙凸狀,三稜形或圓筒狀,頂端一般無明顯的喙,少有具明顯的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