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水河地震帶

鮮水河地震帶

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到瀘定縣南部為止,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

概述

中國地震帶分布中國地震帶分布

鮮水河是四川省的一條河流,注入雅礱江。有兩個源頭:達曲和泥曲從西北和北方在爐霍縣匯合後,稱鮮水河。向東南經道孚縣,在雅江縣兩河口與雅礱江匯合。支流有紐日河。流經地區地震頻繁,稱為鮮水河地震帶或鮮水河斷裂帶。

四川省西部的鮮水河地震帶近三個世紀來(1700年—1982年)共發生震級M≥5級的地震55次,其中M≥6級的地震26次,其頻度和強度均高,在川滇強震危險區中有其重要的位置。地震在時間軸上的分布不均勻,分段成叢出現。

地域分布

流經道孚縣城附近的鮮水河從遙遠的康北草原奔騰而下,經甘孜州爐霍縣、道孚縣,在雅江縣兩河口與雅礱江匯合。這裡地震頻繁,地質活動極為活躍,被稱為鮮水河地震帶。流至道孚縣鮮水鎮附近,鮮水河與紐日河匯合使河床陡然變得狹窄,落差增大,輕歌曼舞的河水變成了咆哮的野牛,直向南衝去,並在這裡衝出了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大峽谷——扎壩大峽谷

地質結構

在幾何結構上,鮮水河地震帶 可以劃分為三大段:北西段由爐霍斷裂、道孚斷裂和乾寧斷裂連線而成,各斷裂之間在走向上有10°~15°的偏折,形成向北東突出的弧形;南東段進一步向南偏轉,由康定斷裂和磨西斷裂連線而成。

北西段和南東段之間有約20°的偏轉角,是一個新破裂的連線區,由大致平行的折多塘斷裂和色拉哈斷裂等組成,可稱為中段。

鮮水河地震帶北西段的西端與北西西走向的甘孜、玉樹活動走滑斷裂帶相連,其間有一個拉分區;鮮水河活動斷裂帶南東段的南端與南北走向的安寧河活動斷裂帶相接。

研究成果

近20多年來,國內外學者曾經對鮮水河活動斷裂帶進行多次考察研究,對它的幾何學、晚第四紀運動學和動力學,斷裂分段性,以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帶特徵等取得了豐富而翔實的資料,求得斷裂帶北西段、中段和南東段的晚第四紀平均走滑速率分別為12~14毫米/年、2~5毫米/年和8毫米/年。鮮水河活動斷裂帶的歷史地震記載比較短,自公元1747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10餘次。其中較著名的有1786年四川西部康定7級地震、1816年爐霍7級和1973年爐霍7.6級大地震等。沿鮮水河活動斷裂帶各段都保存有清晰而完好的地震產生的地表破裂變形帶。

中國主要地震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