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烹飪技藝

魯菜烹飪技藝,所屬地區: 山東 · 煙臺 · 福山區,保護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主管部門: 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文化局。於2006年申報。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魯菜烹飪技藝
所屬地區: 山東 · 煙臺 · 福山區
遺產編號:Ⅷ-19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煙臺市福山區
遺產級別: 省
項目類別: 烹飪技藝
保護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主管部門: 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文化局

簡介

魯菜是山東菜的簡稱。是膠東福山菜與濟南歷下菜、曲阜孔府菜的合璧,其重要支柱是以烹飪海鮮為代表的福山風味菜餚。 魯菜在中國“四大菜系”中,形成最早,影響最大,經歷了完善、成熟、提高等階段的發展,遍及長江以北和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所在區域

煙臺市福山區位於山東半島北部,地處黃海之濱,境內依山傍海,盛產海參、鮑魚、對蝦、扇貝、海腸、片口魚等優良海產品,是遠近聞名的魯菜烹飪之鄉。
福山風味的魯菜以清鮮脆嫩、原汁原味見長, 烹飪過程中突出刀工、火候、烹製和調味,注重蒸、熏、燜、炸、燒、熘、爆、炒等,精於用湯,善用蔥、姜、蒜和芫荽等調料。著名菜品有:蔥燒海參、蟹黃海參一品鮑魚、芙蓉干貝、清蒸加吉魚、糟溜魚片、油爆海螺、燒溜蝦仁、清炒腰花、燒蠣黃、扒魚腹、溜肝尖等近600種。

意義

魯菜的誕生,為社會發展,豐富民眾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科學和美學價值。魯菜烹飪技藝的每一次興衰,都與同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每道菜品的形成,都帶有時代的痕跡,傳統的飲食習俗、禮節、禮規在魯菜發展中得以傳承,成為貫穿宴會包括餐桌擺設、上菜、用菜、飲酒、座位、陪客等全過程的禮儀美食文化。廚師們在烹調過程中,講究色、香、味和諧,重視整桌筵席的山珍海味和素菜果品的合理搭配及每道菜品的主料、配料、調料的合理使用,既保證了菜餚的豐盛,又起到平衡膳食,調適胃口的作用,每一道菜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令人賞心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