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德尼亞

魯德尼亞

魯德尼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出了名。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魯德尼亞魯德尼亞

魯德尼亞(俄語:Рудня,英語:Rudnya),城市名。位於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西北部,距州府斯摩棱斯克州68公里的馬來亞別列津納河畔。地處東歐平原中部,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人口9,800(2005年)。

1363年建立,1926年設市。

二戰戰場

即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步兵師(榮獲蘇沃洛夫勳章的近衛紅旗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步兵師),1940年7—8月在高爾基州組建,番號為步兵第160師。編有步兵第443、第537、第636團和炮兵第566團。
戰爭中,該師在西方面軍的第13集團軍編成內,於1941年7月13日在克里切夫、喬瑟地域首次參戰。經過激烈戰鬥,暫時阻止了德軍前進。但是,隨後德軍以優勢兵力進行猛攻,該師且戰且退,被迫撤向戈梅利地域。1941年9月—1942年7月,該師在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編成內,在新濟布科夫、庫爾斯克、沃羅涅日和瓦盧伊基—羅索什方向,進行了抗擊德軍的頑強防禦戰鬥。
1942年8—10月,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第6集團軍其他兵團共同作戰,在科羅托亞克地域先後參加奪取頓河西岸登入場的戰役,收復沃羅涅日和肅清頓河西岸德軍登入場的戰鬥。1942年8月,在頓河兩岸利斯基地域,同德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紅軍戰士共青團員圖列別爾季耶夫在這次戰鬥中表現特別英勇。他冒著德軍猛烈的火力泅渡頓河,第一個撲向德軍土木發射點,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射孔,從而保障了本分隊強渡頓河和奪取河西岸登入場的勝利。圖列別爾季耶夫被追認為蘇聯英雄,他的名字永遠載入近衛步兵第273團步兵第9連的史冊。
1943年1—3月,先後在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坦克第3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編成內,在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和哈爾科夫方向進行戰鬥。由於在同德軍的戰鬥中勇敢頑強,發揚了英雄主義精神,1943年4月18日改稱近衛步兵第89師
該師參加了庫爾斯克防禦交戰(參見庫爾斯克戰役),爾後與草原方面軍其他兵團共同參加了收復別爾哥羅德(8月5日)和哈爾科夫(8月23日)的戰鬥。為表彰該師卓著戰功,授予別爾哥羅德師和哈爾科夫師榮譽稱號。所屬部隊繼續發展進攻,於1943年9月29—30日,從行進間強渡第聶伯河(參見第聶伯河戰役),並在克列緬丘格東南25公里處奪取了河西岸登入場。因這次作戰有功,25名官兵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強渡第聶伯河之後,先後在草原方面軍(1943年10月20日起為烏克蘭第2方面軍)第37集團軍和第53集團軍編成內,在克里沃羅格方向進行收復右岸烏克蘭的戰鬥(參見右岸烏克蘭戰役)。因勝利地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1944年1月8日榮獲紅旗勳章。1—2月參加基洛夫格勒和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強南布格河(3月19日)、德涅斯特河(4月7日),並與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突擊第5集團軍其他各師協同作戰,參加了收復基什尼奧夫的戰鬥(8月24日,參見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944年10月,調往波蘭作戰,並於1945年1月,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擊第5集團軍編成內,突破華沙以南德軍的防禦。1945年1月21日,越過波德國境,並在2月1日強渡了奧得河(參見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攻克柏林之戰是該師戰鬥歷程的結束階段,因在攻克柏林的戰鬥(參見柏林戰役)中有功,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在同德軍最後搏鬥中,全師廣大官兵紀律嚴明,發揚了勇敢頑強和英雄主義精神。步兵第270團第6連中士班長馬尼塔,在4月23日攻打城市街區時,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阻礙衝擊分隊前進的火力點射孔。馬尼塔犧牲後被追認為蘇聯英雄。
整個戰爭年代,該師使敵人的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遭致巨大損失。全師共有10880名官兵榮獲勳章和獎章,55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戰爭年代歷任師長:1941年6—9月為斯庫加列夫少將,1941年9月—1942年6月為阿納什金上校,1942年7月至戰爭結束為謝留金上校(1943年9月晉升為少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