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1952-1955年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中學生。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1960年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專業畢業(當時學蘇聯,北大、復旦的中文系首先改為五年制),196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當時中國尚無學位制度。在研究生學習期間,1962年因學習成績優秀,導師周祖謨教授推薦至中央民族學院學習藏語一學期,1964年為“古代漢語”課教師王力教授選拔任其助教)。魯國堯教授是周祖謨先生、王力先生的入室弟子,是王、周二先生之後大陸音韻學界最有成就的音韻學家之一。
1965年高等教育部分配至南京大學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90年為南京大學漢語史博士點(1995年後更名為“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創點者,同時國家學位委員會文學評審組評為漢語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990年-2006年任南大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該學科1990年獲得漢語史博士點,2001年、2006年兩次獲得國家重點學科第二名(次於北大)。2007年底退休。在南大任教42年多,為國家培養了語言學者數十人,其中多人很有成就,成為各大學的骨幹:所指導的外國高級進修生,其中有若干蜚聲國際語言學壇。
先後兼任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深圳大學、黑龍江大學、南昌大學、南通大學、安徽大學、陝西理工學院、甘肅聯合大學等十餘所高校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4年應邀至台灣成功大學任客座教授,講授音韻學專題半年。
1990年-1991年任日本東京大學外籍研究員,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從事講學與研究工作,在日本國會圖書館發現宇內孤本南宋孝宗年間的音韻學要籍《盧宗邁切韻法》,使之回歸祖國,並對其進行了窮盡式的研究。1992年為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2003年法國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
1986年、1989年獲第一屆、第三屆王力語言學獎金。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現任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1998-2010年任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語言學科評審組成員。學術刊物《中國語言學》第二主編,《南大語言學》主編,《中國語文》、《漢語史學報》、《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史研究集刊》等刊物/輯刊編委。
2010年秋,受聘為杭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學術講座
中國語言學思想史研究——國初學術與多元創新等、王力先生學術講座:漢語上古音陰聲韻具輔音韻尾說質疑、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古詩文吟詠、王力先生學術講座:高本漢接受史的研究、漢語詩歌絢麗的亮點、高本漢與中國、詞學家的詞韻與音韻學家的詞韻、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言侵入”。
治學方法
魯國堯教授多年來提倡“三史”(漢語方言史、漢語通語史、中國語言學思想史),“一學”(文史語言學),“一法”(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相結合的“新二重證據法”),“一律”(國力學術相應律)和“二‘不’方針”(不崇洋、不排外)。
魯國堯教授於學術老而彌篤,且“衰年變法”,近若干年致力於“堅實、會通、創新”和“義理、考據、辭章”。可以說,魯國堯教授是當今中國語言學壇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之一。
研究領域及成果
其論著涉及音韻、方言、辭彙、辭書、語法、文字、通語史、文史語言學、語言學思想史、文獻學、詞學(詞韻之學)等方面。
魯國堯教授為《辭海》(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2009年版)主要編寫人。著有《魯國堯自選集》(1993年),《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2003年,72萬字),《語言學文集:考證、義理、辭章》(2008年),《孟子譯註》(合作),《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合著)。翻譯美國學者F.S.Hsueh著《Phonology of Old Mandarin》(《中原音韻音位系統》)(合譯)、校訂丹麥學者HolgerPedersen著《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中譯本。
魯國堯教授發表論文約百篇,如《“振大漢之天聲”——對近現代中國語言學發展大勢的思考》、《試解“徐通鏘難題”——再證“國力學術相應律”》、《就獨獨缺〈中國語言學思想史〉?!》、《論“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結合——兼論漢語研究中的“犬馬―鬼魅法則”》、《學思錄:說“文史語言學”》、《“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從宋代學術史考察〈廣韻〉〈集韻〉時距之近問題》、《話說江蘇語言學家》、《對詩經音系陰聲韻具輔音韻尾說的思考》、《中國音韻學的切韻圖與西洋音系學(Phonology)的“最小析異對”(minimalpair)》、《沈括〈夢溪筆談〉所載“切韻法”繹析》、《盧宗邁切韻法述論》、《明代官話及其基礎方言問題——讀〈利瑪竇中國札記〉》、《研究明清官話基礎方言的廿三年歷程:“從字縫裡看”到“從字面上看”》、《愚魯廬學思脞錄:“智者高本漢”,接受學與“高本漢接受史”……》、《論宋詞韻及其與金元詞韻的比較》、《宋詞陰入通葉現象的考察》、《宋代福建詞人用韻考》、《宋代江西詞人用韻研究》、《元遺山詩詞曲用韻考》、《白樸曲韻與〈中原音韻〉》、《“方言”和〈方言〉》、《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等著作與元代語言》、《<南村輟耕錄>與元代吳方言》、《泰州方音史與通泰方言史研究》、《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隸書”辨》、《<孟子>“以羊易之”、“易之以羊”兩種結構類型的對比研究》、《台灣光復後的國語推行運動和<國音標準彙編>》、《創造新詞的心路歷程》、《赫爾格·裴特生<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十三題》、《<先秦儒家修辭要論>序》、《李無未<日本漢語音韻學研究史>序》、《校輯本<山中白雲詞〉之訛誤》、《從曲律、曲韻查核諸家對白樸曲點校的失誤》,等等。 還有《鄭成功兩至南京考》(史學論文)。
文風人格
魯國堯先生是當今語言學界是最富有文采的學者之一。語言學,尤其是音韻學,在許多人看來乏味枯燥,而魯先生卻讀之忘情,下筆有神,文章中常常恰當地引用古代典故、佳句,神采飛揚。
魯國堯先生生活求儉,為學求繁;教學一絲不苟,對人和藹寬厚。從他的身上,能看到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可敬可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