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燈花社舞

魚燈花社舞

魚燈花社屬民間花社組織,舞鋼市鐵山鄉找子營村的民間花社舞可上溯至清朝乾隆盛世,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魚燈舞顯示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是生動精彩的一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基本簡介

魚燈花社屬民間花社組織,舞鋼市 鐵山鄉找子營村的民間花社舞可上溯至清朝乾隆盛世,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魚燈舞顯示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是生動精彩的一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魚燈花社舞表演魚燈花社舞表演

魚燈製作

魚燈的製作是用小竹棍紮成魚的形狀,用彩色綢緞糊其表面,再用毛筆畫上魚眼、嘴、鱗和尾。魚燈周身分為頭、身、尾三節,這三節是可以活動的。魚腹中固定一個約1米的木棒,舞者持棒進行表演。過去魚腹中製作有蠟台,晚上裝上羊油蠟進行表演,現在安裝的是電池和燈泡,表演更為方便。

表演形式

魚燈花社舞的表演形式有:單頭魚、雙頭魚、石榴花、對子魚、八字形、魚朝水等,另外還有難度較大的表演形式,如:蓮花魚、升字底等,如今已很少表演了。
舞者少則10人,多則30人,各持魚燈,分排兩隊。隊伍前面各有一個長1米多、寬65厘米的鰲魚作為社頭。表演中如果遇上舞龍或舞獅社,他們都要給魚燈社讓路,以示對鰲魚的敬重。

伴奏樂器

魚燈花社舞的伴奏樂器為直徑1.1米的大鼓兩面,鼓手兩人;直徑60厘米的大鐃兩對,擊鐃者2至4人;直徑40厘米的中鈸兩對,打鈸者2至4人;指揮1人。指揮者手持指揮棒,兩名鼓手各擊一鼓,鐃手、鈸手八字排開,進行伴奏表演。鼓點曲有三百錘、十樣點、上橋、小麻鵲鬧竹園等,魚燈花社舞伴奏大多用三百錘鼓點,該鼓點氣勢宏偉,節奏鮮明,鏗鏘有力,激情奔放,能演奏出歌舞升平慶盛世、五穀豐登慶豐年的喜悅心情。

發展現狀

2008年5月22日,舞鋼市鐵山鄉找子營村的“魚燈花社舞”最具特色,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魚燈花社舞,生成於民間,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傳承300多年,經久不衷。此舞是本地農民自編自創的舞蹈,具有獨特性和鮮活性,在民間很受歡迎。2000年以來,多次參加平頂山市民間藝術表演大賽,頻頻獲獎。
魚燈花社舞受到舞鋼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要求有關部門把其作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民間藝術予以發掘、搶救、保護。2007年,該項目被列入平頂山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對此,市文化局專門成立了文化資源保護領導小組。制定了對魚燈的五年保護規劃,特別是對魚燈的製作將利用科技手段,將魚燈製成嘴會張、眼會眨、尾會擺的活靈活現的魚,創作出更引人的舞蹈形式,舞出“鯉魚跳龍門”的絕技表演,打造出舞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精品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