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

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

《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8年9月1日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英)J.R.R.托爾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內容簡介:奇幻文學是西方文學中一個獨特的門類,一直以來就擁有

圖書信息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

廣泛的讀者群。史詩式的奇幻巨著《魔戒王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多次被讀者投票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書,它還被熟悉該書的華人稱為西方的《西遊記》。

本套書共分三部:第一部:魔戒再現,第二部:雙塔奇兵,第三部:王者無敵。本套書為精裝版本,被英國最大連鎖書店WATERSTONE的讀者評選為"最能代表二十世紀的一百《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中列為第一位。關於此書的翻譯,也是大家最關心的,這是國內最好的翻譯類圖書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的。

本冊為第1部《魔戒再現》。

點擊連結進入英文版:

The Lord of the Rings

編輯推薦

《魔戒第1部:魔戒再現》:譯林名著精選。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托爾金(Tolkien.J.R.R.) 譯者:丁棣 合著者:郭少波

目錄

譯序

再版前言

楔子

上篇

第一章 生日慶典

第二章 昔日陰影

第三章 三人成行

第四章 欲速不達

第五章 情誼眷眷

第六章 老林迷蹤

第七章 湯姆夫婦

第八章 古冢的霧

第九章 躍馬客棧

第十章 怪客大步

第十一章 夤夜劍光

第十二章 逃亡津

下篇

第一章 朋友相會

第二章 林谷會議

第三章 魔戒南去

第四章 黑暗之旅

第五章 地獄之門

第六章 蘿林春芳

第七章 夫人之鏡

第八章 情深誼長

第九章 大河滔滔

第十章 分道揚鑣

序言

本故事隨著講述而擴展開去,直至演繹成一部“魔戒大戰”史。其中還多次涉及到更古遠的時代。在一九三七年《霍比特人》一書殺青,尚未付梓之前,我就開始寫作續篇,但中途一度擱筆,原因是我想先將上古時代的神話與傳說收集完整,並理出頭緒來,那幾年裡這些神話傳說已漸具眉目。我本來只是出於自己的愛好而從事這項工作的,不甚指望別人會對此產生興趣,更何況其靈感基本來自語言學,是為了給精靈語言提供必要的“歷史”背景。

為此我請教了別人,他們的意見使我的不甚指望變成了毫不指望;只是讀者們想知道更多的有關霍比特人及其歷險的故事,受此鼓勵,我又書歸正傳,提筆續寫。但一落筆就不由自主地將故事帶到更古老的世界,尚未提及它的起源與發展,就講述其結局與消亡了。這一過程在寫作《霍比特人》時就已見端倪。在那本書里,已有幾處提到更古老的事物,如埃爾隆德、岡多林、高種精靈,還略微提到了一些半路冒出來的人與物,他們比表面看上去更鮮明,或更幽深,或更隱秘,比如杜林、莫利亞、剛多爾夫、索隆、魔戒。發現這些人和物的內在意義及其與古代歷史的關係,便揭示了第三紀及其高潮——“魔戒大戰”。

想多了解一些霍比特人有關情況的讀者們終於如願以償,但那是等待許久之後了。因為《魔戒》自一九三六年動筆後,斷斷續續一直寫到一九四九年才脫稿。在此期間,我有許多不敢疏略的職責。作為一名學者與教師,我還有其他的興趣所在。一九三九年大戰爆發後,自然更加耽誤了寫作進程。那年年底,第一卷還沒寫完。儘管接下來的五年風雨如晦,我不曾完全放棄寫作,大多是在夜裡奮筆疾書,直到我站在莫利亞的巴林墓旁。在此停駐良久,差不多一年後我才繼續動筆,於一九四一年底寫到了洛絲蘿林和大河邊。次年完成了第三卷的初稿,第五卷的第一、三兩章也起了個頭,那正是阿諾里恩狼煙四起,塞奧頓來到哈羅谷地之際。我又一次擱筆,原先的思路行不通了,一時又無暇重起爐灶。

到了一九四四年,我拋開書中那場硝煙未盡的紛亂戰爭——我本該導演,或者至少報導這場戰爭——迫使自己去處理弗拉多前去莫都的行程。這幾章後來構成了第四卷,陸續寄給了我兒子克利斯朵夫,當時他隨皇家空軍派駐南非。然後又花了五年時間,故事才寫到了目前的這個結尾。在那段歲月里,我搬了家,調了大學,換了職位。儘管不再風雨飄搖,但艱辛依舊。故事終於結了尾,還得重新修改一遍,而實際上是從後往前大部分重新寫一遍。書稿須打字,還要打第二遍。都得我自己來,因為我請不起專業打字員。

《魔戒》問世後,已有許多人讀過。我收到過或讀到過不少有關的信件與文章,對本書的寫作動機與內涵提出種種看法與猜測。對此我想說幾句。本書的寫作動機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想用一部真正的長篇故事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取悅他們,也許還能時不時令他們興奮,叩打他們的心扉。如何取悅人或感動人,我惟有靠自己的感覺作為嚮導,而在許多時候,這個嚮導往往成為誤導。一些讀過本書或對本書做過評論的人會認為故事很乏味、荒唐甚至不堪卒讀,對此我毫無怨言,因為我對他們的作品,或對他們特別喜歡的作品也會有同感。即便是在許多喜歡本書故事的人眼裡,也會覺得其中有不少不敢恭維之處。或許一部長篇故事沒法處處令大家喜歡,但同樣也不會處處讓各位生厭。在我收到的來信中,對同樣的段落與章節,有人認為是妙筆生花,另一些人卻大加數落。最挑剔的讀者莫過於我自己,現在我確實也發現了大大小小的許多缺陷。幸運的是,我既無義務撰寫書評,也不必重新操刀,因此不如默不作聲,悄悄放過自己一馬。不過有一點我倒是想提一下,有人說,這書太短了。

至於說要在本書潛藏什麼蘊意或“信息”,本人並無此用意。本書並非寓言諷喻,亦非時事話題。隨著故事的展開,它往下生根(深入過去),不料節外生枝,但它的主題在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不可避免地選擇魔戒來連線本書與《霍比特人》。《昔日陰影》這一關鍵章節是故事的最早組成部分之一。在一九三九年的“陰影”變成了一場無法避免的大劫難之前很久,它已經落筆寫成。即便這場大劫難得以倖免,故事情節依然是基於同樣的思路而展開的。其源頭早在我心頭形成,而且不少已經成文,幾乎不受一九三九年爆發的戰爭及其演變的影響。

無論就過程還是就結果而言,那場真實的戰爭與傳奇的戰爭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說,那場真實的戰爭激發了創作靈感,並指導傳奇戰爭的發展的話,那么,魔戒必然會被奪走,並用來對付索隆,但他也不會被消滅,而是被奴役;黑塔樓也不會被摧毀,而是被占領。要是如此,無法擁有魔戒的薩茹曼,便會在混沌亂世里,搜尋魔戒的傳說,並在莫都發現失落的線索,無須多時就可以造出他自己的魔戒來,以此向那個自封的中洲盟主挑戰。而在那場衝突中,雙方都會對霍比特人既仇恨又鄙視:他們即便淪為奴隸,也難免一死。

本來,我可以根據那些喜歡寓言與諷喻的人的口味來結構故事,但我從心底里討厭一切寓言式的寫法,隨著年事漸長,我越發小心地防備在故事裡出現這類寓言式的表現形式。我偏好歷史,無論其真假,它對讀者的觀點與經驗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我認為許多人將“影響”與“寓意”混為一談,但前者取決於讀者,後者是作者有意灌輸給讀者的。

當然,一位作家不可能不受他的經驗的影響,但故事的種子是如何在經驗的土壤里發芽的?這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若想弄清楚它,充其量是基於曖昧不清,證據不足之上的猜測而已。即便評論者與作者的經驗彼此重合,他們共同經歷的社會思潮與歷史事件對他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要弄清其過程仍然難免謬誤,儘管看上去頗值得一試。確實,一個人須親身經歷了戰爭的陰影才會充分感受其殘酷,但時間往往使人健忘。我年輕時經歷的那場從一九一四年開始的戰爭其恐怖程度絕對不亞於一九三九年及其以後的幾年。到了一九一八年,我所有的知交除了一人均死於非命。我還可以舉一個不那么沉重的例子:有人認為,《霞爾平亂》的那段故事反映了本書殺青時英國的局勢,其實不然。《霞爾平亂》是整個故事核心部分,從一開始構思時就確定了的。當然,隨著故事中薩茹曼這個人物的演變,其情節有所變動。但需要指出的是,其演變並非出於微言大義或暗喻當代政治或其他什麼。不過,它同本人的經歷還是有些關係的,但並不多(因為經濟水平已有天壤之別),而且這段經歷也要早得多。我童年居住的鄉間在我十歲之前就慘遭毀壞,當時汽車還是稀罕玩意兒(我壓根兒沒見過),市郊鐵路剛在修建。最近,我在報上看到一張照片:水塘邊那座曾生意興隆的磨坊的最後衰圮。它對我來說曾是如此地重要。我從來不喜歡那位年輕磨坊主的模樣,但喜歡他父親,那位蓄著黑鬍子的老磨坊主,不過他的名字並不叫山迪曼。

現在,《魔戒》出了新版,我也利用這一機會做了修訂,糾正了原版中存在的一些錯誤與矛盾之處,並對一些專注的讀者提出的問題盡力提供了信息。我已考慮了他們所有的評論與詢問,若有疏漏敬請雅諒,那是因為我沒將筆記整理完備所致。許多詢問只能通過附錄予以答覆,或者是視情單獨出一附錄,將我未收入原版的眾多材料,特別是更詳盡的讀者信息一併納入。新版增加了本前言,對楔子部分做了增補,加了一些注釋與一份人名地名索引。該索引列出了全部條目,但不提供參考材料。這主要是為了壓縮篇幅。完備的索引將充分利用N.史密斯夫人為我準備的材料,更適合於單獨成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