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遠安

魏遠安

魏遠安,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廣西大學副校長。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層次人選,現擔任《江蘇食品與發酵》雜誌、《廣西科學》等雜誌的編委。主要從事有機化學,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化學、糖酶生物化學及其套用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有關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曾多次赴美工作、研究學習。參加了美國農業部國家研究行動計畫:銀葉粉虱的綜合防治項目的子項目——“銀葉粉虱蜜露中較大分子量低聚糖的分離及結構測定”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首次分離、結構測定並命名了bemisiose, bemisiotetrose, diglucomelezitose 等低聚糖。相關論文和研究成果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回國後,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下達的研究課題多項。其中“固定化酶法生產蔗果低聚糖中試研究”,經廣西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認為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已成功地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並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選出的“1981—2001中國食品工業20大科技進步成果”之一。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究的“天然產物中活性多糖的研究”項目,成果分別獲2000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他參加了美國農業部國家研究行動計畫:銀葉粉虱的綜合防治項目的子項目——“銀葉粉虱蜜露中較大分子量低聚糖的分離及結構測定”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首次分離、結構測定並命名了bemisiose, bemisiotetrose, diglucomelezitose 等低聚糖。相關論文和研究成果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回國後,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下達的研究課題多項。其中“固定化酶法生產蔗果低聚糖中試研究”,經廣西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認為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已成功地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並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選出的“1981—2001中國食品工業20大科技進步成果”之一。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究的“天然產物中活性多糖的研究”項目,成果分別獲2000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研究方向

有機化學,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化學、糖酶生物化學及其套用方面的研究。

論文論著

1 陳啟源,魏遠安,“校企合作 開發西部”,廣西日報;第5版;20000511;

2 陳啟源,魏遠安,“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初探”,廣西日報;第7版;20000405

3 魏遠安,“Isolation of a Novel tetrasacc haride Bemisiotetrose, and Glycine Betaine from Silxerlwaf Whitefly honeydew”,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Vol.44;No.10;1996

4 魏遠安,“Diglucomelezitoes, a Noxel Pentasaccharide in Silverleaf Whilefly honeydew”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Vol.45;No10;1996

5 魏遠安,“蔗糖低聚糖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譜及核磁共振結構分析”,食品與發酵工業;Vol.23;No5;1997

6 魏遠安,蔣世瓊,覃玉瑩,蔗渣水解物低聚糖的結構分析,〈有機分析方法研究和套用〉(全國第九屆有機分析學術會論文集);1996.10

7 魏遠安、蔣世瓊、馬麗、楊海、李統茂,固定化酶法合成蔗果低聚糖的研究,<<食品與發酵工業 >>No.2,1995

8 魏遠安、V.R.Reddy、Mohan S. "Use of Traps with Different Trap Base Colors for Silverleaf Whiteflies (Homoptera : Thripidae),Thrips (Thysanoptera:Thripidae),and Leafhopers ......." Jo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Vol.19; No.4;200008

9 魏遠安、曾東強、董毅宏,Sekectivity of CC Traps in Catching Green Leafhoppers and Thrips, 《廣西科學》;Vol.6; No.1;199902

10 魏遠安、姚評佳, 21世紀功能食品的功能因子——蔗果低糖的生產及套用 全國食品工業新技術交流推廣會會刊;200011

11 魏遠安、姚評佳,,謝慶武,梁錦添, 蔗果低糖的生產及套用 食品與發酵工業;Vol.26; No.1;2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