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魏蘭(1866—1928),字石生,清末民初革命家。浙江雲和縣人。光復會領導人之一,辛亥革命時期浙江軍政府咨議、都督府參謀長。1884年,魏蘭19歲,赴府考,不作命考之題。1906年夏,為籌募資金,魏蘭隻身奔走南洋。得愛國華僑葉朝暉先生熱助,在“中華學堂”任總教習。1904年舊從日本東京返國,會見蔡元培,共商江浙反清計畫。魏蘭與蔡元培、陶成章一起在上海創立光復會,創辦“利用實業織布學堂”“雲和習藝所”,為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兩次東渡日本,六載常駐南洋,西走長江,北上燕京,盪盡祖業,歷盡艱險,開創實業,為振興中華而鞠躬盡瘁。
1884年,因父命難違,赴府考,他不作命考之題,卻在卷上信筆畫了一幅“雲和縣全圖”交差,不料巧遇考官知音,破格錄取為秀才。父親卻因此而大怒,責罵不已,魏蘭因感而作:“揮毫盡痛快……”表明自己無意於仕途,志在尋找報國之門。
1902年,魏蘭參加了蔡元培在上海組織的中國教育會,並由教育的名義網羅社會各界革命義士,此時魏蘭也開始積極撰稿宣傳革命思想,從這年開始,魏蘭開始真正走上革命道路。次年,魏蘭東渡日本留學,入振武學堂學習陸軍,並與陶成章秘密商議創會。
1904年,魏蘭和陶成章日本東京留學歸來後,在上海會見蔡元培,共商江浙反清計畫。11月與蔡元培、陶成章一起在上海創立光復會。(之後又籌建了東京分會,1910年光復會重建,他擔任南洋總部執行員。) 蔡元培在上海告知,黃興擬於西太后七十壽節在長沙發動雙十起義,約陶成章、魏蘭在浙舉義回響。但是黃興在長沙雙十起義失敗,雙龍會首領王金寶在處州就義。魏蘭作《白墨》詩義憤明志。
1906年夏,為籌募資金,動員愛國華僑,魏蘭奔走南洋,羈身逆旅,顛沛流離,漂泊無常,因作《亡國恨》。幸得在泗水開藥店的愛國華僑葉朝暉先生熱忱相助,順利到達瓜哇涑里地,在“中華學堂”任總教習。
冒著清政府“隨時獲到,就地正法”的風險,魏蘭於1904年舊從日本東京返國,在上海會見蔡元培,共商江浙反清計畫,並與陶成章去浙西浙南農村,聯絡會黨龍華會、雙龍會,準備武裝起義。為培養革命幹部,魏蘭變賣田產,在原雲和箬溪書院創辦“雲和先志學堂”。陶成章化名啟東,以教員身份培養革命人才。各地誌士紛紛雲集,隆盛一時。先志學堂成為革命黨人在浙江建立的最早據點,並為以後開辦革命學校積累經驗。
1906年,魏蘭在紹興與秋瑾、蔡元培商議決定在浙南建立革命據點,以便與全省呼應。魏蘭回雲和講授日本的先進工農業產技術,寫了一批小叢書,並同梅汝霖在雲和鎮下街五殿創辦“習藝所”,請來外地師傅教民製造肥皂、雨傘、粗紙、鐵器等日用品,使雲和經濟逐漸走向繁榮。
雲和中學
1921年春,魏蘭創辦“雲和中學”,地點在今實小。教員大多是本縣留日學生。開辦的課目有數學物理、化學、英文、國文、歷史、地理、體操等。當時學校學生均為男生,為使女孩能學習文化,魏蘭又創辦了“益智女校”。在創辦學校的同時,特地讓妻子范月湖在上海沈家門公司學習制織花邊,回雲開辦“定興花邊廠”,廣招女孩織造產品出口。
1922年春,雲和大旱,富家乘機囤積居寄,米價暴漲,饑民求乞倒斃途中無數,魏蘭抵押身家房產,借糧平糶,壓低糧價,並動員富戶平糶,使全縣饑民度過災年。因感於饑荒,他決心發展農業,為振興山區經濟出力,倡議建造西門白水堤,該堤經過兩個冬季施工而成,既保護雲和鎮的安全,又開墾了荒地數十畝。同時興辦家庭林場,規模發展雪梨,召集日本留學同學,造種、嫁接,山地溪灘大面積發展,年產二石擔,“雲和雪梨”始為馳名品牌。
1928年9月17日在家病逝,埋葬在浙江雲和鎮南五里之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