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阻泄露

高阻泄漏亦稱為高阻泄漏性故障,在進行電纜絕緣預防性耐壓試驗時,其泄漏電流隨試驗電壓升高而增大,直至超過泄流電流的允許值(此時試驗電壓尚未達到額定試驗電壓)。而閃絡性故障是泄漏故障的一種極端形式。在進行電纜絕緣預防性耐壓試驗時,泄流電流小而平穩,但當試驗電壓升至某一值(尚未達到額定試驗電壓)時,泄流電流突然增大並迅速產生閃絡擊穿,試驗電壓降低時,電纜的絕緣電阻又回到極高的阻值狀態。這種高阻故障稱之為高阻閃絡性故障。高阻閃絡性故障很容易經過幾次耐壓試驗閃絡後轉化為高阻泄漏性故障。 衝擊高壓閃絡法不僅適應高阻泄漏和高阻閃絡性故障,也適應低阻和短路性質的故障。

問題處理

不易擊穿的泄漏性高阻故障電纜應如何處理?

泄漏性高阻故障是電纜故障中最難測試的故障類型之一。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泄漏性高阻故障,按照技術規程與標準來說,在直流耐壓的同時測取泄漏電流,當泄漏電流或其不平衡係數超標,但電纜絕緣並不擊穿的故障,稱為泄漏性高阻故障。然而, 泄漏電流的大小並不是判斷電纜是否可以投入運行的指標,而直流耐壓是否通過才是電纜能否投入運行的唯一標準。可見泄漏電流的大小只是一個參考數據。

遇到此類故障電纜時,應首先對該電纜進行一次更加嚴格(與標準相比)的耐壓試驗,即提高試驗電壓20%〜30%或延長耐壓時間50%〜100%。然後,根據具體的試驗結果來分別採取措施。

(1)試驗擊穿。那就測尋故障點,進行故障點維修後,經耐壓試驗合格,再投入運行。

(2)耐壓通過。經過嚴格耐壓試驗而未擊穿的電纜,其泄漏電流的變化趨勢有以下兩種:

①泄漏電流比較穩定,沒有明顯的增加現象。這說明該電纜還沒有明顯的故障點,最多可以認為該電纜絕緣性能不完善,此時,該電纜應投入監視運行。監視周期為原實驗周期的1/2〜1/3,經過3次監視而未發現泄漏電流明顯增加時,可將該電纜改為正常運行。

②泄漏電流隨著試驗時間的延長明顯增大。這說明該電纜有較為嚴重的缺陷,應當立即測尋故障點,待維修後,經耐壓試驗合格,再投入運行。這種故障狀態的電纜,在測試故障點時,應儘量增大衝擊能量,以擊穿故障點,使故障點具有良好的放電現象,才能獲取令人滿意的測試效果。

另外,泄漏電流的大小與測試環境、條件、測試方法、接線方式等都有密切的關聯,測試中應儘量減小誤差。最近,在新的技術規程與標準中,已明確指出,橡塑絕緣電纜不應做直流耐壓試驗,而應該做低頻交流耐壓試驗。這樣看來泄漏性故障的出現將越來越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