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園

高義園

高義園位於天平山南麓(蘇州),始建於唐寶曆年間,原為宋朝范仲淹祠堂。

基本信息

簡介

高義園共五進,依山而建,地坪逐進升高,縱深約70米。入頭門,經儀門,第三進今額“樂天樓”,原名御書樓,舊稱宸翰樓,是座宏敞精緻的重檐歇山式建築。面闊15米,進深10米,上下均為三開間,下為迴廊周匝的四面廳,上為四面欄窗的敞閣。第四進為凌空高架的逍遙廳,與樂天樓互為對景;亭為歇山式,左右出兩翼若雙闕,有重樓復閣之勢。後院為高義園正殿,單檐歇山造,面闊三間,內有乾隆十六年(1751)弘曆初游天平時所題“ 高義園”藍底金字盤龍匾,和他手書的“游天平十六韻二首”詩碑兩方。

歷史沿革

樂天樓兩側各有小院,利用山崖、卵石聚泉成池,配以蔥鬱的竹樹,為對稱的建築物增添了天然活潑的意趣。東院較大,建有方形碑亭“恩綸亭”。 白雲古剎在園西,始建於唐·寶曆二年(826),初為白雲庵,以白雲泉得名。北宋慶曆四年(1044)范仲淹因祖塋所在,奏請為范氏 功德香火院,仁宗趙禎額“白雲禪寺”,亦名天平寺。元末毀,明洪武重建。現有寺宇為晚清重建,僅存硬山式大殿三間兩廂和是山門,大殿台基和蓮瓣繞聯珠覆盆式柱礎為古物。 范參議祠在園東,有祠門、享堂兩進。享堂現額“歲寒堂”,硬山式,面闊三間,左右出兩廂相對。 來燕榭在祠東,外有“繙經台”瀕十景塘,內有凹字形水池名“魚樂園”池北凸出方亭,額“聽鶯閣”三面臨水,可俯瞰池魚。閣後與“寤言堂”相接。堂面闊五間,兩梢間為夾室。池周環以長廊,南廊劈門,額“來燕榭”。再東即為 咒缽庵,傍范隋墓鬥神道石坊和桃花澗,共三進。第二進三開間小屋,壁嵌“山石間”、“佛在者里”石刻,第三進為佛堂。

范仲淹祠堂:

高義園 高義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