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緯度科普:通往宇宙之路

高緯度科普:通往宇宙之路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的年齡和演化 地球的結構和組成

內容簡介

《高緯度科普:通往宇宙之路》主要內容包括:

恆星的歷程、太陽家族、漫話地球、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來自地球內部的信息、地震、磁場、重力場、岩石天書、地球的年齡和演化、地球的結構和組成、地球的運動和能源、神秘的大氣層、研究歷史、成分和結構、大氣環流、能量交換和溫室效應、大氣是從哪裡來的等。

作者簡介

位夢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美國探險家俱樂部國際成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8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進修。1982年,從美國去了南極,成為最早登上南極大陸的少數幾個中國人之一。1983年回國後,率先對南極進行綜合性研究,出版《奇異的大陸--南極洲》、《南極政治與法律》等著作,並發表大量與南極有關的科普文章。
20世紀90年代始,又將目光轉向北極。1991年至2005年,先後9次進入北極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廣交愛斯基摩人朋友並關注其文化與生存狀態的第一個中國人,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區政府和阿拉斯加愛斯基摩捕鯨委員會分別於1994年和1996年授予其傑出貢獻獎。1995年,作為總領隊,率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勝利進入北極中心地區,將五星紅旗插上了北極點,為中國加入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創造了條件。1998年,在北極工作了8個月,成為第一個在北極越冬的中國科學家。
為在科學與文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以科學文學的語言創作了大量綜合介紹南極和北極的“科學散文”,並結集為《北極的呼喚》、《兩極探險史話》、《最偉大的獵手》等20餘種出版,在讀者中,尤其是青少年讀者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2011年5月,作者的科學家探險傳奇--《巨怪追蹤》之《北極天書》問世。小說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世界是恐怖的,不僅現在,過去和將來亦如此,恐怖不僅來自人類,同樣也來自自然界和宇宙空間。那么,人類將往何處去?

目錄

通往宇宙之路
六元的宇宙
眼睛、腦袋與宇宙
先人的思考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第一次飛躍:從猜想到理論
第二次飛躍:從理論到觀測
愛因斯坦的失誤
光譜與紅移
引力與黑洞
大爆炸理論的證實
類星體:大爆炸理論的又一個證據
第三次飛躍:從地球到太空
宇宙未解之謎
宇宙誕生的過程
宇宙的年齡與生死
宇宙的生成:無中生有
宇宙的維繫:質量與引力
宇宙的玄機:物質和反物質
宇宙的奧秘:暗物質
從“牛奶路”到銀河系
恆星的歷程
太陽家族
漫話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來自地球內部的信息
地震
磁場
重力場
岩石天書
地球的年齡和演化
地球的結構和組成
地球的運動和能源
神秘的大氣層
研究歷史
成分和結構
大氣環流
能量交換和溫室效應
大氣是從哪裡來的

精彩書摘

這一組的最外一個星球就是火星,質量差不多只有地球的1/10(10.8%),大氣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氣壓為7.5毫巴還不到地球的1%(0.74%)。仔細看去,其表面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半球,一個半球比較古老,凹凸不平,充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和隕石坑。而另一個半球則比較新,地面也要平坦得多。更加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從地球上望去,火星的顏色是隨著季節而變化的,這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紛紛猜測,火星上肯定會有某種形式的生物。於是,火星人的形象,便頻頻出現在電影和電視裡。
與內組的行星相比,外組的行星無論是體積、形態還是物質組成,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其質量和半徑分別是地球的318倍和11.2倍,而且衛星很多,現在知道的至少有63顆(截至2003年)衛星在繞木星鏇轉。大氣層也非常厚,可達1400千米,氫占82%,氦占17%,還有1%的甲烷和氨氣,而且對流劇烈,不僅頻繁地出現閃電現象,在南半球上還出現了奇特的大紅斑。衛星探測表明,木星是一顆液體行星,大氣層下面是由分子氫構成的海洋,溫度高達11000K。下面是一層金屬氫,仍為液態,中心是否有固態的鐵鎳核存在,現在尚無定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