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滲性缺水

高滲性缺水

高滲性缺水,又稱原發性缺水,缺水多於缺鈉,故血清鈉增高。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可使細胞內液移向細胞外間隙,導致細胞內液也減少,最後可導致腦功能障礙。機體對高滲性缺水的代償機制是:高滲狀態刺激位於視丘下部的口渴中樞,患者感到口渴而缺水;另外,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如缺水加重致循環血量顯著減少,為維持血容量,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對鈉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維持血容量。

基本信息

病因學

主要有:

a.攝入水量不足,如外傷、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難,不能進食,危重病人給水不足,鼻飼高滲飲食或輸注大量高滲鹽水溶液等;b.水喪失過多,未及時補充,如高熱、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氣管切開、胸腹手術時內臟長時間暴露、糖尿病昏迷等。

基本內容

高滲性缺水,又稱原發性缺水,缺水多於缺鈉,故血清鈉增高。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可使細胞內液移向細胞外間隙,導致細胞內液也減少,最後可導致腦功能障礙。機體對高滲性缺水的代償機制是:高滲狀態刺激位於視丘下部的口渴中樞,患者感到口渴而缺水;另外,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如缺水加重致循環血量顯著減少,為維持血容量,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對鈉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維持血容量。

【病因】

主要病因有:①水分攝入不夠,如吞咽困難、補充高滲溶液過多等;②水分喪失過多,如高熱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暴露療法、尿液排出過多等。

【臨床表現】

缺水程度不同,症狀亦不同。可將高滲性缺水分為三度:輕度缺水僅有口渴,缺水量為體重的2%~4%;中度缺水有極度口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乾燥,皮膚彈性差,眼窩下陷,缺水量為體重的4%~6%;重度缺水在上述症狀基礎上出現躁狂、幻覺、譫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過體重的6%。

【診斷】

①有缺水病史和口渴、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等臨床表現;②尿比重高;③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血細胞比容輕度升高;④血清鈉濃度在150mmol/L以上。

【治療】

①去除病因。②能口服儘量口服補液,不能口服可靜脈輸注5%葡萄糖溶液。③補充已喪失液體量的估算方法是根據臨床表現估計缺水程度:輕度按體重的3%,中度按5%計算;重度按血Na+濃度計算:補水量(ml)=[血鈉測得值(mmol/L)-血鈉正常值(mmol/L)]×體重(kg)× 4。計算所得的補水量一般可分在2天內補給。治療1天后應監測全身狀況及血鈉濃度,必要時可酌情調整次日的補給量。④另外補充每天正常需要量2000ml。⑤高滲性缺水者實際上也有缺鈉,如果只補給水分而不補充鈉,可能出現低血鈉症,需加以注意。

對機體的影響

高滲性缺水高滲性缺水
⑴因失水多於失鈉,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刺激口渴中樞(渴感障礙者除外),促使患者找水喝。

⑵除尿崩症患者外,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而使ADH釋放增多,從而使腎重吸收水增多,尿量減少而比重增高。

⑶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可使滲透壓相對較低的細胞內液中的水向細胞外轉移。以上三點都能使細胞外液得到水分補充,使滲透壓傾向於回降

可見,高滲性脫水時細胞內、外液都有所減少,但因細胞外液可能從幾方面得到補充,故細胞外液和血容量的減少不如低滲性脫水時明顯,發生休克者也較少。

⑷早期或輕症患者,由於血容量減少不明顯,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鈉排出,其濃度還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症病例,可因血容量減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鈉含量減少。

⑸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使腦細胞脫水時可引起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導致死亡。腦體積因脫水而顯著縮小時,顱骨與腦皮質之間的血管張力增大,因而可導致靜脈破裂而出現局部腦內出血和蛛網膜下出血。

⑹脫水嚴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兒,由於從皮膚蒸發的水分減少,散熱受到影響,因而可以發生脫水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