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務長]

高松[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務長]

高松,男,漢族,1964年2月出生,籍貫安徽省泗縣,中共黨員,1988年7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此前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B》,《化學進展》、《無機化學學報》、《中國稀土學報》等雜誌顧問編委或編委。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高松高松
高松,男,漢族,1964年2月生,安徽省泗縣人,中共黨員,博士學位。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1995至1997年初,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訪問研究。1999年,作為求槎學者在香港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1999年),長江學者(2002年),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2007-)。2013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3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高松主要從事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研究,他及其研究組結合分子設計合成與各種物理方法,系統研究分子固體中磁性離子的相互作用、磁弛豫、磁有序等與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單離子各向異性等的關係,在發現新的磁現象,發展新類型分子磁體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例如,系統發展出設計分子磁體的一些新途徑:新短橋分子磁鐵、混橋雜化磁體、微孔磁體、不對稱“三原子單橋”構築分子弱鐵磁體等;發現一些弱作用體系外磁場依賴的慢的磁弛豫行為,得到第一例同自旋單鏈磁體等。1998-2007年,高松及其合作者在配位化學和分子磁性領域發表SCI論文200餘篇,累計SCI引用4000餘次,h指數34。10餘次應邀在相關重要國際會議上做報告。正在主持基金委重大項目“分子固體的控制合成與功能性質的研究”。
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化學會副理事長。Chem.Soc.Rev.,《中國科學B》,《化學進展》、《無機化學學報》、《中國稀土學報》、CrystEngComm,Inorg.Chem.Commun等雜誌顧問編委或編委。

簡歷

高松高松
1964年2月出生安徽省泗縣。
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1988和1991年先後獲北京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7月留校任教。
1995至1997年初,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訪問研究。
1999年,作為求槎學者在香港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
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2002年)。
2012年6月起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歷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常務副校長兼任教務長等職務。2016年5月至今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8年10月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研究方向

高松院士做客中國科學院“百人學者論壇”高松院士做客中國科學院“百人學者論壇”
高松主要從事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研究,他及其研究組結合分子設計合成與各種物理方法,系統研究分子固體中磁性離子的相互作用、磁弛豫、磁有序等與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單離子各向異性等的關係,在發現新的磁現象,發展新類型分子磁體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例如,系統發展出設計分子磁體的一些新途徑:新短橋分子磁鐵、混橋雜化磁體、微孔磁體、不對稱“三原子單橋”構築分子弱鐵磁體等;發現一些弱作用體系外磁場依賴的慢的磁弛豫行為,得到第一例同自旋單鏈磁體等。

主要成就

高松高松
他30年來不懈鑽研、辛勞育才、默默奉獻,為中國化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潛心鑽研,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率先報導世界第一例同自旋的單鏈分子磁體,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Glauber教授提出的一維Ising鏈動力學理論模型以分子實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為高密度磁存儲和量子計算機等技術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他悉心培養過硬團隊,主動為青年教師創造發展環境,積極引進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帶領師生攻堅克難,使學院學科排名位居世界前列。10多年來共培養博士生19人,其中1人於2002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他於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被評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獲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8-2007年,高松及其合作者在配位化學和分子磁性領域發表SCI論文200餘篇,累計SCI引用4000餘次,h指數34。10餘次應邀在相關重要國際會議上做報告。正在主持基金委重大項目“分子固體的控制合成與功能性質的研究”。

擔任職務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化學會副理事長。Chem.Soc.Rev.,《中國科學B》,《化學進展》、《無機化學學報》、《中國稀土學報》、CrystEngComm,Inorg.Chem.Commun等雜誌顧問編委或編委。
特別報導
北大留校任教稱必須乾好教學這個“良心活”———
“我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師高松。”這是高松每次自我介紹的方式,而實際上,只有48歲的他,已擁有了中科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等響亮的頭銜。面帶微笑,說話輕聲慢語,和記者對話時,高松溫和的氣場會讓身邊的人也隨著他安靜下來。當他真正走進實驗室面對枯燥的學術研究時,又展現出他性格中的另一面——認真專注。儘管眾多顯赫頭銜在身,他仍然認為教書育人是天職。
■傳承父親執著治學育人態度
在高松整個求學階段,父母都讓他自由發展。到了國中的時候,他在化學、物理兩門課程上展現出超常的天賦,奠定了他後來20多年在化學領域的卓越成就。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不少人都為了‘農轉非’想擠進城裡,可父親卻毅然捨棄縣城相對舒適的生活,全家搬到艱苦的農村,籌建瓦房中學。”高松說,父親謙和樸實的處事風格、堅韌執著的人生追求、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使我認識到:平凡的生活中,有更重要的東西可以追求,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要為理想努力拚搏。
1981年,高松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開始了他的北大情緣。留校任教的他,傳承了中學教師出身的父親堅韌執著的治學育人態度。
■我必須做好教學這個“良心活”
到現在他還記得剛入北大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有祺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你們進了北大,是化學系的大學生了,你們都是化學家。”他自己作為莘莘學子時對學問的渴求,也促使他如今不管科研與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仍一直堅持給本科生上課,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主編了本科生《普通化學》教材、組織和參與本科生《無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實踐。
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本科生的無機化學課程要開始新的嘗試。除普通的大課教學外,每周還要將150名學生分為10組,開展小班討論式課程。未來兩個月,師資安排和課題設計都將是高松面臨的新課題。“面對學生求知若渴的眼神、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我必須做好教學這個‘良心活’。”
■儘量不參與與學術無關的非專業活動
2010年11月,高松結束了4年的院長任期,行政工作少了許多,但仍然擔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校的發展應以學術為上,院長是一個執行角色,最終的決定一般都是尊重學術委員會。其實誰做院長都一樣,只是輪流在這個服務性的崗位上,核心是學院的學術發展。”
隨著他學術成就的影響力逐漸提升,學術大會、期刊評審等大量社會活動隨之而來,此外還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化學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協全委會委員等眾多學術兼職。他的原則是“保證學生們的課程,儘量不參與與學術無關的非專業活動。”
他每次為本科生上課前都要做足準備,對於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特別是如何通過問題的設定來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閱讀最新或經典文獻。
在教授研究生課程“群論與化學”時,他考慮到數學推導多、理解難度大,為了便於學生理解,他放棄簡單方便可以重複使用的PPT形式,而是一直堅持使用板書對學生進行推引,並充分進行互動,儘量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理解群論在化學中的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