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德

高懷德

高懷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後周天平節度、齊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北宋開國功臣。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後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宋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後追封渤海郡王。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年英雄

高懷德高懷德
高懷德為人忠厚倜儻,有勇武之名。其父高行周鎮守延、潞二鎮,留守洛陽,節制宋、亳二州,皆署任高懷德為牙將。
後晉開運初年(944年),遼國軍隊侵犯邊境,朝廷以高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當時高懷德剛年二十歲,向父親請求從軍北征,得到父親的應許。晉軍到達戚城時遭遇遼軍,被重重包圍,救援部隊又遲遲不到,情勢十分危急。高懷德左右射箭,縱橫馳突,敵軍紛紛後退,他護衛著父親突圍而出。高懷德以戰功升任羅州刺史,朝廷賞賜他珍裘、寶帶、名馬,以表示對他的特別恩寵。在高行周轉而鎮守鄆州的時候,高懷德改任信州刺史。
後遼國再度南侵,後晉朝廷以高行周為邢趙路都部署,抵禦敵軍,留高懷德駐守睢陽。當時杜重威投降遼國,京東諸州叛軍四起,高懷德堅壁清野,遏制遼軍的進攻步伐。高行周率兵回師援救,遼軍退去。

歷仕數朝

後漢時,高行周移鎮魏博、天平,朝廷以高懷德為忠州刺史。後周時,後周太祖郭威征討慕容彥超,會師路過汶上,賜給高行周財物甚厚,並賜給高懷德衣帶、彩繒、鞍勒馬。
高行周死後,高懷德擔任東西班都指揮使,兼任吉州刺史,後改任鐵騎都指揮使。北漢皇帝劉崇前來進犯,後周世宗柴榮率軍征討,以高懷德為先鋒虞候。他順利攻克高平,以戰功升任鐵騎右廂都指揮使,兼任果州團練使。

勇冠三軍

高懷德高懷德
高懷德跟隨後周世宗征討南唐,執掌廬州行府事務,充任招安使。他與南唐軍決戰於廬州城下,斬首七百餘級。不久升任能捷左廂都指揮使,兼任兵州防禦使,受賜七匹駿馬。南唐將領劉仁贍據守壽春,舒元據守紫金山,設定連珠砦為屏障,以此來對抗後周軍隊。後周世宗柴榮命令高懷德率領帳下親信幾十騎兵攻破南唐軍營壘。高懷德連夜渡過淮河,等到天明,南唐軍才發覺,前來迎戰。高懷德以寡敵眾,擒獲南唐軍副將而回,完全探清南唐軍的虛實,將其告知柴榮。柴榮非常高興,賜給高懷德襲衣、金帶、器幣、銀鞍勒馬。有一日,柴榮因觀察敵情,看見一位將領追擊南唐軍,奪其槊而還,柴榮詢問左右,才知道是高懷德。於是將他召至行在慰勞,許以節鋮。柴榮北征,命高懷德與韓通率軍先抵達滄州。初得關南,命副陳思讓為雄州兵馬都部署,攻克瓦橋關,降服姚內斌。
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後,升任高懷德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兼任任江寧軍節度,後任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開宋元勛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權,是為宋太祖。宋太祖繼位後,任命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移鎮滑州,充任關南副都部署。後娶宋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為妻,加封駙馬都尉。李筠在上黨反叛,宋太祖要御駕親征,先命令高懷德率領所部與石守信聯合進攻,結果在澤州南攻破李筠軍隊。反叛平定後,他以戰功升任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尉。後跟隨宋太祖平定揚州。
建隆二年(961年),改任歸德軍節度。
開寶六年(973年)秋天,加任同平章事。同年冬天,秦國大長公主去世,高懷德廢除附馬都尉稱號。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加任高懷德兼任侍中,後加任檢校太師。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春天,高懷德患病,宋太宗派太醫王元佑、道士馬志前往其府邸給他看病。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高懷德跟隨宋太宗消滅北漢,移鎮曹州,受封冀國公。

壽終正寢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高懷德改任武勝軍節度。同年七月,高懷德去世,朝廷追贈他為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諡號“武穆”。

性格特徵

高懷德是將門之後,熟悉軍事,不喜歡讀書,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節。他善於音律,能夠自己作曲,曲韻十分精妙。愛好射獵,曾經三五天露宿野外,獵獲數百隻狐狸、野兔,有的時候對客人不打聲招呼就走,帶領幾十人馬由旁門到郊外打獵去。

人物評價

脫脫:石守信而下,皆顯德舊臣,太祖開懷信任,獲其忠力。一日以黃袍之喻,使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貴,以遺其子孫。漢光武之於功臣,豈過是哉。然守信之貨殖鉅萬,懷德之馳逐敗度,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王夫之:夫石守信、高懷德之流,非有韓、彭倔強之質也,分節旄,擁鎮牙,非有齊秦百二,剖土君民之厚實也,談笑尊豆,兵符立釋,非有田承嗣、王武俊、李納之跋扈而不可革也。使宋能優全故將,別建英賢,顛倒奔奏,星羅牙錯,充實內地,樹結邊隅,一方潰茂,聲援谷響,雖逮陵遲,取資百足。
徐士鑾:性頗奢靡,而洞曉音律,故聲伎之妙,冠於當時。法部中精絕者,殆不過之。

歷史評價

脫脫等《宋史》:①“懷德忠厚倜儻,有武勇。”;②“懷德將家子,練習戎事,不喜讀書,性簡率,不拘小節。善音律,自為新聲,度曲極精妙。好射獵。”;③“然守信之貨殖鉅萬,懷德之馳逐敗度,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家族成員

家世

高懷德家族是典型的武將世家。高懷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質,妨州(治今河北懷來東南)人氏,世代為懷戎縣(妨州州治)守邊將領。行周於五代時期唐、晉、漢、周4朝為將,後漢、後周兩代封王。行周之堂兄行矽為後唐節度,追封太尉。行周之父高思繼兄弟三人皆以武勇稱雄北方邊疆,唐朝末期在幽州(治今北京)節度使李匡威庵下為將,後為晉王李克用所害。古代姓氏書和民間高氏族譜多尊高懷德為高姓宋初始祖。今河南淮陽、江蘇宜興丁山兩支自認是高懷德後裔的高氏均傳說高懷德之父名叫高平州。自認是高懷德後裔的還有江蘇揚州、南京一帶的一支高氏。

河南淮陽手抄譜還列出高懷德家族世系:高尊一品一艷一健一玉一備一標一四齊一文舉一圈一倫一平州一懷德一君保一齊一氣一選一藏一全,並註明“此譜都經高全整修”。但是此世系有一些白字,有可疑之處。

淮陽另有一種1990年鉛印重修《高氏族譜》(高東成主編),其中《續修族譜原序》(五)也記載了另一種世系:“我高氏自唐代始舉於高唐州,高印位唐71相。印公有三子,長子高文舉,系狀元;次子高世紀,系都堂;三子高平州,系王位。宋初高平州生二子,長子高懷德,字燕平,次子高懷亮。高懷德生子高金寶(按:民間傳說、戲曲中高懷德之子名君保),系王位;孫高廷贊,系王位;曾孫高雙印,系王位。至元朝辭官不許。自明朝由高升遷民來陳(按:即淮陽)。”據《淮陽縣誌》載,明初淮陽縣有名高升的,任都司斷事。揚州《高氏族譜》則說,高懷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也,生於妨州懷戎軍之雕巢里,曾祖順厲世戍懷戎。”(《維陽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譜》,光緒三十三年重修)廣東揭陽客家《高氏族譜》說高行周祖父名高順,恰好和揚州譜的“高順厲”相近,當非偶合。上淮陽兩種世系均提到高文舉、高平州(行周),而第二種世系中的高世紀可能是高思繼的訛寫。據正史,思繼為行周之父,並非兄弟;第一種世系以高文舉為平州(行周)的曾祖父,也不是兄弟。所以,如果文舉一(順厲)一世紀(思繼)一平州(行周)為4代人,而不是三兄弟,則較合情理。

後裔

高懷德後裔廣泛分布於豫皖蘇浙一帶,經查證,確有族譜記載的有河南項城、淮陽、沈丘、鹿邑等縣,江蘇宜興丁山,江蘇揚州、興化、南京等地高氏。丁山高氏自南宋末遷此,現已傳至27世。

家庭成員

父親
高行周,後周天平節度,封齊王。
妻子
燕國長公主,宋太祖趙匡胤之妹。
兒子
高處恭,官至右監門衛大將軍
高處俊,官至西京作坊使。

軼事典故

斬黃袍

斬黃袍斬黃袍

傳統戲劇《斬黃袍》記載:北宋時期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寵愛韓妃,花天酒地,沉湎於後宮。其盟弟鄭恩極力勸諫。一日,趙匡胤酒醉桃花宮,聽信小人讒言,誤斬鄭恩。鄭恩的妻子陶三春聞訊大怒,率兵圍住皇宮,要殺昏君為丈夫報仇。不可開交之際,大臣高懷德急忙救駕,前去上前說情,趙匡胤無奈只得脫下黃袍,陶三春當眾將黃袍斬為兩截以泄心頭之恨。

高懷德別女

五代時人高懷德精通武藝,由於妻子亡故,他撫養著幼女高桂英過著窮困的生活。一天,他在街前看到柴王的招賢榜,想投軍去謀取出路,可又擔心女兒無法安置,最後決定送女兒去竇燕山家抵債。回家向女兒說明想法後,桂英深明大義,忍住悲痛,自願去竇府為奴,讓父親奔往京城。

三打陶三春

柴榮命趙匡胤為媒,為鄭恩娶陶三春。鄭恩當年年賣油偷瓜時,曾被陶三春打敗,心懼之。趙匡胤乃遣高懷德於途中攔劫三春,欲令高挫三春鋒芒,使其後不至目中無人。不料被三春識破,高竟為三春所敗。後三春於金殿大發雷霆,朝中無人能對。柴、趙狼狽萬狀,連連賠禮。洞房中,三春痛責鄭恩後,始與成婚。

這些典故多以喜劇或其他文藝形式流傳,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後世遺蹟

高懷德墓高懷德墓
高懷德墓位於今河南省鞏義市芝田鎮蔡莊村。他死後,被葬於永定陵東北,蔡莊之南,俗稱駙馬墳。墓前立有石碑一通,書“宋渤海郡王·武穆高公墓”。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戲劇中高懷德形象戲劇中高懷德形象

《三打陶三春》

《高懷德別女》

《楊家將傳》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91年 電視劇 《楊家將》 甘文華
1996年 電視劇 《大宋王朝趙匡胤》 孟祥倫
2005年 電視劇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夢
2015年 電視劇 《大宋金槍傳》 ——
2015年 電視劇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許毛毛

相關評論

唐朝對開國功臣厚待嗎?

高懷德高懷德

看很多人說唐朝對開國功臣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厚道,但想問一句這真的是歷史事實嗎?

先要澄清一點,無論李世民的在唐朝建國的過程中功勞有多大,唐朝的開國皇帝都是李淵,李淵在晉陽起兵和唐朝建立的過程中都起了無可爭辯的主導作用,所以唐朝對功臣如何首先要從李淵算起

而歷史事實就是李淵並沒有善待功臣,天下尚未平定,就殺了在唐朝建立過程中功不可沒的劉文靜,在武德後期更聽信讒言,把打下唐朝南方半壁江山的侄子李孝恭下了獄。

再說唐太宗李世民,確實他早年對功臣尚屬寬容,比他父親做得好一些,但也僅是對自己親信的寬容,對他心腹之外的唐朝另一些開國功臣仍然進行了無情的清洗,裴寂就是最好的例子,最終被他貶謫而死。到了晚年,李世民也逃不出歷代皇帝的怪圈,開始猜忌和殺害功臣來,因李承乾謀反案處死了平定高昌的侯君集以及杜如晦的兒子駙馬杜荷,如果說侯君集杜荷還是因為參與皇室紛爭而被殺,那李世民的另一位功臣張亮的死就是徹頭徹尾的冤殺,僅僅因為收養了500個義子,就被認為是反形已具,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此外我們寬容的唐太宗還曾經處心積慮的想殺害唐儉,對他的“鏡子”魏徵推碑悔婚,死前還無故將李績貶官,已近乎到了不可理喻的狀態。

高懷德高懷德

到了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時期,更是將唐太宗晚年迫害功臣的傳統發揚光大,先以所謂的高陽公主謀反案處死了房玄齡的兒子駙馬房遺愛,柴紹的兒子駙馬柴令武,在這次謀反案中完全無辜的唐朝開國功臣之一江夏王李道宗也被牽連致死。此後唐高宗李治又以所謂的謀反罪名逼死了自己的舅舅凌煙閣第一功臣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

僅以唐太宗的所謂凌煙閣24功臣為例長孫無忌,侯君集,張亮三人死於非命,房玄齡,杜如晦,柴紹的兒子難逃一劫,而魏徵,李績兩人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牽連。再加上唐朝被迫害致死的其他功臣,整個唐朝的開國功臣受到株連的委實不在少數,這也算得上唐朝對功臣寬容?那真正做到了不殺開國功臣的東漢劉秀與趙匡胤有該如何評價?總體上來說刻薄寡恩的唐朝的前三位皇帝對待功臣的態度比劉邦好不了多少,迫害的功臣並不見得比劉邦少,只能算比朱元璋寬容一些,所謂厚待功臣完全是欺世盜名的說法

皇帝與功臣的囚徒困境

高懷德高懷德

宋朝的開國富有戲劇性,僅花了兩天的功夫。時任後周禁軍點檢(中央軍司令)的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抗擊傳說中的入侵遼軍,行至離首都開封不遠的陳橋驛住宿。第二天黎明軍隊忽然譁變,眾將士強烈要求趙匡胤登基,並將一襲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隨後大軍浩浩蕩蕩返回京城,兵不血刃取得了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當然,這是一幕精心策劃的喜劇,否則倉促之間軍中哪裡找來的黃袍?當時守衛京城的將領是趙匡胤的部下和老友,禁軍的第二、三號人物石守信、王審琦,他們“皆素歸心匡胤者”,裡應外合,掌握了全部的軍隊,奪得天下當然是易如反掌。

高懷德高懷德

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喜劇並非原創,原創者恰恰就是後周的創建者郭威。就在陳橋兵變的9年前,時任後漢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的郭威也在率軍抵抗遼軍的過程中回師京城,登基稱帝。自晚唐以來,中國陷入了一個大分裂的時代,軍閥混戰不休,後晉節度使安重榮一句道破天機:“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五代短短53年間,僅中原正統王朝就有8姓14君如走馬燈般輪換,還有10個參差並存的獨立王國和幾個割據政權,同時北方卻面對著占據戰略要地幽雲十六州,隨時準備秣馬南下的強大遼國

趙匡胤登基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避免新建立的宋朝不會成為“第六代”,他本正是因為“君弱臣強”取得了政權,因此他要杜絕下一個“趙匡胤”的出現,而下一個“趙匡胤”最有可能從他的那些老部下中產生。


高懷德高懷德
某一天,趙匡胤召老部下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喝酒,屏去左右說:“我能當皇帝是因為你們的擁戴。皇帝處境非常艱難,反而不如節度使快樂,整夜睡不好覺。”石、王等人說:“陛下怎么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定,誰敢有異心?”趙回答:“你們當然不會有異心,但如果你們手下的人貪圖富貴,一旦以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不想乾能行嗎?”石、王等頓首涕泣請求指明道路,趙匡胤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多攢點錢享受,讓子孫享福。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去選個好地方做官,為自己和子孫置業,快樂過一生。我與你們結成兒女親家,彼此無猜疑,這樣多好!”石、王叩頭謝恩:“陛下為臣等考慮這樣周全,真是讓我們死而復生啊。”第二天,這些老部下稱疾請辭,趙匡胤賜予他們豐厚的財物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但從此不掌握軍權。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故事。隨後,趙匡胤又逐步解除了一些有影響力的節度使們的權力。

高懷德高懷德
中國歷代王朝殺功臣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就是漢朝和明朝。這兩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朱元璋有著相似的背景和經歷,均是出身於社會底層,在前朝末年的戰亂中掃平群雄,都有一幫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們,可以說王朝是他們與功臣一起創建的。因此在建國後,同樣是大封功臣,劉邦“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承諾功臣與皇帝共享富貴;朱元璋同樣如此,大封功臣,並賜免死鐵券。可不久,他們就大開殺戒,劉邦剪除臧茶、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甚至囚禁第一功臣蕭何;朱元璋青出於藍,將開國功臣幾乎誅殺乾淨。

皇帝和功臣其實是處於一種“囚徒困境”:皇帝擔心功臣擁有的權力危及皇權,而功臣怕被兔死狗烹而不敢放棄自己的權力,這種互相猜忌容易導致皇帝痛下殺手和功臣鋌而走險。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其實是一種贖買,如果將一個王朝比作一個公司,那么開國皇帝和功臣們則是這個公司的創建者。作為董事長和CEO的皇帝通過封賞功臣確保功臣們作為股東永久擁有公司的原始股,共同享有公司的紅利,且不會被剝奪,通常以世襲爵位和丹書鐵券的形式保證。可是劉邦和朱元璋在公司創立後就撕毀了與功臣們的契約,殺戮功臣以剝奪他們作為股東的權利。但趙匡胤的做法與劉、朱二位截然不同,他只是剝奪了功臣們的軍權(非廢棄,這些人以後還統軍作戰),但同時給予他們豐厚的物質賞賜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並通過互相結為姻親的方式鞏固、加強彼此的私人關係。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開國功臣與宋皇室世為姻親,子孫中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戰將。

高懷德高懷德

即子孫世代享有豐厚的物質報償、崇高的政治地位來換取功臣危及皇權的權力,從而使雙方走出困境,達成一種互信。如果要達到“杯酒釋兵權”式的成功,作為強勢的一方,皇帝不僅必須具有恢宏的氣度、寬仁的胸懷、洞察人性的能力、以己度人的體貼、言行一致的信譽,還要有高度的智慧和自信,才能率先打破困境,做出承諾,使功臣放棄自己的權力。趙匡胤恰恰具有以上這些品質,因此在中國歷史上演出這一幕“杯酒釋兵權”大團圓的喜劇;而劉邦、朱元璋視自己的承諾和信譽如同糞土,羅織罪名殘酷殺戮昔日的老戰友,正好是反面的典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