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心病

高心病

高心病就是“高血壓性心臟病”的簡稱。

什麼是高心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是由於血壓長期升高使左心室負荷逐漸加重,左心室因代償而逐漸肥厚和擴張而形成的器質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一般出現在高血壓病起病數年至十餘年後,根據心功能變化情況可分為心功能代償期和心功能失代償期。在心功能代償期,病人可無明顯自覺症狀,但在心功能失代償期,則逐漸出現左心衰竭的症狀,開始時僅在勞累、飽食或說話過多時感心悸、氣喘、咳嗽,以後症狀逐漸加重,上述症狀呈陣發性發作,多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並痰中帶血,嚴重時可發生急性肺水腫。
在心向量方面,單純左心室肥大階段,主要表現為水平面 QRS環初起向董明顯增大且偏向右方,整個環體更偏向左後方。QRS環的終未向量不回歸零點而直接與T環連線,使 QRS向量環不能正常閉合而出現 ST向量,T環的方向與 QRS環方向相反,使平均QRS環向量與平均T向基間角度增大,QRS-T夾角因之增大。在雙側心室肥大時,心電向量表現在額面上,QRS環是順時針向運行,環偏向右下方,因而呈現QRS環電軸右偏;在水平面上,呈逆時針向運行,初起向量指向右前或左前方,且較正常增大,最大向量指向後方,亦較正常增大,由於向前及向後的向董異常增大,使QRS環表現為具有特徵性的餅盤狀。
在超聲心動圖檢查方面,可見主動脈擴張,左右心室壁肥厚和各心腔擴大;發生心力衰竭時,可見心肌運動減弱,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動脈辨有舒張期返流,射血分數減低等。

中醫療法

中醫認為,人一旦有症狀表現出來,就說明他的各個臟腑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必須通過調整各個臟腑之間的功能,讓這個症狀得以消失,這樣才能達到徹底消除症狀的目的。所以,我們應當抓住血壓升高的主要矛盾,一般通過調肝補氣、活血化瘀來調整營養失衡的狀況,營養血管細胞,血管恢復活力。來讓氣血平衡後,血管自然會減少痙攣,血流自然會通暢,血壓也就會降下來了,這樣就能一併解決高血壓及其併發症——高心病的目的。

高心病應注意些什麼?

在飲食上要清淡,少鹽、少肉、少酒、多青菜、多素,在治療上除了積極的降血壓外,也要積極的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

高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健方法

高心病患者日常應該注意以下保健方法,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及康復:
一、戒菸少酒大量地吸菸飲酒可引起神經中樞功能失調,大腦皮層高度興奮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所以高血壓患者應戒菸,少量飲酒能擴張,使血壓略降低,過量飲酒則可誘發腦中風、冠心病,加快動脈粥樣硬化。
二、生活有節,起居有常根據人體的生物鐘節律要求,必須養成按時睡眠,按時起床,按時就餐的良好習慣,才有益於健康。對於高心病人,生活有規律是穩定血壓,恢復健康的保證。高心病人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年患者睡眠不應低於八小時,睡前一小時要避免過度的思維活動或看電視、喝茶、喝咖啡,以及吸菸,睡前不易吃的過飽,睡姿以右側臥位姿勢為宜,房間的溫度以15~20℃為宜,枕頭不宜墊得過高,最好使用菊花枕等有利於降壓的藥枕。
三、鍛鍊減肥,節制房事減肥是降血壓的良法之一,減肥不但可以降低血壓而且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肥的方法應採取適當節律飲食,增加活動量等綜合措施,高血壓患者要慎房事,要控制住性生活的頻度和持續時間,以清晨性交為宜,疲勞飲餐酒後及頭痛、頭昏,眼花及舒張壓大於120mmHg時或血壓不穩時,禁止性交,以免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

四、養精神,調意志良好穩定的情緒是血壓穩定的重要因素。據研究證明,暴怒,激動之時,人的血壓讀數可急升30mmHg左右,對於高血壓患者,思想上應保持安靜,控制情緒激動是保證患者病情穩定的重要因素。
五、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注意勞逸結合對高血壓病人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輕度高血壓病人可以從事一定的工作,但以不覺疲勞頭暈為原則,參加一定工作,對增加體力,調整脂肪代謝,防止肥胖均有益處,患者在一天的腦力活動過程中,宜有的體力活動,如工間操、太極拳和散步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加快或突然用力的動作,如追趕電車或公共汽車,飯後也不宜勞動並最好在飯後休息1~2小時。進食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進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可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植物纖維素,還可促進類固醇的排流,使膽固醇下降,並且須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
六、限鹽,補充維生素研究表明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之一是體內電解質鈉的含量過高,食鹽的增加,必然引起高血壓患者體內水的瀦留,使血容量增加,引起心臟排出量增加而致血壓升高,一般成人患者食鹽的攝入量每天限制在4~6g為宜,患高血壓與鈣的水平較低有關,所以,高血壓患者宜補鈣,每天服用兩杯牛奶,可為人體提供500mg鈣,能使血壓不同程度地下降,研究表明,參與維生素C細胞的質的生成和體內氧化還原反應,參與代謝反應,且促進腸內鐵的吸收,對防治高血壓有作用,高血壓患者應從新鮮水果,綠葉蔬菜,尤其是番茄、桔子、新鮮棗中攝取豐實的維生素C,有利於降壓和穩定血壓。
七、定期檢查血壓尤其對有高血壓心臟病家庭史的人更應該注意定期排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