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作智

高作智

高作智,男,滿族,生於1940年11月10日,曾用筆名阿牛、高天。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高作智(1940年11月10日——),曾用筆名阿牛、高天。男,滿族,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熊岳鎮望兒山村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遼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科。

1960年起歷任城關中學教師,蓋州鎮政府、蓋州催化濟廠宣傳幹部、營口市《遼河》文學期刊編輯、蓋州市九寨鎮政府掛職副鎮長、《遼河》副主編、執行主編、期刊社總編、營口市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並分別任營口市站前區公安局、營口市鮁魚圈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局掛職副局長、副編審。

主要成就

197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遼寧分會,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歷任遼寧省作家協會第五屆理事,營口市作家協會第二屆副主席,2000年——2011年營口市作家協會主席,現為營口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1988年加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歷任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營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二屆主席,營口市七、八、九屆政協委員。

1991年在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工作中,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97年被遼寧省評為優秀編輯;1999年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文藝評獎中,獲營口市人民政府“特殊貢獻獎”;2002年被稱為營口文學藝術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中共營口市委授於“文學藝術特別榮譽獎”;2009年獲中國文學研究院“建國60周年中國作家文學終身成就獎”,被國際漢學研究會授予“文藝大師”稱號;中國國學研究會命為國學家。

1962年22歲,在《遼寧日報》發表散文處女作《故鄉的秋天》。

寫作風格以小說為主,兼容散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影視文學和民間文學。

有百餘萬字的文學作品散見於全國各地報刊,其中:

短篇小說《帶槍的人》(1977年《遼寧日報》副刊,1979年10月收入營口《建國三十年來優秀作品選(1949——1979)》)、《金鳳凰》(1975年《遼寧文藝》(《鴨綠江》前身)第3期,並於當年9月由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選入短篇小說集《雨夜紅燈》)等多篇。

報告文學《有這樣三個幹部》(遼寧日報副刊)、《正義與邪惡之網》(文學大觀)等多篇。

文學評論《試論小說情節的淡化》、《試論文學期刊所面臨的思維調整》等多篇。

著有:

長篇小說:《大葦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迷城》(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

長篇紀實文學:《鐵血雄傑》(哈爾濱出版社)

專著:

《小說探秘》(大連出版社)

《藝苑文談》(大連出版社)

《百合齋集序》(大連出版社)

《營口民間傳說述論》(中國書畫出版社)

《荷花燈》(遼寧民族出版社)

《鄉梓遺珍》(遼寧民族出版社)

《記憶》(中國文聯出版社)

《楊運傳奇》(電視連續劇),1982年發表於《電視與戲劇》第3期,1987年由遼寧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1988年11月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放映。

主編了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題寫書名的教育家魯克承的《魯克承教育論文集》、我市領導幹部的散文集《出訪歸來》等著述。

其敘事作品具有遼南地域特色,語言活潑,生活氣息濃厚,閃礫革命英雄主義光彩。1980年,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剛恢復,只給遼寧省一個指標,經遼寧省作家協會反覆研究,將這一指標給了他。

獲省以上作品獎13次:理論專著《小說探秘》,1992年獲中國首屆滿族文學獎佳作獎。文學評論集《藝苑文談》,1997年獲中國第二屆滿族文學獎佳作獎,民間故事集《荷花燈》,1992年獲首屆中國北方十省市民間文學獎二等獎。論文《試論小說情節的淡化》、《試論文學期刊所面臨的思維調整》、《試論滿族的祭祀話動和群體意思培養》分別獲遼寧省一等獎。另外,《荷花燈》、《楊運傳奇》文學劇本分別獲營口市人民政府一等獎。

曾獲省以上編輯獎4次:1990年獲遼寧省優秀作品編輯獎。1991年獲遼寧省優秀作品編輯獎。在《中國當代老年書畫家大辭典》編纂中,獲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耿彪簽發的“最佳優秀編輯證書”。

獲省以上藝術科研獎4次:在參加藝術科學國家重點研究項目文藝集成志書《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纂中,1988年獲國家榮譽獎,1990年獲遼寧省一等獎。

2008年,其生平、主要作品及作品目錄,被收藏於 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少數民族作家研究中心。1990年生平和藝術成就被收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人才庫。生平大要被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世界華文杰出作家大辭典》、《東方之子》、《中外名人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26部大辭典。

高作智 高作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