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蓬子

駱駝蓬子

駱駝蓬子,中藥名。為蒺藜科植物駱駝蓬L.的種子。分布於華北、西北。具有止咳平喘,祛風濕,解郁之功效。常用於咳嗽氣喘,小便不利,關節酸痛,四肢麻木,精神鬱悶,癔病。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止咳平喘,祛風濕,解郁。

主治

咳嗽氣喘,小便不利,關節酸痛,四肢麻木,精神鬱悶,癔病。

相關配伍

1、治咳嗽氣喘,小便不利:駱駝蓬子0.6-1.2g。為末,加白糖或蜂蜜適量,開水沖服。(《內蒙古中草藥》)

2、治心慌煩躁,癔病,四肢麻木:駱駝蓬子油,每日1-3ml,口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研末,0.6-1.2g;或榨油。外用:適量,榨油塗。

使用注意

內服應慎,不可過量。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搓下種子,去淨雜質,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全株有特殊臭味。根肥厚而長。多分枝,分枝鋪地散生,下部平臥,上部斜生,莖枝圓形有棱,光滑無毛。葉互生,肉質,三至五回全裂,裂片條狀披針形,長達3cm;托葉條形。花單生,與葉柄對生;萼片5,披針形,有時先端分裂,長達2cm;花瓣5,倒卵狀長圓形,長1.5-2cm;雄蕊15,花絲近基部寬展;子房3室,花柱3。蒴果近球形,褐色;3瓣裂開;種子三棱形,黑褐色,有小疣狀突起。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乾旱草地、鹽鹼化荒地。分布於華北、西北。

性狀鑑別

種子呈圓錐狀三角形四面體,長2-4mm,中部直徑1-2mm,頂端較狹而尖,可見臍點,下端鈍圓,表面粗糙,棕色至褐色。置放大鏡下可見表面皺縮呈蜂窩狀,用水浸泡後膨脹,表面平滑。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興奮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4、對肌肉及離子通道的作用:對乙醯膽鹼引起的強直收縮有解痙作用。

5、抗微生物作用。

6、保護胃黏膜。

7、體內過程:駱駝蓬總鹼片劑的釋藥過程為一級速度過程。

8、毒副作用:北非地區的駱駝蓬注射有一定肝毒性。

現代套用

駱駝蓬子蜜膏:功能鎮咳,祛痰。用於上呼吸道疾病。

相關論述

《中國民族藥志》:“解郁補腦。用於精神鬱悶,癱瘓,健忘,癲癇。”

附註

從細葉駱駝蓬 Peganum harmala L.var. multisecta Maxim.提取的脂溶性生物總鹼對小鼠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對離體的腹水型肝癌細胞有滅殺作用,能抑制DNA和蛋白質的合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