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白駒紀念亭

馮白駒紀念亭

馮白駒紀念亭由主亭和兩個小亭組成,中間有長廊連線,坐南朝北,全部由花崗岩石砌成。正中為主亭,兩翼為六角亭。三亭之間左右各建14米長廊相連,形成弧形狀。主亭正前面20米處,以13塊花崗岩大石雕塑五座山峰,象徵雄偉的五指山,中峰雕刻馮白駒將軍頭像。

紀念亭介紹

馮白駒紀念亭馮白駒紀念亭
由主亭和兩個小亭組成,中間有長廊連線,坐南朝北,全部由花崗岩石砌成。正中為主亭,兩翼為六角亭。三亭之間左右各建14米長廊相連,形成弧形狀。主亭正前面20米處,以13塊花崗岩大石雕塑五座山峰,象徵雄偉的五指山,中峰雕刻馮白駒將軍頭像。五座山峰下,建有兩層環形基座,底層直徑為21.6米,二層嵌於底層中間,直徑12米,綠草如茵,象徵大海中的“綠洲”——海南島,“島”的中部矗立著五指山。山峰背後的底層平面的正中位置,安放有馮白駒將軍的骨灰,蓋面是一塊黑色的大理石,上方是馮白駒免冠頭像,下方刻有“馮白駒(1903~1973),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的忠誠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的題字。
馮白駒雕像下方刻有鄧小平題寫的“馮白駒將軍”,主亭正面橫楣上刻有王震題寫的“馮白駒紀念亭”,亭內正中牆壁上刻有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立的“馮白駒生平”。兩側各有一幅浮雕,左是瓊崖革命武裝堅持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英雄形象;右是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與瓊崖縱隊勝利會師的情景。左長廊牆壁刻有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對馮白駒將軍的評價語;右長廊牆壁刻有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對瓊崖革命的評價語。
紀念亭莊嚴肅穆,周圍綠樹掩映,整個建築物莊嚴、樸實、美觀、大方。
馮白駒(1903-1973) 原名裕球,學名繼周。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雲龍鎮長泰村人。1919年就讀瓊山中學時,積極參加“五四”運動,是府海學生運動的骨幹。1925年入上海大夏大學預科班讀書,接受馬克思主義。同年底,由於家庭經濟拮据而輟學返瓊。1926年初任海口市郊農民協會辦事處主任,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受命組建中共瓊山縣委並任書記和瓊崖討逆革命軍第六路軍黨代表,組織農民武裝參加瓊崖武裝總暴動。1928年冬瓊崖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遭到挫折後奉命恢復中共澄邁縣委,任書記。1929年中共瓊崖特委機關在海口遭破壞,8月以澄邁縣委名義建議召開全瓊各縣代表聯席會議,重建特委領導核心。1930年1月任特委書記,8月領導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堅持走農村武裝鬥爭道路。1932年瓊崖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失敗後,率領100多名黨員幹部和紅軍指戰員在母瑞山堅持8個多月艱苦卓絕的鬥爭,支撐了瓊崖革命紅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堅決執行黨獨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國民黨瓊崖當局談判,達成團結抗日協定。1938年12月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任隊長。1939年3月後任獨立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中共瓊崖特委書記、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主席、瓊崖抗日獨立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全瓊軍民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發展、擴大抗日根據地。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中共瓊崖區委書記、瓊崖民主政府(臨時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秋至1949年夏,領導發動三大攻勢,配合全國解放戰場的鬥爭。1949年底,奉中央軍委及毛澤東主席的命令,領導全瓊黨政軍民全力以赴配合第四野戰軍40軍、43軍渡海登入作戰,取得海南島戰役的重大勝利,1950年5月1日海南島獲得解放。後任海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海南區黨委書記、海南行署主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軍民保衛海南,建設海南。1952年調任中共華南分局委員兼統戰部長。此後,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常委,廣東省副省長,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出席黨的“八大”,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957年在廣東開展的反“地方主義”運動中,被誣為“地方主義”頭子,受到錯誤處分。1963年調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員,浙江省副省長。在十年動亂中,遭到林彪、“四人幫”殘酷迫害,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含冤逝世。1983年中共中央作出平反決定,為其恢復名譽。
馮白駒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領導海南軍民“堅持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被周恩來讚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