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賢

馮尚賢

馮尚賢(1920.4—2011.11.19)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1935年在青島禮賢中學就讀,參加 “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擔任小組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37年擔任黃縣李家莊國小教員。

1938年8月,在掖縣(今萊州市)參加了八路軍的三軍軍校,同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

1939年任膠東警衛營四連連長。

馮尚賢 馮尚賢

1940年任五旅十五團(41年改為14團)連長。馮尚賢隨部隊轉戰膠東,大小戰鬥經歷了幾十次。後任團部作戰參謀。在掖縣道頭打埋伏時,活捉日本兵小林。在參加奇襲驛道戰鬥中,部隊繳獲了日寇的九二式重機槍,從此十四團有了重型機槍。

1942年被評為優秀射手和模範參謀。

1945年任南海軍分區獨立團參謀處長,參加了解放平度城戰鬥。

1946年至1948年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師、軍作戰科長,參加了膠縣、高密、即墨、萊蕪和孟良崮戰役。

1948年3月任七縱隊二十一師副參謀長。登上城牆親自參加策劃指揮解放淄川城的戰鬥。

1948年4月到1949年初,任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副參謀長、參謀長,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革命大軍勝利南下的時候,馮尚賢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崇明島戰役。

1949年8月,他奉命調到華東海軍,任海軍二大隊副大隊長。

1950年,馮尚賢奉命到青島組織華東海軍的第一航海大隊,領導培訓了航海長、舵手等一大批人才,並且率領全大隊的學員指揮登入艦、瀋陽艦和秋風艦三艦勝利完成了青島到大連的第一次遠航。

1951年任華東海軍一大隊大隊長兼任“廣州艦”艦長。

1952年任六艦隊副司令兼參謀長,負責部隊的訓練工作。

1953年2月24日在南京"南昌"艦上接受毛主席接見,並恭請毛主席為海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1954年任第二屆團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海軍大校軍銜,同時授予三級獨立勳章,解放戰爭二級勳章。

1955年春天任海軍六艦隊司令員(正師職)。部隊整編,六艦隊改為海軍第六支隊,他改任為支隊長,成為海軍護衛艦六支隊的第一任支隊長。

1957年赴蘇聯列寧格勒伏羅希洛海軍學院(後來改名為蘇聯海軍學院)入預科和本科學習。

1960年8月畢業,因學習成績全優,獲得靜之獎章,名字永久保存在學校的光榮榜上.回國後,任潛艇十二支隊.二支隊長。

1964年任北海艦隊旅順基地副司令員。

1969年3月任北海艦隊旅順基地政委。

1980年入中央黨校海軍分校學習。學習結束任東海艦隊副參謀長(正軍職)。

1982年底,任潛艇學院正軍職顧問。

1986年,離職休養。

2011年12月19日上午10點0 3分在青島逝世,享年92歲。

主要戰鬥

馮尚賢 馮尚賢

1953年4月的一天,在浙江三門灣海域,馮尚賢奉命帶領著四艘軍艦護漁,當時他採用的戰術是釣魚戰術,即把國民黨海軍從漁山引出來,向北出來越遠越好,這個任務交給“戰大”兩炮艦(比敵艦弱)執行,他率領“廣州”、“開封”兩艦先在檀頭山北面隱蔽,“戰大”把敵人引出來了,敵人四條艦,一艘驅逐艦和三艘護衛艦,成單縱隊撲向“戰大”。馮尚賢採用兩面夾擊的戰術,命令“戰大”繼續向北引,馮尚賢率“廣州”“開封”兩艦到檀頭山南海面,當敵人向北又進一段,他率“廣州”“開封”兩艦直插敵軍艦的左前方,命令“戰大”東北航向,向敵人的第二號艦射擊,“廣州”“開封”進入有效射程,馮尚賢命令向敵人一號艦(旗艦)射擊。當“廣州”130毫米口徑炮進行效力射擊時,命中敵人的旗艦,敵艦冒煙了,檀頭山觀測站也發來信號,向我方發來了命中敵艦的訊息,我軍也看見了在敵人軍艦上冒出來的滾滾濃煙。敵人的四條艦向外海四下狼狽逃竄。這一仗,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大大助長了我軍民的威風。

1953年5月16日,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馮尚賢,又參加並指揮了檀頭山南的海戰。這次海戰中,蔣介石的護衛艦“太和號”中了我軍的誘敵之計,想來追趕我軍的“開封”艦。馮尚賢沉著鎮定,命令“南昌”、“廣州”、“長江”艦進行有效射擊,結果敵人的“太和”號帶著濃煙倉皇逃竄了。它們又一次嘗到了我海軍的厲害。

過了兩天,敵人派飛機準備轟炸“南昌”和“廣州”艦,當敵機朝我軍飛來的時候,馮尚賢指揮兩艦起錨防空,艦上的高射炮對空射擊,另一方面下達命令讓艦上的空勤組呼叫戰鬥機。很快,我軍的飛機,根據炮彈爆炸的濃煙所指示的目標,發現並擊落了敵人的飛機一架,另一架敵機超低空逃竄了。這一次海戰,馮尚賢不僅親自經歷指揮了艦對艦的戰鬥,而且還經歷指揮了軍艦協同我空軍擊落敵人飛機的戰鬥,這也是我國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次。

書法家

馮尚賢 馮尚賢

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日中友好文化藝術交流振興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標準草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學部委員會藝術委員,中國歷史博物館書畫藝術委員會顧問。他自幼受家庭薰陶,學書由唐楷入手,繼攻南北朝兩漢先秦諸碑,得力於《二爨》,涉獵歷代各碑,追求點線的雄渾質樸與自然、跌宕率真的意境,用筆險峭,厚重有力,氣勢磅礴,有魏晉朴茂典雅之風,個性鮮明,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書法作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參加國家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品展、中國近現代書畫展、中國名人名家書畫精品展、中日書法聯展等。書法作品多次參加省內外展出並獲獎。1992年獲北京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獲金鼎獎,1993年獲“八桂杯”國際書畫大賽特別獎。作品曾參加七省市書展、中國書法展、中日書展,被黃河碑林、神墨碑林收藏刻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