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鄉

馬鞍鄉

馬鞍鄉鄉政府駐馬鞍,人口35316人,面積59.2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艾閘、當碼頭、索子垸、甑山、喻河、紫甲、油榨河、老虎咀、養魚鋪、杉嶺、高觀、魯橋、黃龍、喻集、陡山、榔頭、橫堤、七里、高嶺、綠洲、馬家口、南堤、大山、雙山、長崗、潭口、白湖、天成、聯洪。

基本信息

鄉鎮簡況

馬鞍鄉馬鞍鄉種植業
馬鞍鄉位於下游,居湖北省漢川市以東,東與武漢市蔡甸區接壤,西與湖北紡織第一鎮馬口鎮相鄰,北與漢川市區及漢川電廠開發區隔江相望,因地形如馬上之鞍而得名。

馬鞍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即在此設郡治。全鄉現有國土面積6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萬畝,轄30個行政村,3.7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3.4萬)。

全鄉屬丘陵地帶,是漢川市與大武漢的交匯點。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獨特。北有漢水繞境而過,與107國道相接,南有荷沙高速公路相通,東與武漢野生動物園相鄰,距武漢風景旅遊區——嵩陽山莊8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僅18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近50公里。

鄉內資源眾多,湖汊縱橫,有黃龍湖、許家賽、大蔸湖、黃瓜湖等大小湖泊不下10個,久負盛名的天然深水湖——黃龍湖靜臥其中。

特色產業

馬鞍鄉馬鞍鄉特色產業
馬鞍鄉地處丘陵,適宜種植荸薺

2000年,該鄉引進荸薺進行試種,種植成功並在全鄉推廣。黃龍、喻集等7個村400多農戶種植荸薺,荸薺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預計可產荸薺1200萬公斤,產值2000多萬元。

馬鞍荸薺已獲得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產”證書和湖北省農業廳頒發的“綠色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證書,並申報“黃龍湖”農產品商標,為拓寬馬鞍鄉荸薺銷售,融入大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馬鞍鄉積極組織外地客商進村入戶收購,組織人員幫助農戶開挖清洗荸薺,全力打好攻堅戰。去年12月份以來,全鄉已銷售荸薺達600多萬公斤,主要銷往湖南、河南、浙江、廣東、深圳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馬鞍鄉是漢川市民營經濟較為活躍的地區之一。2004年至2007年該鄉已發展民營企業150多家,特別是棉絮加工業和服裝加工業,已成為支撐全鄉經濟支柱的兩大特色產業。

由於少數業主法制觀念淡薄,用下腳料、棉短絨、紗頭棉、廢棄棉等制售“黑心棉”的現象屢禁不止;在服裝生產中,也存在著棉衣、棉被、軍警服等假冒軍用品的現象,極大損害了企業聲譽,惡化了地方誠信環境,嚴重阻礙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馬鞍鄉馬鞍鄉扶貧工程
針對這種情況,馬鞍鄉黨委政府決心根治這一頑症。該鄉已成立工作專班,並主動邀請公安、技監、工商等職能部門參與,按照國家強制標準或企業標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全鄉所有企業進行逐一檢查驗收,對發現生產“黑心棉”及制假售假的企業,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予以封存設備、斷電、停水或行政處罰、吊銷執照乃至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

當地絕大多數民營業主對此次整頓行動拍手稱快。他們說,制假售假既害了消費者,又害苦了地方民營企業。以前由於“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粥”,當地民營企業均受到牽連,致使產品難以銷售,效益急劇下滑,有的甚至面臨破產。他們希望通過此次整頓,重塑企業形象,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鄉鎮經濟

馬鞍鄉馬鞍鄉稻穀基地
馬鞍鄉位於漢川東境,東鄰武漢,西接荊、,北與漢川城關及漢川電廠經濟開發區隔河相望。因地形如馬上之鞍而聞名,南北朝梁武天監元年曾在此設甑山縣治,長達近百年之久。現有國土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3.0萬畝,3.6萬餘人口。

全鄉漢江穿境而過,是漢川與武漢的交匯點,距107道、宜黃高速公路不足20公里,離武漢天河機場僅40餘公里,水陸交通便捷,山水資源豐富。

漢川市馬鞍鄉從1985年出現第一家服裝加工作坊到2005年6月上旬20年時間,不僅服裝企業數量發展到超過100家,而且服裝產品還在全國30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專賣點或經營部,該鄉“魚鶴牌”服裝品牌還進入全省“精品名牌”,年產值達5千萬元,全鄉另有6家服裝企業年產值過千萬元。

該鄉通過“典型引路”及服裝大戶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拉動了全鄉服裝行業旺盛增長,目前,全鄉規範化經營的服裝加工企業有近200家,通過助推企業“上檔升級”及實現內部管理、技術更新、品牌推廣和服務體系等四個方面的創新。

2003年,全鄉服裝企業生產擴能投資3千多萬元,新增設備600多台套,新增服裝生產能力300多萬件,其中單套設備價值過百萬元的就有10多套。其中湖北魚鶴紡織服飾有限公司先後引進了50多台套先進生產設備,完成了服裝定型全自動溫控技術改造,公司通過了“ISO9001-2000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被授予全省“精品名牌”稱號,並取得了進出口權。

歷史文化

孝感、漢川二級文物部門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漢川市的漢江之濱——馬鞍鄉養魚鋪村,發現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古民居。

文物部門認為,這對考證漢江一帶的漁業發展史具有相當的歷史文物價值 。

馬鞍鄉馬鞍鄉漁民古居

建設規劃

馬鞍鄉馬鞍鄉科技園
馬鞍鄉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16個居民區全部實現道路硬化、綠化、亮化以及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居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鄉上下正闊步向現代化社會主義新城區邁進。已規劃建設了壚上、楮佳疃、上莊、臧家四個現代化生活小區,累計規劃建設面積500多畝,在2006年漢川市舉辦的新農村優秀村莊規劃及農居設計規劃展上獲得廣泛好評。

為營造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該鄉採取“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辦法,下大力氣改善鄉內的基礎設施。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投資2600多萬元建設了司馬治澇電排,從根本上解決該鎮長期內澇的狀況。建設了11萬伏變電站和日產2萬噸的自來水工程,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徹底改變了民眾長期飲用含氟水的狀況。協調鋪築歷史難以貫通的3條鄉村道路,行路難問題得到徹底改觀。

馬鞍鄉先後建起了金馬商場、華里西農貿市場、大布上市場等,美西老墟改造市場首期已於年初拆除舊建築物2000多平方米,馬鞍鄉第二期老區改造已完成圖紙設計,農村工貿型新城鎮逐步形成。實業興起來、實事辦起來。一件又一件“民心工程”得到了民眾的擁護。

馬鞍鄉委鄉政府在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中,各項事業將與時俱進,再上台階。他們正在加緊建設司下電工產品市場,美西農貿、睡衣批發市場,下店蔬菜農副產品市場。

自然條件

馬鞍鄉馬鞍鄉花卉
馬鞍鄉國土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距市區25公里,離漢丹鐵路幹線7公里,處國際大都市武漢市第一輻射圈。

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241毫米,氣溫在-10度至40度左右,土地肥沃,屬亞砂土壤,可耕地面積80%在24米至27米之間(吳松高程),盛產糧、藕、油、魚、禽畜,為漢川市標準化種植示範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