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路易斯·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英語:Luis Mariano Ospina Pérez,西班牙語:Luis Mariano Ospina Pérez )(1891年11月24日——1976年4月14日)哥倫比亞工程師、政治家、總統。奧斯皮納1891年出生於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省的麥德林,1908年起在當地的國家礦業學院學習,1912年從國家礦業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等地的學校學習,1914年返回哥倫比亞,1915年加入哥倫比亞保守黨並當選為麥德林市市政議員,1917年當選為安蒂奧基亞省省代表大會代表,1919年~1920年擔任安蒂奧基亞省鐵路局局長,1921年再次當選為安蒂奧基亞省省代表大會代表並出任國家礦業學院校長,1922年當選為參議員,任期至1926年,1926年~1927年擔任公共工程部長,1930年~1934年擔任哥倫比亞全國咖啡聯合會主席,1946年5月作為保守黨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並當選為哥倫比亞總統,8月正式就職,任內保守黨和自由黨的矛盾加劇,社會動盪不安,國內多地發生暴動,1950年8月離任總統職務,1953年政變後同軍政府展開合作,1954年6月出任制憲會議主席,1956年11月辭去制憲會議主席職務,1957年3月同自由黨領袖耶拉斯簽署“三月協定”,哥倫比亞恢復民主後任保守黨內“聯合主義派”領袖,並在1962年和1974年先後兩度參加保守黨內部總統候選人競選,但均以失敗而告終,1976年在聖菲波哥大逝世。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路易斯·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1891年11月24日出生於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省麥德林市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他的祖父馬里亞諾·奧斯皮納·羅德里格斯曾在1857年~1861年擔任哥倫比亞總統(1857年~1858年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總統,1858年~1861年為格拉納達聯邦總統),叔父佩德羅·涅爾·奧斯皮納在1922年~1926年擔任哥倫比亞總統,他的父親圖利奧·奧斯皮納·巴斯克斯(1857年~1921年)是一名工程師,曾參與創建國家礦業學院,在1904年~1911年擔任安蒂奧基亞大學校長,1909年短暫擔任教育部長, 母親是安娜·羅莎·佩雷斯·普爾塔。路易斯·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在家中10個孩子中排行老二,他有9個兄弟姐妹,分別是:梅賽德斯、索菲婭、加夫列拉、拉斐爾、瑪格莉塔、圖利奧、弗朗西斯科、豪爾赫、埃斯特。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早年在家鄉的聖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學院接受教育,1908年前往國家礦業學院(當時已經是安蒂奧基亞大學的附屬學校,1911年重獲獨立院校地位)學習,他在學校學習期間對政治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儘管當時他的家人反對他從政,1912年4月20日,奧斯皮納從國家礦業學院畢業,成為一名礦業工程師。之後他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礦業工程,後又前往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地的學校進修礦業工程、經濟和生產關係;1913年,在巴黎完成學業的馬里亞諾·奧斯皮納在叔父佩德羅·涅爾·奧斯皮納(當時在哥倫比亞駐比利時使館工作)的幫助下繼續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學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皮納為躲避戰亂,被迫中斷在比利時的學業,返回哥倫比亞國內。

從政經歷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奧斯皮納1914年返回哥倫比亞,1915年他加入哥倫比亞保守黨,同年他當選為麥德林市市政議員,任期2年,1917年當選為安蒂奧基亞省省代表大會代表,任期至1919年,奧斯皮納1919年4月~1920年5月31日擔任安蒂奧基亞省鐵路局局長,任職期間他努力改善安蒂奧基亞省的鐵路狀況,1921年他再次當選為安蒂奧基亞省省代表大會代表,任期2年,同年2月出任國家礦業學院校長。

1922年,馬里亞諾·奧斯皮納的叔父佩德羅·涅爾·奧斯皮納當選為哥倫比亞總統後,馬里亞諾·奧斯皮納當選為參議員,當年7月20日就職,任期至1926年7月20日,奧斯皮納1926年8月7日~1927年5月17日擔任公共工程部長, 1927年他參與組建哥倫比亞全國咖啡聯合會,1930年~1934年任全國咖啡聯合會主席。期間他代表哥倫比亞參加1931年在巴西舉行的國際咖啡會議,奧斯皮納任全國咖啡聯合會主席期間,積極調節咖啡產量,哥倫比亞咖啡產量提升,哥倫比亞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果咖啡生產國,奧斯皮納離職後繼續經營家族的咖啡產業,他在1938年主持召開第九屆哥倫比亞全國咖啡種植者大會。

總統生涯

當選總統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1946年5月,奧斯皮納作為哥倫比亞保守黨的總統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而哥倫比亞自由黨在總統候選人意見上出現分歧,左翼自由黨人提名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為總統候選人,右翼自由黨人提名加夫列爾·圖爾瓦伊為總統候選人,蓋坦和圖爾瓦伊均代表自由黨人參選,這導致自由黨得票分散,最終,奧斯皮納獲得565939張選票,占總票數的40.5%,成功擊敗自由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圖爾瓦伊獲得441199張票,占32.3%,蓋坦獲得358957張票,占27.2%), 當選為新一任哥倫比亞總統, 8月7日正式就職,任期4年。

為政舉措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的雕像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的雕像

奧斯皮納上台後,重視國內基礎設施和社會建設,修建了聖菲波哥大通向北部港口聖瑪爾塔的鐵路幹線,成立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修建了巴蘭卡韋梅哈至貝里奧港的輸油管道。1946年建立全國公職人員養老金管理所,同年位於首都聖菲波哥大的黃金博物館開放。為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1947年哥倫比亞政府建立了農業部,制定了可可、菸草、棉花、小麥、甘蔗和非洲棕櫚等的種植計畫,建立了奶粉廠和肥料廠等第一批支農工業,並在全國建立了5個農業實驗站,出現了一批從事商品作物生產的新式莊園,當年還建立了帕斯德里奧鋼鐵聯合企業和“人民文化行動”廣播電台(用於普及教育)。1948年,政府開始著手組建警察部隊,高等戰爭學院決定對高級軍官進行培訓,培養空軍高級指揮和參謀人員。政府重視國家圖書館的館藏,當年政府頒布第2937號法令規定,凡政府部門和官方出版社在新書出版後8天,必須給國家圖書館寄送100冊,以用於館藏及同國內外有關單位交換。1949年政府對哥倫比亞國徽進行了修改。在外交方面,奧斯皮納政府實行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1947年8月15日~9月2日,哥倫比亞參加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維持大陸和平與安全會議,簽署了由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西半球聯防公約),1948年3月30日~5月2日,在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召開了第九屆泛美會議(又稱美洲國際會議),4月30日成立美洲國家組織,哥倫比亞是創始成員國之一,1948年哥倫比亞與蘇聯斷絕了外交關係。

國內矛盾

奧斯皮納總統和自由黨領袖豪爾赫·蓋坦 奧斯皮納總統和自由黨領袖豪爾赫·蓋坦

奧斯皮納任職期間,試圖建立由保守黨和自由黨組成的聯合內閣。由於得不到牢固的支持,他便向自由黨人和一切民主派別施行暴力,實行高壓政策,建立獨裁統治,1947年政府在博亞卡省、北桑坦德爾省等地實行戒嚴,這使哥倫比亞的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保守黨右翼勢力迫害自由黨人和其他民主派別,而自由黨人試圖努力奪回政權,自由黨左翼領袖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積極團結自由黨人,通過組成政府的最低綱領,爭取民眾支持,在1947年3月的議會選舉中,自由黨左翼在參眾兩院取得大部分議席,蓋坦當選為參議院議長及國民議會議長,10月,蓋坦在聖菲波哥大市政選舉中再次獲勝,並被自由黨提名為下屆總統候選人,之後蓋坦率領自由黨人和民眾繼續向保守黨政府進攻,並在1948年2月同保守黨政府公開決裂,導致聯合內閣垮台,奧斯皮納政府陷入到危機當中。

波哥大事件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1948年4月9日,自由黨左翼領袖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在聖菲波哥大街頭慘遭殺害。訊息一傳開,哥倫比亞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4月9日當天,聖菲波哥大爆發了大規模民眾起義,起義民眾奪取了政府軍的武器,打開監獄大門,襲擊並焚毀了保守黨的《世紀報》報社、外交部長勞雷亞諾·戈麥斯·卡斯楚等人的官邸、大教堂等公共建築物,占領電台、一些政府部門以及舉行美洲國家組織成立會議的大廈,一度包圍了總統府。起義很快波及其他省份,奧斯皮納政府出動大批軍隊進行殘酷鎮壓。經過三天的戰鬥,聖菲波哥大才恢復了平靜。此次暴亂被稱為“波哥大事件”,共造成約600人死亡,450人受傷,給哥倫比亞的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政局混亂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

“波哥大事件”使哥倫比亞社會陷入到極度混亂之中,從此哥倫比亞進入了被稱為“十年暴力”的恐怖時期。為了維持搖搖欲墜的統治,奧斯皮納被迫允許自由黨人入閣,但他在1949年5月又組成保守黨人內閣,自由黨人在當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在自由黨人的壓力下,議會通過提前大選的決定,但被奧斯皮納總統否決,而自由黨人占優勢的最高法院又否決了總統的決定。接著,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武裝衝突日益頻繁。 11月政府頒布戒嚴法,宣布全國實行戒嚴,同時解散自由黨人占多數的國會,提前舉行總統大選。由於保守黨人不斷槍殺自由黨人,自由黨人宣布抵制總統選舉,這使得保守黨極右翼頭目勞雷亞諾·戈麥斯·卡斯楚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成功當選為總統。

卸任之後

周刊雜誌《星期》上的奧斯皮納 周刊雜誌《星期》上的奧斯皮納

1950年8月7日,奧斯皮納任滿卸任,保守黨極右翼勢力頭目勞雷亞諾·戈麥斯·卡斯楚接任總統職務,由於戈麥斯實行暴力統治,奧斯皮納作為保守黨溫和派的領袖,反對戈麥斯的暴力統治,1953年6月13日,哥倫比亞陸軍總司令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上將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戈麥斯的暴力統治,奧斯皮納在軍事政變成功後宣布支持羅哈斯·皮尼利亞,並與羅哈斯·皮尼利亞軍政府展開合作,1954年奧斯皮納創辦《共和國報》,公開支持軍政府統治, 當年6月軍政府召開制憲會議,奧斯皮納被任命為制憲會議主席。

1956年11月,奧斯皮納辭去制憲會議主席職務, 1957年3月,奧斯皮納因與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產生政治分歧而被排擠出軍政府,3月20日,他以保守黨領導人的身份同自由黨領導人阿爾韋托·耶拉斯·卡馬戈簽署了《自由黨和保守黨聯合宣言》(一般被稱為“三月協定”),這使自由黨和保守黨在對抗軍政府方面實現了合作,加速了軍政府的垮台,推動了哥倫比亞“全國陣線”的建立,1958年哥倫比亞恢復民主後,奧斯皮納成為保守黨內“聯合主義派”(又稱奧斯皮納—帕斯特拉納派)的領袖,他在1962年和1974年先後兩次參加保守黨內部的總統候選人競選, 但均以失敗告終,1976年4月14日,奧斯皮納在聖菲波哥大逝世,享年85歲。

家庭成員

奧斯皮納和他的孩子 奧斯皮納和他的孩子

奧斯皮納1926年同年僅19歲的羅莎·埃爾南德斯·費爾南德斯(1907年~1993年)結婚,兩人共有5個子女,分別是:馬里亞諾·奧斯皮納·埃爾南德斯(1927年~2018年,工程師和政治家,1970年~1974年任國會參議員)、羅德里戈·奧斯皮納·埃爾南德斯、費爾南多·奧斯皮納·埃爾南德斯、貢薩洛·拉斐爾·奧斯皮納·埃爾南德斯(1949年~,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瑪麗亞·克拉拉·奧斯皮納·埃爾南德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