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哈斯·皮尼利亞

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英語:Gustavo Rojas Pinilla,西班牙語:Gustavo Rojas Pinilla)(1900年3月12日——1975年1月17日)哥倫比亞軍人、工程師、政治家、總統。羅哈斯·皮尼利亞1900年3月出生於哥倫比亞博亞卡省通哈市,在家鄉完成國小和中學學業,1917年前往聖菲波哥大的卡德特斯軍事學院學習,1920年從軍事學院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之後在陸軍服役,1923年獲中尉軍銜,1924年退伍並前往美國特萊恩大學進修土木工程學,1927年從大學畢業並獲土木工程師資格證。大學畢業後回國並再次參軍,參加了1932年~1933年哥倫比亞-秘魯戰爭,1942年擔任炮兵學院校長,1944年擔任高等戰爭學院副校長,1945年出任民航局局長,1946年任駐通哈陸軍第一旅旅長,1948年任駐卡利陸軍第三旅旅長,1949年獲中將軍銜,同年擔任郵電部長,1950年擔任陸軍總參謀長,1951年~1952年任泛美防務委員會委員,1952年任陸軍總司令,獲上將軍銜,1953年6月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保守黨專制統治,出任臨時總統,次年正式當選為總統,任內實行獨裁統治,進行社會改革,1957年5月被迫辭職下台,流亡海外,1958年10月被引渡回國並遭到審訊,1961年創建哥倫比亞全國人民聯盟,1962年作為全國人民聯盟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落敗,但所屬政黨成為代表下層民眾的最大反對派組織,1970年再次作為全國人民聯盟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依舊以落敗而告終,1974年當選為參議員,1975年1月在梅爾加逝世。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1900年3月12日出生於哥倫比亞博亞卡省的通哈市,他在家裡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五。其父胡利奧·羅哈斯·希門尼斯是哥倫比亞政府軍的上校,參加過千日戰爭,母親是赫爾門西亞·皮尼利亞·蘇亞雷斯,老羅哈斯在戰爭前曾花費大量財產在博亞卡省多地購置土地和房產。羅哈斯·皮尼利亞的五個兄弟姐妹分別是:胡利奧·塞薩爾、卡洛斯·阿圖羅、安娜·埃爾維拉、瑪麗亞、瑪格莉塔·瑪麗亞。

1927年,從特萊恩大學畢業時的羅哈斯·皮尼利亞 1927年,從特萊恩大學畢業時的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幼年時曾在萊瓦鎮、阿卡武科等地生活,他在通哈完成了國小學業和中學學業,1916年~1917年在博亞卡學院學習並獲得了學士學位,1917年前往聖菲波哥大的卡德特斯軍事學院(1979年更名為何塞·馬里亞·科爾多瓦軍事學院)學習軍事, 1920年從軍事學院畢業,獲少尉軍銜。羅哈斯·皮尼利亞從軍事學院畢業後便開始在哥倫比亞陸軍中服役,他先是在駐守麥德林的陸軍第二炮兵團(“特內費里”團)服役,1923年他被上級派往卡爾達斯省的馬尼薩萊斯,在駐守當地的陸軍第九步兵團(“阿亞庫喬”團)服役,同時擔任第五旅指揮官馬爾科·阿爾扎特的助手,當年獲得中尉軍銜。

羅哈斯·皮尼利亞對自己在軍隊中受到的待遇感到不滿,1924年他宣布退伍。退伍後,羅哈斯·皮尼利亞前往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特萊恩大學進修土木工程學,1927年他從大學畢業並獲得土木工程師的學位和資格證,畢業後羅哈斯·皮尼利亞回到哥倫比亞國內並再次參軍,恢復中尉軍銜,同時開始負責指導修建軍用公路和一些軍事工程,1928年他成功的指導了貝倫—索查—聖薩爾瓦多公路的修建,使博亞卡省、卡薩納雷省和阿勞卡省三省的公路得以相互連線;不久後他還參與了貝萊斯至奇帕塔公路的修建工作,並因為出色表現獲得上尉軍銜。

軍旅生涯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1932年~1933年,哥倫比亞同鄰國秘魯因萊蒂西亞城的歸屬問題發生了“萊蒂西亞”爭端,並因此爆發了戰爭——哥倫比亞-秘魯戰爭,戰爭期間,羅哈斯·皮尼利亞先是在哥倫比亞陸軍第一炮兵團(“波哥大”團)服役,他在炮兵團內擔任通訊兵,並跟隨所在部隊同秘魯軍隊交戰。1933年,羅哈斯·皮尼利亞被派往考卡山谷省的布埃納文圖拉港,擔任該地區軍事部隊的海岸炮台指揮官和工程師,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來自秘魯海軍的海上襲擊。

1936年,羅哈斯·皮尼利亞成為哥倫比亞軍隊彈藥廠技術部門的工程師,當年他跟隨政府的軍事特派使團前往德國,為軍隊尋求德國生產武器的先進技術,以改善哥倫比亞本國軍隊的裝備。羅哈斯·皮尼利亞結束德國之行後返回哥倫比亞,之後他成為哥倫比亞軍火廠技術部總監。1942年,羅哈斯·皮尼利亞出任炮兵學院校長,1943年他跟隨政府特派的軍事代表團前往美國,為哥倫比亞軍隊訂購所需要的軍用物資和武器裝備,回國後於1944年出任哥倫比亞高等戰爭學院的副校長。

郵票上的羅哈斯·皮尼利亞 郵票上的羅哈斯·皮尼利亞

羅哈斯·皮尼利亞在1945年被任命為哥倫比亞民航局局長,之後他負責哥倫比亞國內飛機場跑道的建設工作,當年獲得上校軍銜,1946年出任駐守通哈的陸軍第一旅旅長,1948年被政府任命為駐守卡利的陸軍第三旅旅長。 1948年4月9日,哥倫比亞自由黨左翼領袖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在聖菲波哥大遇害身亡,此事引發全國大規模的抗議浪潮,哥倫比亞全國多地爆發了嚴重騷亂,在卡利地區發生民眾暴動後,羅哈斯·皮尼利亞使用軍事手段鎮壓了暴動,使卡利的局勢整體穩定;因平定暴亂有功,羅哈斯·皮尼利亞在1949年10月11日獲得中將軍銜,19日被調往聖菲波哥大的中央陸軍司令部,當年12月3日起擔任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政府的郵電部長,1950年8月7日離職,之後出任哥倫比亞陸軍總參謀長,1951年~1952年9月擔任泛美防務委員會委員,期間他曾前往朝鮮半島視察參加韓戰的哥倫比亞營,1952年底出任哥倫比亞陸軍總司令,獲上將軍銜。

總統生涯

政變奪權

1953年6月13日,羅哈斯·皮尼利亞政變奪權 1953年6月13日,羅哈斯·皮尼利亞政變奪權

1950年8月7日,保守黨人勞雷亞諾·戈麥斯·卡斯楚上台,實行暴力獨裁統治,在戈麥斯執政期間,哥倫比亞國內有10萬人遭到殺害,30萬人被迫流亡國外,哥倫比亞人民普遍對戈麥斯的統治感到反感和憤怒,1951年11月5日,戈麥斯因病由羅伯托·烏達內塔·阿維萊斯代行總統職權,烏達內塔掌權後繼續實行戈麥斯的政策。此時人民對保守黨政府的暴力統治已經極其不滿,反抗愈演愈烈。

羅哈斯·皮尼利亞和奧斯皮納、洛佩斯·普馬雷霍兩位前總統 羅哈斯·皮尼利亞和奧斯皮納、洛佩斯·普馬雷霍兩位前總統

1953年6月13日,陸軍總司令羅哈斯·皮尼利亞上將在哥倫比亞自由黨和哥倫比亞保守黨溫和派的支持、人民的擁護下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戈麥斯及其繼承者烏達內塔的暴力獨裁統治。政變結束後,羅哈斯·皮尼利亞出任臨時總統。在此次政變期間,沒有流血事件發生,羅哈斯·皮尼利亞甚至下令保護戈麥斯和烏達內塔兩人及其他們各自的家庭成員不受傷害,並派專機將他們送往國外,因為羅哈斯·皮尼利亞他本人不想被看作是一個殺人兇手或是獨裁者。

政治理念

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發表講話 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發表講話

羅哈斯·皮尼利亞是一位平民主義者領袖,他上台後,許諾要建立一個“和平、公正、平等、自由和繁榮”的新哥倫比亞。羅哈斯·皮尼利亞的執政理念是:1、終止哥倫比亞國內的暴力局面,短期內實現真正的民主與和平,為國內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以推動國內經濟、文化及社會的發展。2、勸說游擊隊成員放下武器,實現國內和解。3、制定相關的教育文化和社會發展計畫,並監督其實施。4、刺激經濟成長。5、加強大眾文化教育。

當選總統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將軍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將軍

羅哈斯·皮尼利亞上台後,受到哥倫比亞人民以及保守黨溫和派和自由黨人的歡迎,他承諾實現和平與自由。開始努力制止暴亂,宣布取消新聞審查,釋放政治犯,力求得到民眾的幫助。政府利用民粹主義和軍事力量雙管齊下,設法安撫遭到黨派暴力、盜匪活動和族間仇殺破壞的地區,對游擊隊進行大赦,鼓勵一些游擊隊員放下武器;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效法阿根廷的胡安·庇隆政府,成立全國社會協調處,由其女兒瑪麗亞·歐亨尼婭·羅哈斯擔任主任,向窮人施捨食品和衣服;在民眾被上層人士欺凌後,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支持他們的伸冤要求。羅哈斯·皮尼利亞政府致力於促進經濟發展,著手興建幾項大型公共工程,資助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公路設施,推動大莊園主在平原地區發展經濟作物,推行向小莊園主貸款的計畫,1954年從朝鮮半島撤出參加韓戰的哥倫比亞軍隊。這些舉措使哥倫比亞國內的動盪局面有所緩和,1954年6月,羅哈斯·皮尼利亞召集立憲會議並正式當選為哥倫比亞總統,8月7日正式就職,任期4年。

獨裁統治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1957年5月10日,羅哈斯·皮尼利亞辭職下台 1957年5月10日,羅哈斯·皮尼利亞辭職下台

羅哈斯·皮尼利亞正式當選總統後不久,便開始實行獨裁統治。他在1955年1月成立新黨“人民行動運動”,該黨支持軍政府,宣布要建立“新秩序”,由駐地的衛戍部隊指揮官掌管地方政權。他不斷擴大個人權力,下令查禁報紙,實行新聞檢查,反對學生運動,宣布共產黨為非法,實行軍事獨裁統治。1956年5月,政府宣布成立以軍隊和勞工為基本骨幹的“第三種力量”,派遣軍隊討伐游擊隊,出動飛機狂轟濫炸,同年又宣布停止議會活動。1957年初,羅哈斯·皮尼利亞違憲擅自宣布自己的總統任期延長至1962年。為了給獨裁披上合法的外衣,1957年3月,羅哈斯·皮尼利亞親自任命30名議員,召開立憲會議,宣布廢除憲法中有關總統不得連任的規定和總統必須由普選產生的條款,並策劃召集立憲議會選舉他為1958年~1962年總統,當自由黨—保守黨聯盟在4月底宣布吉列爾莫·萊昂·瓦倫西亞作為反對黨候選人參加競選時,羅哈斯·皮尼利亞下令逮捕瓦倫西亞。羅哈斯·皮尼利亞的這一行徑,激起社會各階層的強烈反對,學生罷課,工人舉行總罷工,商人罷市,全國工商業完全陷入停頓狀態。5月10日,陸軍總司令拉斐爾·納瓦斯·帕爾多將軍和戰爭部長加夫列爾·帕里斯·戈迪略少將發動不流血政變,強迫羅哈斯·皮尼利亞把政權交給以帕里斯少將為主席的軍事執政委員會,羅哈斯·皮尼利亞被迫辭職交權。

離職之後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羅哈斯·皮尼利亞下台後流亡海外,他先是前往多米尼加,受到該國獨裁者拉斐爾·萊昂尼達斯·特魯希略·莫利納的庇護,不久後前往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1958年9月,哥倫比亞新上台的文人政府指控羅哈斯·皮尼利亞在總統任期內“濫用職權”和“阻撓法律正當執行程式”,哥倫比亞最高法院也對羅哈斯·皮尼利亞提起了公訴,當年10月,羅哈斯·皮尼利亞被正式引渡回國並遭到審訊,1959年4月,最高法院判決文人政府對羅哈斯·皮尼利亞的指控成立,羅哈斯·皮尼利亞因此被剝奪了政治權利, 之後羅哈斯·皮尼利亞的私人辯護律師就這一判決結果同法院展開激烈爭辯,並多次提起抗訴,最終剝奪政治權利的判決結果在1966年被撤銷,最高法院也在1967年認可了這一司法行為,羅哈斯·皮尼利亞得以繼續保留並享有政治權利。

1961年羅哈斯·皮尼利亞和他的女兒瑪麗亞·歐亨尼婭·羅哈斯共同建立了哥倫比亞全國人民聯盟,聲稱要擊敗自由黨和保守黨組成的“全國陣線”。1962年羅哈斯·皮尼利亞作為全國人民聯盟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僅獲得2.1%的選票(54557張選票)。但由於人民對“全國陣線”領導的失望和自由黨左翼分裂的不滿,使羅哈斯·皮尼利亞的全國人民聯盟成為代表下層階級的最大反對派組織。

擔任參議員時的羅哈斯·皮尼利亞 擔任參議員時的羅哈斯·皮尼利亞

1970年4月,羅哈斯·皮尼利亞再次作為哥倫比亞全國人民聯盟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在選舉中,他獲得1561468張選票,占總票數的39.6%,得票率僅以1.6%的差距敗給全國陣線候選人米薩埃爾·帕斯特拉納·博雷羅(獲得1625025張選票,占總票數的41.2%), 羅哈斯·皮尼利亞的支持者認為是政府操縱了選舉,一些媒體和學者也對選舉的公正性提出了質疑。

1970年大選失敗後,羅哈斯·皮尼利亞讓其女兒歐亨尼婭出任全國人民聯盟領袖。1971年全國人民聯盟發表政綱,自稱為民族主義政黨,表示要為保衛國家主權而鬥爭,主張實行哥倫比亞式的社會主義。1974年4月21日,羅哈斯·皮尼利亞當選為參議員,當年7月20日正式就職。 他的女兒歐亨尼婭在同年以全國人民聯盟候選人的身份參加總統競選,但以失敗告終。1975年1月17日,羅哈斯·皮尼利亞在托利馬省的梅爾加因病逝世,享年75歲。他去世後,遺體葬在首都聖菲波哥大的中央公墓。

執政成就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羅哈斯·皮尼利亞執政期間,注重發展經濟和進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進了哥倫比亞的發展與進步。

1953年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羅哈斯·皮尼利亞政府在聖安德烈斯和普羅維登西亞群島省的首府聖安德烈斯設立自由貿易港,規定進口任何商品者豁免關稅,大大促進了本地區商業繁榮和旅遊業的發展。

政府在考卡山谷省成立考卡山谷地區自治公司,控制了卡利河的洪水,興建了水電站,開墾了周圍荒地,促進當地城市和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

羅哈斯·皮尼利亞軍政府頒布第1814號法案,正式將哥倫比亞軍隊總司令部更名為哥倫比亞武裝部隊總司令部,同時把國家警察部隊編入武裝部隊,提升了其專業化程度。 該法案明確了武裝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和國家警察構成,同時也明確規定國家警察作為獨立於其他幾個兵種的第四軍力重歸戰爭部(後來更名為國防部)管轄、但擁有自己的組織和預算。

1954年

羅哈斯·皮尼利亞政府給予婦女政治權利。

政府對鐵路運輸實行國有化,建立了哥倫比亞鐵路公司。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6月13日,哥倫比亞成立了全國首家電視台——哥倫比亞全國廣播電視台。

8月15日,著名旅遊景點鹽礦大教堂舉行落成典禮,正式向國內外遊人開放。

1955年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

政府成立了阿勞卡地區,促進當地的開發。

政府把帕斯德里奧鋼鐵聯合企業的股份全部賣給私人,成為私營的鋼鐵公司,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建設埃爾多拉多國際機場、聖安德烈斯島國際機場(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國際機場)等18個國際機場和大西洋鐵路。

其他成就

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的雕像 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的雕像

羅哈斯·皮尼利亞政府改善醫院衛生環境,創辦一系列師範大學,培養教育人才,在農村鋪設電話線,普及農業科學知識,改善污水排放系統,建設城市居民住房,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家庭

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和他的家人 羅哈斯·皮尼利亞總統和他的家人

羅哈斯·皮尼利亞1930年與卡羅拉·科雷亞·隆多尼奧結婚,兩人有3個子女,分別是:古斯塔沃·艾米略·羅哈斯·科雷亞(兒子)、瑪麗亞·歐亨尼婭·羅哈斯·科雷亞(女兒,1932年~)、卡洛斯·羅哈斯·科雷亞(兒子)。瑪麗亞·歐亨尼婭·羅哈斯在1970年~1994年擔任哥倫比亞全國人民聯盟領袖,1974年作為其候選人競選總統,但以失敗告終。羅哈斯·皮尼利亞的外孫子是伊萬·莫雷諾·羅哈斯(1962~)和塞繆爾·莫雷諾·羅哈斯(1960~),兩人皆為瑪麗亞·歐亨尼婭所生,伊萬在2001年~2003年擔任布卡拉曼加市市長、2006年~2011年擔任參議員,塞繆爾在1991年~2006年擔任參議員、2008年~2011年擔任聖菲波哥大市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