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街鎮

馬街鎮

馬街鎮位於陸良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5公里,東與龍海鄉接壤,南接召夸鎮,西南與大莫古鎮交界,西與中樞鎮,北同三岔河鎮相鄰。馬街鎮轄21個村委會,54個自然村,2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6419人,其中農業人口27759戶98911人,非農業人口7508人,鎮域面積1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843畝,其中水田36119畝,旱地31724畝,是一個以糧食、蠶桑、烤菸、畜牧、個體私營企業等為支柱的農業大鎮和商業重鎮。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馬街鎮農作物

馬街鎮是背山臨河的壩區,地形自東南向西北呈扇形分布,東南高,西北低。境內一馬平川,西起漾稻,東至大龍潭,南起莊上,北至中源澤,龍海山五峰山終南山呈孤形環繞東南及西南部。最高海拔(小團山)2361米,最低海拔(漾稻)1816米,氣候溫和,年內平均氣溫17.8℃,溫差小,無霜期230天,年降雨量976毫米,森林面積38729畝,覆蓋率18.9%。水利設施:有小(一)型水庫3件,庫容928萬方;小(二)型水庫22件,庫容470萬方;小壩塘47件,庫容260萬方。

農村經濟

馬街鎮農村手工業
2006年,農業內部結構和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最佳化,形成了較合理的發展格局,實現了農村各業的綜合發展,馬街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6099萬元,比上年增20.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收入28209萬元,增長19.7%;第二產業實現收入9995萬元,增長30.8%;第三產業實現收入7895萬元,增長16.2%。馬街鎮農民人均收入4963元,人均純收入3280元,分別增35%和9.7%。一年來,馬街鎮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多元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去年的50:36:14調整為49:38:13;烤菸生產穩步發展,蠶桑生產勢頭良好,畜牧產業成效顯著。糧經結構由68:32調整為58:42;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0%。
糧食生產,糧食生產以調整結構,最佳化布局,做大做強綠色蔬菜產業為重點,在糧播面積逐年減少的基礎上,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以品種最佳化為突破口,強化優質品種及新科技的推廣和套用,提高單產,搞好科技服務。積極引導農民走優質、高效、低耗、無公害“綠色農業”的發展路子。全年糧播面積106000畝,其中水田39000畝,旱地67000畝。共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品種7個,推廣水稻優質品種9個,推廣水稻良種37000畝(新品種推廣30000畝,占81%),全年糧食總產達4301萬公斤,比上年的4183增118萬公斤,增3%。加之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糧食生產增產、增收成效顯著。
馬街鎮馬街鎮
蠶桑生產,蠶桑生產是馬街鎮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支柱產業。馬街鎮始終堅持“加強領導,完善制度,科技興桑,大力發展”的指導思想,強化桑園管理、飼養、收購等各項工作力度。我鎮現有桑田面積38765畝(其中新栽桑7772畝),全年養蠶84529張,生產鮮繭3380餘噸,分別增長2.5%、3%,蠶繭產值7770萬元,蠶桑綜合產值9250萬元,占馬街鎮農業總產值的24%。走上了質量——效益型的發展路子,其規模已成為中國蠶桑第一鎮,目標是要把馬街由中國蠶桑大鎮建成中國蠶桑強鎮。
烤菸生產,烤菸生產按照“穩面積、興科技、改質量、強服務、保收購”的指導思想,圍繞曲靖市政府提出的“三年達到國際優質煙生產水平”的目標,以科技興煙為突破口,以優良品種為先導,努力抓好烤菸生產的各個環節,使烤菸生產戰勝了各種困難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生產和收購都按預定計畫順利完成。2006年馬街鎮種植烤菸7690畝,收購菸葉1045噸(含出口備貨45噸),中上等煙比例達100%,實現產值1180.9萬元,均價11.3元。烤菸收購純度、等級合格率均有較大提高。
畜牧生產,2006年,馬街鎮的畜牧產業化按照“鞏固、發展、提高”的工作思路,著力提高馬街鎮優質肉豬品種的比例,以推廣“滇陸、PIC、大三元”為主,在公路沿線設立PIC種豬精液發放點,引導發展規模化養殖和生態養殖小區建設,建立了良迪富群、郭家常喬、朱家國康3個生態養殖示範園區大龍潭生豬養殖協會。調查落實300萬元小額信貸扶貧資金,扶持了大批上檔次、上規模的養殖大戶,年出欄50頭的養殖戶1120戶,年出欄100頭的養殖戶343戶,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養殖戶13戶,年出欄上萬頭生豬的村委會6個。2006年,馬街鎮生豬存欄73718頭,出欄185013頭,畜產品產量達19788噸,畜牧總產值28337萬元,畜牧業總收入179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9.2%。

基礎設施

馬街鎮馬街鎮教育
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經投入使用,實現了同網同價和縣鄉一體化收費管理規範運行的目標,確實降低了電價,改善了生產生活用電條件,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路已覆蓋馬街鎮。2006年,馬街鎮共投資400萬元、投勞9.1萬個,完成各類農田水利建設項目13件。澆築三面光溝渠11600米,修建排水溝7450米,硬化田間道路1000米,修沙石田間道路2100米,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科技對農民和農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的優先地位繼續得到鞏固,學校基礎設施、辦學條件等不斷改善,新建部分教學樓和排除D級危房4000平方米,總計363萬元。基礎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師德師風教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持續開展,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主的學生“減負”活動的開展,有力推進了素質教育的進程。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幼兒教育、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學校收費“一費制”的實施,使“雙基”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計畫生育工作長足發展,人口質量得到提高,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民眾的生育觀念有了明顯改變,違規生育、計畫外生育呈逐年下降趨勢,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計畫生育度達95%以上,加強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提高生育水平。醫療衛生、民眾保健條件不斷改善,民眾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正在逐步進行;高度重視農村醫療合作,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開展以來,已積極動員民眾繳納醫療基金54.2萬元,上繳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37萬元,參合率達89.3%。

農村建設

馬街鎮馬街鎮
2002年,馬街鎮良迪村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及市科技局定為全市小康科教示範村建設試點,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已圓滿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
良迪村在實施小康科教示範村項目建設中,堅持做到“一個增加、兩個加大、一個實現”。一個增加就是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全村共投資近30萬元,對秧田溝埂進行改造,做到能排能灌,解決了大春被淹減產,小春乾旱地產,使整個大田面積在單位、面積產量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人均產糧由過去395公斤增加到443公斤。兩個加大,一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村委會利用例會對村社幹部進行培訓,內容以種植、養殖、市場經濟、計畫生育、黨的法律法規,通過培訓,提高了村民的綜合素質,增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加大村里環境改善,投資20萬元統一建公廁11個、安裝路燈20盞、修水泥路面3750平方米,集資25萬元接通了自來水管,全村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固定電話裝機率達百分之六十。一個實現即:實現人均純收入2480元,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2908萬元(農業128萬元、畜牧業680萬元、交通運輸業820萬元、家庭手工業460萬元,建築建材450萬元、商飲服務業360萬元)。
良迪村實施小康科教示範村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所有工作均達到了各項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