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時代

馬英九時代是指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提出改革發展主張並貫徹落實,調整步伐。包括決議開始創新時代,馬英九的艱難時代,馬英九的政績斐然時代。 因此,如何強化黨政一體性,貫徹馬英九的改革發展主張;如何穩定的站在台灣主體立場,也就是馬英九常強調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主張,均促使馬英九想到要重整隊伍,調整步伐,迎向一個唯馬首是瞻的“馬英九時代”的來臨。 馬英九時代讓人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給台灣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馬英九時代馬英九時代

馬英九時代(Ma Ying-jeou times;Ma Yingjiu time )。
馬英九時代是指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下決心重掌國民黨黨主席的位置,使台灣地區黨政一體性功能得到強化,貫徹馬英九的改革發展主張;站穩台灣主體立場,重整隊伍,調整步伐,領導大權獨攬、發號施令的時代。

馬英九決意開創新時代

馬英九為什麼執意要接掌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外界揣測很多,愛之者鼓掌叫好,惡之者冷嘲熱諷。但在情感與情緒之外,馬英九應該有不得不然的理由,在這個必然性之下,當然也不排除有偶然性,也就是遠因與近因,推動了馬英九執意重掌黨主席的位置。而馬英九下的這一個決心,也讓台灣提早進入了馬英九時代。

馬英九時代的艱難

(圖)馬英九祭孔馬英九祭孔

遠因:馬英九執政已經超過一年,國民黨從在野到執政,一方面享受了政治勝利的果實,一方面也暴露了持續存在於國民黨內部的沉屙,山頭林立,以私害公,缺乏黨發展的大方向感,尤其是“立法院”,國民黨以近四分之三的壓倒性席次,本應在立法時摧枯拉朽,徹底推動國民黨的政綱、政策,快速推動台灣的發展與前進。
但其實不然,國民黨“立委”人數雖多,卻是一盤散沙,“立法院”快要成了自外於國民黨中央、“行政院”,甚至“總統府”的獨立王國,反而民進黨僅屈屈20幾人,卻是動輒阻撓議程,讓國民黨在“立院”束手無策,而“立法院”的正、副院長、黨團,似乎一籌莫展或事不關己,形同虛置。
其中,問題的深層核心在於黨中央的領導軟弱無力,反而由“立法院”的委員牽著黨中央的鼻子走,其結果行政部門的政策始終無法及時貫徹,就舉最簡單的集遊法與“行政院”組織法為例,全部卡住。以四分之三的多數,即使在理直氣壯下,黨中央與“立法院”也無法推動行政部門的立法,老實說,就行政部門來說,要這些人有什麼用。簡直不知道“立法院”是國民黨的“立法院”,還是某某“立法院”大老的“立法院”,還是“立委”諸公的政治遊戲場。
恐怕讓行政部門更鬱悶的是,法案該過沒過,反而成了民進黨作秀的政治舞台,一次又一次,還有下一次,真叫做沒完沒了,遇到黨中央與“立法院”這么多寶貝同志,行政部門真的只能無語問蒼天。
就政治策略而言,國民黨真的快成了一大群缺乏戰鬥意識的既得利益者,多數人只想到收割選舉果實,長此以往,必然失去帶動台灣社會、經濟、政治向前改革發展的戰鬥力,也終將被選民唾棄。過去大半年,馬政府的民調低到不堪忍睹的地步,害得馬英九三不五時被嗆,對馬英九而言,或許有他個人的因素,但國民黨方面難以配合,也難辭其咎。

馬英九時代政績斐然

近因:馬政府執政已逾一年,目前的執政成果有倒吃甘蔗,越吃越甜的甘美,其中自然有相當一部分得力於馬政府推動的兩岸和解政策,但兩岸和解固然是大方向,而兩岸未來的互動架構應如何建立,短期內台灣仍難有共識,此猶如兩面刃,利弊之間,必須要精準拿捏。
由國民黨執行推動兩岸和解的做法來看,國民黨要員近一年來奔走大陸,協商談判,固然獲得顯著的成果,兩岸之間的人員往來、經貿交流等,均有大幅度的開展,尤其是大陸觀光客大量來看,也為台灣停滯已久的經濟生命力帶來了甘霖,就此而言,國民黨吳伯雄以下的各級領導人確實居功厥偉。但國民黨要員奔走大陸與大陸領導人杯晃交錯間,政治的分寸會不會給台灣民眾帶來某種疑慮,也可能成為馬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畢竟國民黨是立足於台灣而非大陸,一旦在台灣造成民眾的疑慮,也代表著一種政治危機。
因此,如何強化黨政一體性,貫徹馬英九的改革發展主張;如何穩定的站在台灣主體立場,也就是馬英九常強調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主張,均促使馬英九想到要重整隊伍,調整步伐,迎向一個唯馬首是瞻的“馬英九時代”的來臨。
(編輯 高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