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淳安

馬淳安

馬淳安,浙江工業大學原副校長、黨委原委員,男,1951年11月出生,浙江東陽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2月參加工作。歷任浙江工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套用化學系主任、黨支部書記、電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浙江工業大學科技處處長,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黨委委員。1998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被評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 馬淳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2月30日凌晨2時5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65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兼任國際電化學學會委員,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高科技與產業化理事會常務理事(科技部),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理事會常務理事(教育 部),中國石油和化工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有機電化學和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套用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化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納米材料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化工學會理事,浙江省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委員會主任,浙江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會理事長,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化學學報》、《電化學》編委會編委,中國化工學會《化工學報》編委、《精細化工》編委會副主任,《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編委會主任兼主編,《浙江研究生教育》編委會副主任,《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主編等職。

一直從事電化學和電化學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先後主持和完成了國家計畫項目20餘項,其中12項已通過技術鑑定,均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完成技術契約項目10餘項,其中5項已投入工業化生產。授權的中國發明專利5項,其中包括《碳化鎢催化劑的生產方法及設備》,《電化學雙極制氧的方法及裝置》, 《對氨基苯酚的電解生產方法及設備》等。在《J.Appl.Electrochem.》,《物理化學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

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浙江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聯合國TIPS中國國家分部頒發的“發明創新之星獎”1項,國家科委等五部委頒發的“國家級新產品”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二、三等獎8項,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頒發的“園丁獎”1項,其它獎10餘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稱號。

授權和受理的中國發明專利

1. 碳化鎢催化劑的生產方法, 專利號: ZL86106868.8

2. 電化學雙極制氧的方法及裝置,專利號: ZL92112233.0

3. 對氨基苯酚電解生產的方法及設備,專利號: ZL93119242.0

4. 陰極轉動分隔式電解槽,專利號: ZL93242517.8

5. 固定型非貴金屬氧化物催化分解制氧機, 專利號:ZL93203035.0

6.一種碳化鎢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和專用碳化爐,專利號: ZL200410067120.X

7. 一種含苯酚廢水的電解氧化處理工藝, 專利號:ZL03151224.0

8.3,6-二氯吡啶甲酸的電解合成方法及設備,專利號:ZL 200510062042.9

9.一種碳化鎢載鉑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ZL200610155381.6

10. 一種球狀偏鎢酸銨微粒的製備方法, 專利號:ZL200610155481.9

11. 一種低壓電解法製備臭氧的方法, 專利號:ZL200710067351.4

12. 一種在鈦基體上製備含氟二氧化鉛電極的方法, 專利號:ZL200710067064.3

13. 一步法電解合成1,5-二氨基-4,8-二羥基蒽醌的方法, 專利號:ZL200710067349.7

14. 一種甲酸鹽類離子液體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套用,專利號:ZL200710068427.5

15. 一種在金屬表面上熔覆高硬度碳化鎢塗層的方法,專利號:ZL200710069010.0

16. 生產鹽酸回收電能的氫氯燃料電池,專利號:ZL86104831

17. 一種聚吡咯的電解合成方法, 專利號:ZL200610048960.0

18. 一種硼氫化物水解制氫氣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號:ZL200610155312.5

19. 一種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方法, 專利號:ZL200610154458.8

20. 一種用於製備納米材料的模板及其製備和套用, 專利號:ZL200610050656.X

人物事跡

據項目負責人、浙工大電化學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綠色化學合成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淳安教授介紹,這套萬噸級生產裝置採用了最新研製的高性能電極和丁二酸電解槽,電解還原收率和電流效率均顯著高於國內現有技術,每噸產品可節能300千瓦時左右,整套工藝自動化程度高,工藝過程無“三廢”排放,產品質量達到食品級標準。

據馬淳安教授介紹,他們從1992年就開始了丁二酸電化學清潔生產工藝的研發工作,在20年的時間裡,通過對該工藝的持續改進,取得了四大創新:一是用無隔膜電解技術替代了隔膜電解技術,簡化了工藝,大大降低了電耗和生產成本;二是採用鈦基催化塗層電極取代了傳統的鉛及鉛合金電極,提高了電解效率,減少了原料消耗,並避免了鉛等重金屬潛在的污染;三是對丁二酸電解工藝進行了創新改進,用發明的連續電解技術替代了原先的間歇電解法,並解決了電解液循環套用、酸霧回收利用的關鍵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清潔、無“三廢”排放的目標;四是研製成功高效、高產能新型結構的丁二酸電解槽,他們採用先進設計和精密加工技術,研製出極距小、安全高效、封閉式、高產能的SLWA-120型丁二酸無隔膜連續式電解槽。該電解槽單台即可年產丁二酸1800噸,占地3:2平方米,結構緊湊,使套用電化學法大規模生產丁二酸成為現實。
丁二酸可用於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己二醇酯(PHS)等新型生物可完全降解的材料,被美國能源部認為是未來12種最有價值的生物煉製產品之一。隨著以丁二酸為原料的PBS等新型生物可降解塑膠的逐步產業化,丁二酸的發展將迎來新契機。據專家預測,2020年國內可降解生物塑膠市場需求量為300萬噸,以生產1噸PBS需0.6噸丁二酸計算,未來國內丁二酸的年需求量將達到180萬噸左右,市場缺口巨大。因此萬噸級丁二酸電化學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成功,將極大推進我國有機電化學工業和PBS等生物可降解塑膠產業的發展。

馬姓名人盤點

盤點馬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