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柴厄斯海戰

Moore)指揮瑪嘉烈號護航,隨時以武力迫使馬柴厄斯貿易。 結果,鍾斯向摩爾求援,而摩爾則將瑪嘉烈號駛入射程範圍,脅迫馬柴厄斯。 Foster)合謀,糾合馬柴厄斯鎮外的叛逆民兵,在6月11日於教堂捕囚鍾斯。

馬柴厄斯海戰(英語:BattleofMachias)是美國獨立戰爭波士頓之圍期間的一場軍事衝突,亦是獨立戰爭的第一場海戰。戰事發生於今日緬因州馬柴厄斯縣,當時屬於麻薩諸塞灣殖民地一部分。
波士頓圍城之初,馬柴厄斯並未加入反叛陣營,鎮內的保皇與反叛勢力互相角力。其時波士頓缺乏木材,英國殖民政府透過馬柴厄斯的保皇中間人,試圖與該鎮進行木材交易。英軍派出一艘皇家英國海軍軍艦支援,以武力脅迫,結果適得其反。馬柴厄斯的中間派聯同反叛民兵,奪取保皇中間人的一艘帆船,再追擊英國海軍軍艦,最終俘獲英艦。海戰後馬柴厄斯鎮恐於遭英軍報復,而投靠麻薩諸塞叛軍,其軍艦最終構成麻薩諸塞海軍的骨幹,使英軍在整場獨立戰爭飽受困擾。

背景

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後,民兵開始包圍波士頓,使波士頓面臨物資短缺。5月25日,第五代豪子威廉·豪、柯林頓爵士及伯戈因(JohnBurgoyne)三人的援軍抵達波士頓,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總督托馬士·蓋奇(ThomasGage)急需木材,以建造更多軍營。然而波士頓的陸路交通已經中斷,蓋奇只能向其他海港市鎮招手。[2]
馬柴厄斯位於殖民地的東北邊緣(今緬因州),而且盛產木材,且尚未加入叛軍,自然成為蓋奇的貿易對象。除此以外,英軍在2月曾有哈利法克斯號雙桅縱帆船被反叛者蓄意誤導,於馬柴厄斯海灣擱淺,艦上的火炮尚未移除。故此,貿易之行還可順道移走艦上武器,以免落入民兵手中。[3]
波士頓海軍司令塞繆爾·格雷夫斯(SamuelGraves),最終授權波士頓一名馬柴厄斯保皇商人鍾斯(IchabodJones),用其兩艘商船團結號(Unity)及波利號(Polly)運載豬肉及麵粉,與馬柴厄斯交換木材。格雷夫斯派出詹姆士·摩爾(JamesMoore)指揮瑪嘉烈號護航,隨時以武力迫使馬柴厄斯貿易。[4]
[編輯]

貿易爭執與11日衝突

6月2日,鍾斯的兩艘商船率先抵達馬柴厄斯,而瑪嘉烈號則因回收哈利法克斯號火炮而有所延誤。不過,馬柴厄斯的商人拒絕出售木材到波士頓,而市鎮居民也在6日投票,否決木材貿易。結果,鍾斯向摩爾求援,而摩爾則將瑪嘉烈號駛入射程範圍,脅迫馬柴厄斯。結果馬柴厄斯市鎮舉行第二次投票,終於同意向波士頓出售木材,而團結號也進入碼頭卸貨。[5]
不過,鍾斯此時卻宣布不會與投反對票的商人貿易,引起反對者不滿。結果商人與民兵領袖班傑明·福斯特(BenjaminFoster)合謀,糾合馬柴厄斯鎮外的叛逆民兵,在6月11日於教堂捕囚鍾斯。但鍾斯在11日及時察覺,而逃入森林。另一批民兵則強行登上團結號,移除艦上補給及所有帆布。最後一批民兵則趕到瑪嘉烈號停泊處,要求對方投降。摩爾雖然以開炮威脅,但瑪嘉烈號只有數門1磅炮,火力極為有限。部分民兵此時划船出海,試圖將波利號俘虜入港,結果錯誤使其擱淺。瑪嘉烈號嘗試拯救波利號不果,還遭到民兵開槍射擊,只好揚帆到安全水域下錨停泊,預備離開。[6]
[編輯]

12日海戰

6月12日,民兵兵分兩路,一隊人前往東馬柴厄斯,徵用了法爾茅斯運輸號(FalmouthPacket);另一隊人則重新裝設團結號,兩艘武裝商船趕往追擊瑪嘉烈號。由於瑪嘉烈號的主桅桿及帆布因強風損毀,而要到東面的霍姆斯灣(HolmesBay)維修。摩爾徵用了一艘當地帆船,並替換了桅桿帆布,同時俘用其領航員。這使民兵商船有更多時間追擊。[7]
團結號的民兵推舉了耶利米·奧拜恩(JeremiahO'Brien)為指揮官,與法爾茅斯運輸號一同追擊。團結號因航速較高,而率先追上瑪嘉烈號。瑪嘉烈號雖以艦炮攻擊,但未有擊中。不久團結號撞上瑪嘉烈號舷側,派軍登艦攻擊;而法爾茅斯運輸號則在稍後從另一邊追上。兩面夾擊之下,瑪嘉烈號向民兵投降,摩爾因受致命傷而在次日死亡。[8]
[編輯]

戰後

海戰結束後,馬柴厄斯市民恐於英軍派兵報復,即時向麻薩諸塞地區議會求援,而奧拜恩也將一艘俘獲船艦改裝為軍艦,用作保護馬柴厄斯。奧拜恩最終憑著戰功,被第二次大陸會議收編入麻薩諸塞海軍,予以重用。在接著的獨立戰爭,馬柴厄斯海員積極協助革命民兵,成為大陸海軍的中堅分子,其軍艦於海上私掠英國船隻,使英國飽受困擾。1777年英國曾計畫派軍攻打馬柴厄斯,但在攻擊初段便因民兵抵抗而放棄。後世曾流傳馬柴厄斯在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後升起自由之竿,但僅為穿鑿附會。[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