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1536-1588),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織田家臣。通稱內藏助、陸奧守,父名盛政。自稱為室町名門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長黑母衣眾大將,參加過朝倉討伐戰、長筱之戰、本願寺一揆攻擊。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佐佐成政,與五右衛門盛政之子,稱內藏助。封于越中,住富山城。後降秀吉,封於肥後,敘從四位下,任侍從兼陸奧守,住熊本城。天正十六年五月十四日賜死。時年五十三。”————《名將言行錄》卷之十七

佐佐成政於1536年左右生於尾張國春日井郡比良城(現名古屋市西區),為其父佐佐盛政第五子,因其兄長們在歷次戰役中戰死,特別是在桶狹間之戰中,已經繼任比良城主的佐佐隼人正政次戰死,佐佐成政乃得以成為家督,任比良城主。據說佐佐成政相貌威嚴,性情剛直,治軍處世,恪守規矩,在織田家內被稱為不通情理的“阿修羅”。

成政的戰功武勛,已為眾所周知,在此所要說的,乃是成政的文章學問。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正是因為這樣,少數有文才的武將才特別引人注目。司馬遼太郎在《豐臣家的人們》一書中,描繪了德川家康在一次宮廷茶會上與公卿大臣們對詠和歌,竟是事先請人寫好,抄在小紙條上,德川家康不過照本宣科而已。德川家康據說還算是喜歡讀書的(喜讀《東鑒》即《吾妻鏡》,鎌倉時代的史書),其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但佐佐成政卻與這些赳赳武夫完全不同,他曾拜儒學者千田吟風為師,學習經史、兵法,覽古今之事、通文武之道。在戰火紛飛的戰國時代,這樣的文化品位確實是非常難得。當時能夠與佐佐成政並為“儒將”的,大概只有細川幽齋了(豐臣秀吉、伊達政宗之輩恐怕尚未能出其右)。

佐佐成政精通諸多漢文經典,最為有名的是他引用《後漢書》勸諫織田信長的故事。據說,織田信長在平定近江、越前之後,將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的頭骨塗上黃金,以為酒器,很多人感到過於殘酷,卻不敢聲張。此時,成政向信長進言:“古書有云:‘王者以四海為家,億兆為子’。然有一夫不服者,當知德化未浴。請省不善,以有德誼。”成政所說的“古書有雲”一句,見於《後漢書》卷七十九《王符傳》引王符著《浮侈篇》,原文是“王者以四海為家,兆人為子”。成政說的“億兆為子”,可能是另一版本的異文。我們應該知道,能夠隨口引用一個典故,前提是對該典故的相當熟悉,成政能夠恰如其分地提出這一段話,說明他對《後漢書》確實爛熟於胸。由於這個故事,成政精通《後漢書》的事跡就在後世廣為流傳了。但是,治經史者,當然不可能唯讀一兩部,成政既然對《後漢書》如此熟悉,對其他經典自然也應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成政通曉經史,熟知歷代興亡,其眼光與見識也必然不同於其他普通武將。據史載,織田信長在滅武田之後,置酒高會,賜諸將刀劍珍寶,稱其勳勞,君臣皆頗有得意之色,成政在會後對信長說:“臣不肖,從諸將之後,叨被洪恩,不知所報,惟願君不自足,遂定四方。”信長壯異其言,握成政之手,入內室與談政治。

成政向信長進諫的故事,不一定真實可靠,因為這明顯是模仿中國史書的模式,太過於儒家化,織田信長居然成了納諫如流的理想君主,簡直不可思議。但似乎也不是完全編造,至少成政精通漢文經典,應該是有所根據的事實。

像佐佐成政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戰國時代的芸芸眾將中,無疑是一朵奇葩,也難怪時人皆稱成政有“天下之器”,由此引起秀吉的猜忌,終欲除之而後快。

日本人研究漢文經典,基本上相當於學外語,成政精通漢文,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精通外語”。但成政的文才決不僅僅止於“外語”,對於日本傳統的和歌之道,成政亦有相當造詣。雖然“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歷史的定律,成政作為失敗者,當然不會有文集或歌集傳世,不過,其和歌散見於各種史料中,由此仍可窺見成政當年的風雅之姿。

1584年小牧山、長久手之戰後,德川家康與羽柴秀吉和解,佐佐成政為了改變危局,率壯士百餘人,冒著暴風雪,越過常年積雪、荒無人煙的飛騨立山,穿過信濃的漫長峽谷,來到遠江濱松城,勸說德川家康放棄議和,出兵夾擊秀吉。這是一次震驚世人的壯舉,雖然德川家康懼於形勢,沒有應允成政的說詞,但成政作為一代名將的敢作敢為的沖天豪氣已由此表現盡致,為後人留下了「さらさら越え」的佳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政在此次行動最艱難的時刻,仍不忘風雅,賦下一首意味深長的和歌:

「斯く計り、替り果てたる、世の中に、知らでや雪の、白く降るらん」

(大意:此計若能成大功,世上誰知白雪降?)

這首和歌表達了成政對時局的感慨和複雜的心情。若能實現奇計,扭轉形勢,世人看到的儘是自己的武功與榮耀,還會有人記得他曾經冒著紛飛大雪翻山越嶺的艱難嗎?在無限的悲觀與無限的期待的矛盾中,我們看到的是詩人的一絲苦笑。

因為德川家康不肯與秀吉對抗,進退維谷的成政只得落髮為僧,降伏於秀吉。1587年,成政跟隨秀吉徵伐九州島津氏,於3月15日來到赤間關(也就是中國人熟悉的“馬關”),觸景生情,賦和歌一首:

「眺むれば、空らも霞まね、浪のうえに、雁の數よむ、文字の関かな」

(大意:遠眺雲霞碧空盡,關上空數雁字多)

又隨秀吉拜詣阿彌陀寺,賦和歌一首:

「名にし逢う、長門の海を、來て見れば、哀を添ふる、春の浦波」

(大意:有緣得見長門海,春日添哀是浦波)

這個赤間關,乃是《平家物語》中壇之浦海戰的遺址,平家三代榮華,在此化為塵土,隨海風飄散。因死者當中有年幼的安德天皇,日本皇室遂在此修建阿彌陀寺,並附帶為平氏一門製作了簡易的墳墓。成政來到這個飽經歷史滄桑的傷心之地,想到即將亡國的島津氏和已經亡國的自己,怎能不有所感慨?成政此時的心情,實在是無法用言辭表達的無奈。

九州平定之後,成政受封肥後國54萬石。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但事情遠沒有這樣簡單。《名將言行錄》一針見血地指出:“秀吉賜肥後於成政,是欲亡成政之謀也。”原來,九州之地豪強遍布,秀吉要推行檢地政策,勢必與當地豪強發生衝突,而成政來此,一開始就被預定為出事之後的替罪羊,身死國滅,是遲早的事。果然,隈府城主隈部但馬守親永因對檢地不滿,舉兵起事,叛亂蔓延到周邊諸國。雖然成政在軍事層面上出色地打敗了叛軍,但絲毫不能改變秀吉置之於死地的決心。成政最終被認定在這一事件中負主要責任,給予的處罰是:切腹。

一代名將佐佐成政終於迎來了大限之期,他在攝津尼崎的法園寺平靜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臨終之前,他留下了最後一首辭世之句:

「この頃の、厄妄想を、入れ置きし、鉄缽袋、今破るなり」

(大意:一生妄想皆空置,鐵缽沉淪今破也)

這是模仿戰國前期名將、扇谷上杉家家宰太田道灌的作品。太田道灌死前也留下一首辭世:

「昨日まで、まくもうぞうを、入れおきし、へむなし袋、今破りてむ」

成政在此所用的是藤原定家編撰的《新古今和歌集》中慣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叫做「本歌取り」,後來又進一步發展為「添削」,是指用前人的一首或幾首和歌來加以改寫,成為新的和歌,相當於中國詩詞中說的“化用”。“厄妄想”是佛家禪語,大概是指塵世的煩惱雜念,“鐵缽袋”則是指自己的肉體。成政自幼上陣,四十年殺伐,空懷一身文武全才,卻命運多舛,數次受辱,最後。

佐佐成政是織田信長家臣中最勇猛的武將。也是最忠心赤膽的一位。跟為了保全家門,時時變節的前田利家形成鮮明對比。

他歷經越前(福井縣)的朝倉之役、三河(愛知縣)的長筱合戰、石山本願寺的一揆(農民武裝起義)討伐,接二連三建立武功,天正九年(一五八一)終於成為越中(富山縣)五十四萬石守護大名。

天正十年發生本能寺之變,改寫了天下大局。搶先誅討明智光秀為亡君復仇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逐漸掌握主君家實權。這對心服信長,曾發誓不事二君的成政來說,是不能坐視不管的事。直性子的他,跟信長遺孤織田信雄一起拜託德川家康,於天正十二年(一五八四),在小牧(愛知縣)長久手與秀吉開戰,但擅長見機行事的家康,竟與秀吉締結了和議。成政這時正向已投奔秀吉的前田開戰,奇襲了末森城。

(佐佐成政)

怒不可遏的成政,打算親自前往遠州(靜岡縣)浜松,催促家康重整旗鼓。這正是史上有名的「立山行」。現代在立山、黑部已有路徑,觀光客可以進日本阿爾卑斯山脈或黑部峽谷,但當時完全沒有路,而且是冬天雪山。十一月十三日出發時,成政身邊有五十餘隨從,十二月二十五日抵達時(記載於《家忠日記》),僅勝十二人。他為何會選擇這條路徑?因為西方是前田利家,東方越後的上杉景勝已跟秀吉連手了,北方是大海,他只能偷偷向南方的德川家康求救。但家康拒絕了。

在這之前,富山城西邊吳羽山山麓五福村,有位名為早百合的女子,天生麗質。家業是染坊。某天,新領主佐佐成政路過五福村,偶然看到早百合,一見鍾情,從村長口中得知早百合還未成親後,便納早百合為妾。

就在立山行那年,早百合懷孕了。正室膝下沒男孩,因此正室一派深恐早百合若生了男孩,勢力可能超越正室。遂捏造了早百合跟家臣之一有染的誣告。

成政從立山行回來後,疲憊加上對家康背叛一事的憤懣,竟相信了誣告。不但親手斬殺了那家臣,更將早百合綁吊在神通川河畔磯部堤防上的朴樹,一刀一刀折磨致死。早百合的親屬也全遭砍頭。早百合臨死前大喊:

「我沒做錯任何事,竟遭這種後果,我死不瞑目,將化為黑百合。立山開出黑百合時,也正是佐佐家滅亡時。」

翌年夏天,立山山腰果然開出黑百合。

天正十三年,豐臣秀吉率大軍攻打佐佐成政。據說,開戰期間,時時風雨交加,霹雷閃電,令成政大傷腦筋,甚至會看到早百合的亡靈。最後成政只得落髮,身穿黑色法衣,向秀吉投降了。

天正十五年(一五八七),秀吉改封成政為九州島肥後(熊本縣)領主。秀吉叮囑成政,說那兒有五十二位土豪,千萬別刺激他們,三年左右不準檢地(檢查土地收穫量及測量地畝)。其實這五十二位土豪曾幫助秀吉平定九州島。對秀吉來說,肥後國不但很難治理,也是眼中釘。

奉命到肥後赴任的成政,內心忐忑不安。自從主君織田過世後,他老是跟秀吉作對,按理來說,早在富山城那一戰時,秀吉應該砍他的頭才合乎常理,但秀吉當時只沒收一部分領土而已,仍讓他持續當富山城主。這回又命他當九州島大國的領主。難道有什麼企圖?

湊巧大阪城內即將舉行花會。成政首先想到,正好可以利用花會討好秀吉正室北政所(寧寧)。因為他聽說,大阪城內正室和側室淀君(信長之妹阿市的遺孤茶茶),經常演出女人鬥爭。他想,即使是天下之主的秀吉,在糟糠之妻面前應該也抬不起頭。

成政立即命人到立山取得一株黑百合,進獻給北政所。北政所歡喜若狂,暗忖,這下可以比過淀君了。沒想到,花會當天,淀君的花瓶內,竟插滿了黑百合。眾寡不敵,寧寧輸給茶茶。原來茶茶於事前得知此訊息,命人到加賀(石川縣)白山摘來眾多黑百合。北政所大發雷霆,向秀吉控訴成政故意讓她丟臉。人們都說,這也是早百合的作祟。

話又說回來,成政赴任後,不能檢地的話,就不能封土地給自己的家臣。又急於立功,終於進行了檢地。結果,土豪果然叛亂,一揆烽火四起。十二月,秀吉命福岡的黑田、小倉的毛利、薩摩的島津出兵,平定了這場叛亂。也藉機將五十二位土豪一掃而光。

天正十六年五月十四日,秀吉以一揆之亂為罪名,命成政切腹。佐佐成政,在兵庫縣尼崎法園寺喪命,享年五十三歲。

附帶一提,近年,有專家主張佐佐成政並未殺死早百合,那是前田利家繼成政之後成為越中領主時,為了方便治國而偽造的傳說。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又,黑百合是石川縣縣花。

佐佐氏源

佐佐家的家紋 佐佐家的家紋

佐佐氏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宇多源氏佐佐木氏支流。佐佐氏的起源,一種說法是從佐佐木氏六角滿綱之孫、六角四郎政堯開始。政堯在六角家家業的爭奪中失敗後,在應仁之亂中與宗家六角高賴對立,加入了東軍。

文明3年(1471)11月12日,政堯於清水鼻城兵敗自害。政堯之子成義投靠京極氏,逃往伊香郡余語莊。後來成義與當地土豪余語氏的女兒結婚,生子成宗(即成政之父)。成宗隨母姓余語氏, 改名為余語右衛門大夫盛政。多年後,盛政出仕尾張斯波家,改姓佐佐。

這種說法是最普遍的,可是和其他的觀點一樣,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它的可靠性。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認為佐佐氏先祖是六角久賴;或者是佐佐木盛綱的支流,因為領有上總國佐佐莊而改姓為佐佐。這些都屬於宇多源氏佐佐木氏支流說。因為佐佐家家紋是“滋目結”,這就說明了佐佐氏與佐佐木氏之間存在某種關係。(佐佐成政的家紋通常是“滋目結”,不過“棕櫚十三葉花紋”也很常用)

另外,也有佐佐氏是藤原氏流的說法。在一個大永二年鑄造的佛鐘上,刻有“佐佐下野守藤原貞利”。與成政子孫有關的比良早川家系圖中,佐佐氏與藤原氏一樣,代代都以“貞”字作為通字。

系譜諸說

生平綜述

佐佐成政家鄉 佐佐成政家鄉

與同時代許多武將的氏源一樣,佐佐氏源也存在著很多分歧意見。可是,

大部分流傳的家譜都將佐佐氏歸為宇多源氏佐佐木支流。

宇多源氏佐佐木六角家《諸系譜》

如第一段所述,佐佐氏為六角政堯之後。

佐佐成政生於天文五年(1536),尾張比良城主佐佐成宗第五子(三男),幼名與佐衛門,元服後改名為內藏 助成政。天文11年(1542),三河小豆阪合戰,成政的兩個兄長佐佐隼人正政次(成吉)和佐佐孫介(成經)立下了戰功,兄弟兩人被列入小豆坂七本槍,此戰也是佐佐成政的初陣。當時的成政只有7歲,所謂的初陣只是個儀式而已。天文19年(1550),15歲的成政成為織田信長的小姓。天文22年(1553),其父成宗將家督與比良城主位讓與長子政次後,於翌年去世。

年少記載

成政少年時期的記載甚少,只有一則關於成政修學的逸話:相傳成政少時師從於尾張比良城客座學者千田吟風,千田給成政講授了許多古今名將的言行和兵法。有一日,成政偷懶貪玩耽誤了學業,千田引用古時名將的話告誡他要認真學習。可是成政並不服氣,還反駁說,懷疑那些古將是否真的說過那樣的話。千田聽後也不生氣,只是說,既然你懷疑古將的言行,那為何你對自己現在所做的這些無益遊玩卻沒有疑問呢?成政聽後,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行為,認真致力於學業。

弘治2年(1556)8月,信長之弟織田信行在柴田勝家、林秀貞等織田家重臣的擁護下起兵攻打信長,以柴田勝家為大將的信行勢攻略信長方名冢砦。在名冢合戰中,21歲的年輕武將佐佐成政斬殺敵將角田新五,距初陣14年後,成政終於在自己的戰績史上寫下第一筆。 可是,成政的次兄佐佐孫介與姐夫山田治部左衛門戰死,其弟政綱(長穐)也身受重傷。

內亂立場

關於成政在織田家內亂中的立場,各類史料有不同說法。據《信長公記》首卷記載,成政屬信行方,並且策劃了一次暗殺信長的行動,然後在名冢合戰中討取了信長方的松浦龜介。當時,成政的兩個兄長都效忠於信長,成政又是信長的小姓,謀反暗殺一事似乎不太可能,並且《信長公記》的首卷一直都被懷疑是否真的出自太田牛一之手。

永祿3年(1560)5月,東海巨人今川義元親率二萬五千大軍上洛,一路屢戰屢勝。信長面對織田家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賭上織田家的命運,於桶狹間奇襲今川軍本陣,成功擊殺今川義元。群龍無首的今川軍無心戀戰,全部撤退回駿河,織田家滅亡的危機解除。如此重要的一戰,成政一定參加了戰鬥,可是史料卻沒有相關記載。另外,成政長兄佐佐政次在桶狹間奇襲前率三百餘人攻擊今川軍的前衛部隊,結果因寡不敵眾戰死。

接任家督

此後,成政接任家督、比良城主,並繼佐佐政次後成為信長馬回、 入黒母衣眾。父兄的接連離世,使振興佐佐家的大任落在了成政的肩上,成政也繼承了兄長們的勇猛,開始在這個戰亂的時代嶄露頭角。

永祿3年8月,剛取得桶狹間合戰勝利的信長迫不及待的攻入美濃,織田、齋藤兩軍在大垣激戰,成政不斷的突入敵陣,立下戰功。永祿5年(1562)1月11日,織田信長與松平元康訂下“清州同盟”,織田家此時再無後顧之憂,專心攻略美濃。5月23日,美濃輕海合戰,成政與池田恆興(一說前田利家)合作斬殺稻葉又右衛門立下大功,戰後兩人又互相推讓功勞,因此留下美談。同日,成政的長子松千代丸誕生。

南征北討

受到賞識

永祿10年(1567),佐佐成政被信長提拔為黒母衣眾筆頭,與其對應的是赤母衣眾筆頭前田利家。自永祿10年8月的稻葉山城合戰到天正3年(1575)8月的越前一向一揆討伐,8年中成政作為黒母衣眾筆頭追隨信長南征北討,參加了歷次著名的合戰,因為表現活躍多次被信長賞賜嘉獎。在這8年的戰亂中,成政不僅生存了下來,也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將。

永祿10年8月15日,稻葉山城落城,齋藤龍興降伏。至此,美濃一國全部納入了織田家的版圖。隨後,信長將本城從尾張小牧山城移至稻葉山城,並改稻葉山城為岐阜城,開始“天下布武”。永祿11年(1568)7月27日,信長在立正寺與流亡中的將軍足利義昭會面,義昭請求信長幫助他上洛。信長就此事聚集眾臣徵求意見時,成政與佐久間信盛向信長進言率義兵上洛,其他家臣也紛紛贊同。

永祿11年(1568)9月7日,織田軍打著擁護將軍的旗號開始上洛,順利平定南近江,於同月26日入京。上洛途中,成政與柴田勝家一起攻略日野城,日野城蒲生氏降伏。

攻打朝倉

織田信長在基本平定畿內之後,開始進攻南伊勢。同年8月28日,織田軍攻略大河內城,北畠具教、具房籠城。因為織田軍夜襲失敗,而開始包圍戰,佐佐成政與柴田勝家在城東側布陣,參與包圍。大河內城一直堅守到10月27日才開城降伏,然後信長次子茶筅丸(即織田信雄)成為了北畠家嗣子,南伊勢落入信長手中。

元龜元年(1570)4月,織田信長率領近3萬人通過他的妹夫淺井長政的領地進攻越前朝倉家。朝倉家措手不及,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織田軍一路進軍順利。雖然織田家和淺井家有聯姻關係,但是朝倉家也是淺井家的世代盟友,夾在兩者之間的淺井長政最後還是選擇了背叛信長,開始準備對織田軍發動進攻。

為了避免遭受兩面夾擊,信長撤退了。這個時候的殿軍是木下藤吉郎,藤吉郎抵禦住朝倉軍的攻擊,使全軍成功撤退,這便是著名的金崎撤退戰。在這次作戰中,佐佐成政則是作為木下藤吉郎的援助力量——據《武功夜話》記載,“佐佐鐵炮隊沿著山脊布陣,由兩組鐵炮兵輪流打擊,當一組射擊完畢填裝彈藥時便換另一組向越前軍射擊……”。佐佐成政的鐵炮隊在這個時候就已經使用二段擊,被視為是後來長篠合戰中三段擊的原型。不過,由於《武功夜話》的可信度不高,成政在此戰中使用二段擊的記載值得懷疑。

攻略淺井

同年6月,信長為了報復淺井長政的背叛,兵發小谷城。織田軍在面對小谷城的虎御前山設陣,並且在小谷城下發火。最後關頭,朝倉家的援軍到達,信長不得不將本陣轉移。因為是在敵人眼前的撤退,所以殿軍任務十分艱難。信長給予佐佐成政、中條家忠和簗田廣正三人五百鐵炮、五十張弓,交予他們殿軍任務。戰前,信長的十幾個馬回眾因為與成政關係要好,從本陣秘密溜出前往援助成政,可見成政在織田家中人緣極佳。22日,三田村表撤退戰,織田軍勝利,此戰佐佐成政建立了轟動一時的功名,世人稱之為“三田村表の殿”。交戰過程中,成政選擇有利地勢以弱勢兵力迎戰敵軍,且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成功完成殿軍任務。

因為成政等人的奮戰,織田軍本陣順利從虎御前山撤退至龍之鼻,淺井·朝倉軍則駐紮於大依山。28日,兩軍於姊川展開決戰,織田·德川聯軍勝利,成政斬殺淺井方上坂源五。姊川合戰雖然沒有給予淺井、朝倉兩家致命一擊,但是使兩家暫時無力對織田家發動強大攻勢。

掃除威脅

同年8月,信長為了討伐三好三人眾從岐阜城出征,進攻攝津野田·福島,三好笑岩、細川六郎籠城。9月,信長此時已考慮了對大阪石山本願寺的作戰,在大阪十町築砦,由齊藤新五、稻葉伊予、中川八郎左衛門守備;另在大坂川口築砦,由佐佐成政、平手監物等人一起守備。9月14日,本願寺五、六千人出陣森口,春日井堤合戰,成政“一番槍”(兩軍交戰時第一個沖入敵陣的人)。18日,成政參與中島合戰。

元龜2年(1571)9月,火燒比睿山延曆寺;天正元年(1573)4月12日,上洛中的武田信玄病故,武田大軍退回甲斐;同年7月18日,信長追放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8月,織田軍發動一乘谷城合戰和小谷城合戰,朝倉、淺井家先後滅亡。織田信長徹底掃除了畿內的威脅,而他也成為了世人畏懼的第六天魔王。天正2年(1574)元旦,信長設宴招待眾臣,席間端出由朝倉義景、淺井久政和淺井長政三人頭蓋骨所製成的漆金酒器,眾人皆駭然。據說散席後,諸將都退出了,成政留下來向信長諫言,援引《後漢書》中的言辭,請求信長能夠重視以德服人。信長聽後大喜,遂引成政入內室討論政務。

天正2年7月,長島一向一揆討伐。不幸的是,成政的長子(同時也是獨子)松千代丸在長島一向一揆討伐中被鐵炮射殺,年僅13歲。在佐佐家系譜中關於松千代丸的記載不多,這次出征很有可能還是他的初陣。 次年,成政收不破河內守盛國的次子成光為養子,即佐佐右馬頭成光。

對戰武田

天正3年(1575)5月,不甘心上洛失敗的武田勝賴終於忍耐不住,不管眾人的勸告,點起甲信大軍,主動挑起戰端,直奔駿河。武田軍與織田·德川聯軍在長篠設樂原對陣,織田·德川聯軍運用新的戰法——防馬柵與鐵炮三段式填裝法,以此戰勝了武田勝賴的騎兵團。“三段式填裝法”即是將鐵炮兵分為三列,在同一時刻,第一列的士兵射擊,第二列的士兵處於點火狀態,第三列則在填裝彈藥。佐佐成政與前田利家等人在長篠合戰中作為鐵炮奉行,表現活躍。

長篠合戰後,織田家的進攻矛頭開始指向北陸。天正3年8月,成政隨信長出陣討伐越前一向一揆,此戰是成政作為信長直屬的最後一戰。戰後佐佐成政、前田利家與不破光治(府中三人眾)被信長分封在越前,成為柴田勝家的寄騎,同時負責對柴田勝家的監督工作。20日,成政等人又被授予府中二郡,成政此時也開始修築自己的本城小丸城。

越中入國

御館之亂

天正6年(1578)3月,有著“軍神”之稱的上杉謙信突然病死,隨後謙信的兩個養子景勝和景虎開始爭奪家督之位,即御館之亂。織田信長並沒有放過這個天賜良機,信長於同年4月在二條城對神保長住下達了入侵越中的命令。長住原本是越中神保長職的嫡子,因為自己親近一向宗及武田家,而與親上杉勢的父親發生矛盾。永祿12年(1569),長職在上杉謙信的援助下徹底鎮壓了家中的反上杉勢力,長住也被追放出越中。流浪的長住前往投靠信長,信長認為長住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於是收留了他,並且予以厚待。

4月下旬,神保長住與成政之弟佐佐政綱(長穐)率軍經由飛騨國進入越中,長住很快便拉攏了一批國人眾,在越中立足。此時離神保長住被追放出越中的時間已過8年之久。

受到任命

佐佐成政祭 佐佐成政祭

天正7年(1579),成政被任命為陸奧守,信長似乎在這時就已打算將來讓成政負責對陸奧方面的攻略。天正8年(1580),信長將妹妹嫁予神保氏,同時派遣佐佐成政進入越中援助神保家,與上杉家對抗。佐佐成政雖然被授予一國知行權,但這也只是形式上的,實際上成政的權利只限於礪波、新川兩郡,並且當時的新川郡還在上杉家的支配之下。儘管如此,成政依舊在越中入國後大展身手,成為獨鎮一方的大將。

治水事業

當時的越中水患不斷,剛剛赴任的成政利用冬季的停戰期(11月~翌年3月左右)致力于越中的治水事業——越中有神通川與常願寺川兩大河川,山上的雪融水多由這兩條河川注入日本海。越中水災頻繁,特別是常願寺川洪水的泛濫當地人帶來很多麻煩,常願寺川一次泛濫的水量可達45000噸,為平時正常水量的750倍。水流在碰上松木·岡田之間的懸崖後,會向右改道,然後在岩峅寺的懸崖處向左改道,在河川西岸的馬瀬口形成大洪水。成政在馬瀬口修築了一道“佐佐堤”,堤長150米,三面鋪石,底寬45米,這道堤把洪水推回河川中央,降低了洪水對河西岸的危害。佐佐堤建於天正8年(1580),是越中的第一道“霞堤”,所謂的“霞堤”,並不是與河川平行,而是有一定的斜度,用以推開洪水。“佐佐堤”的修建安定了領內的生產,也使成政獲得了領內農民的景仰。

越中作戰

天正9年(1581)2月28日,信長在京都舉行“馬揃”。3月9日,趁佐佐成政和神保長住上洛面見信長、參加“馬揃”之際,上杉方河田豐前守、上杉景勝圍攻成政方小出城。成政在向信長獻上鞍,鎧,黑鎧等禮物後,便迅速回到越中指揮作戰。3月24日,成政軍越過神通川、六道寺川進入越中中部。上杉勢聞訊後開始撤退,成政軍勢渡過常願寺川、小出川繼續追擊,不過最終沒能趕上。戰後信長對此戰大為讚賞,並任命成政為越中守護。在這一年中,佐佐成政對越中的各個反對勢力如安養寺御坊、瑞泉寺等進行攻伐,對土肥政繁等親織田的國人勢力進行扶持,同時修繕防禦工事,以此在越中穩住陣腳。

天正10年(1582)2月10日,柴田勝家率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人進攻上杉方魚津、松倉兩城。3月11日,神保長住父親——神保長職的舊臣小島職鎮、唐人親廣等越中國人眾趁成政軍勢在外,占領富山城並幽禁長住。柴田勝家得知後方有變,立即率眾將返回進攻富山城。據說成政為了保全長住的性命,希望能夠以議和的方式解決此次事件,因而與主張強攻的柴田勝家激烈爭吵了一番。3月13日,甲信方面織田軍攻滅武田家的勝報傳來,圍城的織田軍士氣大振,藉此機會一舉奪回富山城,其後揮軍東進繼續進攻魚津·松倉。富山城占據事件之後,神保長住失去了信長的信任,被追放出越中,成政得到了越中四郡的知行權。

神保氏的失勢,讓佐佐成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越中國主,成政的本城也從守山城移至富山城。

本能寺

6月2日,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及子信忠身死。毫不知情的織田軍依舊對魚津城發動攻擊,6月3日,魚津城落城,守將中條景泰以下13人自刃。次日,正當對松倉城的攻擊接近尾聲的時候,本能寺之變訊息傳來。8日,織田軍匆忙撤退。13日,羽柴秀吉的中國討伐軍火速撤回,在山崎擊敗明智光秀,後者在逃亡過程中被土民所殺。27日,清洲會議,織田家諸重臣矛盾激化,柴田勝家認為應該擁立信長三子神戶信孝為家督,羽柴秀吉則主張擁立信忠幼子三法師。因為織田家另一重臣丹羽長秀的支持,秀吉的主張得以實現。

織田家發生巨變,加之柴田勝家的大軍返回越前,上杉方須田滿親趁勢率軍奪取魚津城與小出城。另外,一部分國人勢力接受上杉方勸誘,開始與成政為敵。天正11年2月7日,秀吉與越後上杉景勝結盟,約定夾擊柴田勢,越中的局勢逐漸變的不利於成政。2月上旬,成政在鏡川設陣,截斷了越後對魚津城的後援,再次對魚津城發起進攻;同時,成政分兵攻打反叛的國人土肥政繁。3月下旬,被團團包圍的魚津城守將須田滿親與成政議和,讓出魚津城和小出城後經海路退回越後。4月,孤立無援的土肥勢不得不向成政方送出人質求和,然後退往越後。至此,越中國內的敵對勢力已經全部平定,成政完成了越中統一。

畿內爭霸

正當成政忙於平定越中的時候,畿內的爭霸戰開始了。天正11年3月,柴田勝家出兵近江。4月21日,柴田、羽柴兩軍在賤岳決戰,柴田勝家兵敗後返回居城北莊城。24日,柴田勝家與其妻阿市在北莊城一起自刃。接著,羽柴秀吉攻入北陸,能登前田利家降伏。成政見柴田勝家身死,為了在戰亂中生存下去,只好向秀吉方送出一個女兒作人質,換取越中一國的安寧.秀吉在接收了成政方的人質後,率大軍返回近畿;越後的上杉景勝也因為家臣新發田重家的叛變而無力西進。之後,成政一面推動與前田家的聯姻,一面與上杉方和談,希望能把這份平靜維持的更久。

北陸孤狼

末森城

好景不長,天正12年(1584)3月,小牧·長久手合戰爆發,在德川勢取得初期的勝利之後,羽柴軍、德川·織田聯軍之間陷入僵持。自武田家滅亡後,甲信地方為德川家所占有,德川家康害怕秀吉的盟友越後上杉勢南下進攻甲信地方,於是透過信長次子織田信雄請求成政加入己方,牽制上杉勢。既然是故主遺孤的請求,成政不好回絕,可是又有女兒在秀吉方作人質。因此,成政左右為難,只好先答覆信雄,承諾“如果上杉勢進攻信州,那越中就出兵援助。”

雖然與上杉方的和談沒有成果,但是與前田家的聯姻事宜一直順利進行著,成政準備把一個女兒嫁給利家次子又若(利政)。不料,富山城茶坊主養頓(據說是前田方的間諜)向前田方密告(成政與德川方的聯盟動向),前田利家立即在加越國境的朝日山築城,同時向成政方的松根城方向出兵。利家的一系列舉動使成政下定決心與前田方開戰,他放棄了自己的女兒,後來人質被秀吉處死,年僅九歲。8月28日,成政進攻朝日山城,因為大雨無功而返。而後,成政準備進攻能登半島咽喉部位的末森城,如果攻下末森城,那么就能切斷能登加賀兩國、將前田家的領地一分為二;能登一國就會因為沒有利家主力的援助,更容易被攻占。末森城攻略,成政計畫採取奇襲,其時將近重陽節(9月9日),那時城內的很多士兵都會外出祭祀,因此成政把攻擊時間定在9月9日。為了隱蔽攻擊目的,成政在末森城北面的勝山築砦,另外派兵南下佯攻加賀國內的鳥越城。

戰情介紹

戰勢圖 戰勢圖

9月8日夜,成政率一萬五千大軍向末森城開進,在離末森城4.5千米的坪和山設陣。9日,成政親率八千軍勢突然包圍末森城,奇襲使前田方措手不及。次日拂曉,佐佐軍開始總攻,五千主力軍勢在西面的大手口展開攻擊,成政方強大的鐵炮隊成功壓制了城內的火力。然後,吉田口方向的攻擊也開始了,兩邊都順利的突破城門攻入城內。城內卻因為奇襲沒有配置充足的兵員,只能放棄外城和三之丸,在二之丸集中兵力抵抗。可是佐佐軍並沒有給對方一點喘息的餘地,如同雪崩一樣的軍勢將前田軍擊潰。前田軍撤入本丸,一千五百的城兵只剩下三百餘人。

一切都如當初的計畫順利進行著,而後來事態的發展卻出乎成政的意料。儘管連兵糧倉庫也被奪去,但自末森城守將奧村助右衛門以下全部守軍仍以玉碎的覺悟頑強抵抗;尾山城(又名金澤城)中的前田利家收到急報後不顧眾臣的反對,立馬整軍出發救援。前田利家三千軍勢(一說二千五)在雨中急行軍,從背後奇襲佐佐軍,成政無可奈何只好向坪和山本陣撤退。決定成政、利家二人命運的關鍵一戰,成政徹底失敗了。

末森城合戰之後,成政率軍向南開進,佐佐、前田兩軍在加賀國北部的俱利伽羅山野發生激戰;同時,能登國內的前田軍開始反擊,攻略佐佐軍的勝山砦。10月23日,上杉景勝應秀吉請求,從越後出兵回響前田勢,成政方越中宮崎城、境城落城,上杉軍直逼滑川城下。然後因為進入冬季休戰期,上杉軍於各處放火示威後撤退。正當成政在越中陷入困境的時候,又一個壞訊息傳入了他的耳中——織田信雄與羽柴秀吉單獨議和了,憤怒的成政決定親去浜松城請求信雄、家康二人繼續作戰。 11月13日,正值嚴冬,成政抱著必死的覺悟率領家臣30餘人(一說百餘人)通過常願寺川、蘆峅寺、彌陀原、松尾峠、湯川谷,然後穿過獅子岳和鷲岳之間的佐良峠,經由五色原再翻越針之峠進入大町。這條路線是一條通往東海方向最短距離的“鹽道”,非冬季節是一條連線北陸和東海地方的商道,但從沒有人在冬季大雪封山的時候使用這條“鹽道”。最後,成政等人通過諏訪,於12月25日到達德川家康的浜松城,這便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さらさら越え”(大穿越?)。從北陸到東海,成政一行並不是盲目的橫越山區,他們由精通當地地理的蘆峅寺僧人協助,判斷氣候、制定周密的行進計畫。然而,更令人嘆服的是成政本人的勇氣,能忍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向渺無人煙的深山挺進。在當時,嚴冬季節的八山八谷以北被人們傳言居住著妖魔鬼怪,因此無人敢在冬季進入山區。不僅如此,群山本身也存在很多危險,山區內的積雪通常厚達18-20CM,雪崩也經常發生。“さらさら越え”是日本集體登山史上的最早紀錄,成政等人也被視為集體登山的先驅。

經歷了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可是成政卻沒有得到等價的回報,家康也於12月與秀吉議和、交換了人質。議和後的家康已經無意再戰,成政無奈之下,只能再次翻越群山回到越中。成政完全被孤立了,可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仍然在為來年的戰鬥積極準備著。(另一種說法是,成政此時已經意冷心灰,打算與秀吉議和,不過眾家臣堅持再戰。)

再次對決

翌年,天正13年(1585),成政與利家之間的對決再次展開,不過這一年中,佐佐方攻勢銳減,雙方在加越國境展開拉鋸戰。2月,前田軍首先發動攻勢,進攻越中礪波郡蓮沼城;3月,佐佐軍作為還擊,襲擊加賀石川郡鷹巢城;4月,前田軍進攻佐佐方鳥越城。4月14日,接受前田方調略的阿尾城主菊池武勝倒戈,惱羞成怒的成政命令神保氏張奪回阿尾城。6月24日,阿尾合戰,神保氏張、氏則父子率五千軍勢與前田慶次率領的兩千軍勢發生激戰,最後神保軍兵敗撤退。

7月間,成政通過家康向秀吉轉達自己的降伏之意,被秀吉拒絕了。不得已,成政只好加強領內防禦工事的修築,以示對抗決心。8月,平定了四國的秀吉接受利家的請求,開始越中平定,十萬大軍從加賀出陣。兵臨城下,自知毫無勝算的成政通過織田信雄再次轉達了自己的降伏意願。25日,秀吉同意了成政的降伏請求,不過要求成政切腹,在前田利家和織田信雄(還算有點良心)的懇求下,秀吉方才寬恕成政。最後,成政被沒收越中一國,其領地只剩下新川郡。

降伏後的成政離開富山城,隨秀吉進入大阪,然後成政被給予攝津國能勢郡一萬石的封地。成政的降伏,標誌著信長譜代眾中的反秀吉派被完全消滅。在一系列鞏固自身政權的措施出台後,秀吉入侵朝鮮和大明國的計畫浮出水面,而侵略朝鮮,就必須征服九州地方。正在這時,九州豐後國的大友家因為被島津家攻打,向秀吉請求援助。秀吉借這個機會,開始了九州攻略。

最後結局

天正15年(1587),秀吉統領20萬大軍從大阪出發,開始九州征討戰,佐佐成政率領小姓組五百人隨 軍出陣。秀吉直屬軍勢共1萬4千人,分為前備軍、脅備軍、後備軍和小姓組(一說成政所率小姓組隸屬於羽柴秀長部)。小姓組中除了成政,還有織田信雄、蜂屋賴隆等活躍於信長時期的武將,與其稱作“小姓組”,不如稱為“親織田軍”更合適。秀吉本陣軍勢從豐前小倉進入九州地方,經筑前、築後、肥後隈本南下薩摩川設陣,沿途原本依附島津家的地方豪族紛紛歸降。大軍壓境之際,島津義久將家督位讓與弟弟義弘,在成政等人的遊說下,島津家向秀吉表示臣服。九州征討戰結束,秀吉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統一了九州地方。

在回師大阪的途中,秀吉任命成政為肥後國主,入隈本城;原隈本城主城久基前往大阪待命。另外,秀吉把小早川隆景、黑田如水和森吉成等人都分封在九州。

成政雖然被提拔為一國大名,但是對於肥後其他國人眾,秀吉則保留了他們的領地。肥後的城主(國人眾)共有52人,他們之間因為血緣關係而團結一致,各自獨立統治著自己的領地,並不是完全隸屬於秀吉,就如他們在戰國時期一樣,在獨立自治的基礎條件上,哪方的勢力較強就投靠哪方。而秀吉此時已經計畫侵略朝鮮和大明,希望國內的戰亂能早日結束,更重要的是,秀吉的構想是從博多津派遣軍隊入侵朝鮮半島,肥後則成為了重要的後方補給基地。出於這些打算,秀吉對肥後國內的實際割據局面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是引起後來“肥後國人一揆”的根本原因之一。

鑒於肥後國的特殊地位,秀吉給成政下達了5條“制書”(統治方針):

一、按照秀吉的決定發放給肥後國人知行

二、3年不檢地

三、體察農民的疾苦

四、避免發生一揆

五、3年不用為中央政權(秀吉)的普請活動出力

當時的秀吉正在全國範圍內積極推行“兵農分離”和“太閤檢地”,卻對肥後國網開一面,秀吉對肥後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成政當然也應該明白其中關係,可是剛上任之際便違反秀吉下達的“制書”,開始實施檢地,令人不解。成政為什麼要實施檢地?有一種可能是,當時富山和大阪的佐佐家臣在得知成政肥後入國後,都迅速趕往肥後會合,一時膨脹起來的家臣團所需俸祿是一城之地無法負擔的,因此成政想依靠檢地來增加收入。

關係到自身利益,肥後國人眾也不會輕易讓步。隈府城主隈部親永對成政的檢地發出異議:“秀吉公保留肥後國人眾原來領地,我們沒有理由接受隈本城主佐佐成政的檢地要求。” 並且,隈部親永之子山鹿城主親安對成政採取敵視態度,開始籠城備戰。

格局圖 格局圖

天正15年7月初旬,肥後國人眾一揆爆發。佐佐成政首先進攻隈部氏,可是採取籠城策略的隈府城、山鹿城卻不是那么容易就攻克的。趁成政在外作戰,以甲斐宗立和菊池武國為中心的阿蘇家·舊菊池家聯合軍勢共約三萬五千人(其中大多是農民)包圍了隈本城。沒有成政留守的隈本城抵擋不住聯合軍的猛攻,當二之丸陷落,馬上就要落城之時,成政及時趕回來救援了。經過一番激戰,一揆軍勢終於撤退,成政進入城中。此後,一揆勢力仍然在各地籠城抵抗,絲毫沒有停息的跡象。9月,在大阪的秀吉收到肥後一揆報告後,為了避免波及鄰國,立刻動員小早川、黑田等九州、四國諸大名支援成政,徹底鎮壓一揆。同年12月田中城和仁氏降伏,從7月開始的肥後國人眾一揆終告結束。翌年,鎮壓軍在各地清剿一揆殘黨,根除一揆軍。肥後國人眾52人中的48人討死,其餘的也受到了處分。

天正16年(1588)2月,成政去大阪謝罪,秀吉只是讓他去尼崎隱居,同時派遣淺野長政等7人前往肥後調查。當淺野長政等人回到大阪復命、將一揆原因上報給秀吉的時候,秀吉卻不能再寬恕成政了。因為一揆的主要原因是成政違反了秀吉“制書”中的一條,實施檢地。5月14日,成政遵從秀吉的命令,在尼崎剖腹自殺,享年53歲。

辭世句為“この頃の 厄妄想を 入れ置きし 鉄缽袋 今破るなり”。

人物評價

相關材料 相關材料

縱觀成政一生,在信長身邊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作為,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他越中入國至末森合戰短短4餘年,之後便沒落了,即使被轉封肥後也無法再興。末森合戰前,有一個人與成政有著非常相似的經歷,那就是前田利家。成政與利家兩人在信長身邊都是馬回眾筆頭;越前時期又同為“府中三人眾”;織田家侵入北陸後,一個被封在越中,一個被封在能登,共同協助柴田勝家攻略北陸。末森一戰,原本一起出生入死、一起功成名就的戰友互舉刀槍,此戰成為了成政與利家兩人人生的轉折點。勝利的利家得到了大部分越中國,後來更是位居五大老,在豐臣政權中風光顯赫;戰敗的成政則險些喪命,封地從一國減至一郡,後來因為引發肥後一揆被問死罪。不過,末森合戰成就了利家的功名利祿,也成就了成政的人格形象.

某位高人在他的書作中寫到:“失敗英雄,因無事業可依附,而更見出色”、“此等人物乃被其所努力之事業拋棄在外,因而其全心全人格反而感得特別突出。”(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

佐佐成政墓 佐佐成政墓

或許有人會說成政不能算一個忠臣,因為在柴田勝家兵敗身死之後,成政選擇了議和降伏;後來,又因為無視天下人秀吉的命令實施檢地。沒錯,成政的確沒有效忠過勝家和秀吉,從來都只是把他們當作同僚而已。因為由始至終他只忠於一個人,那就是信長。板蕩識誠臣,信長死後,家中的各重臣紛紛忙於爭奪權利領地,信長的子孫多被用來當作政治籌碼。那些先前拜服於信長腳下的家臣,對信長無論是敬佩也好、畏懼也好,總之沒有幾人會把那種忠心花費在那些沒有實力的信長後裔身上。可是成政卻不同——末森合戰前,成政已經與秀吉議和,保住了自己越中的領地,原本可以安安穩穩的經營越中一國,可是後來卻因為無法拒絕故主遺孤的請求而再次陷入困境。成政一定很清楚,與德川·織田聯軍結盟,就意味著從強勢的一方跳到弱勢的一方,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忠於織田家,使自己從人生事業的最高峰跌了下來。加上成政“さらさら越え”的壯舉、德川家康等人的過河拆橋,最終成就了他悲劇角色的形象。

在肥後國他的眾多家臣投奔他的時候,他本有四種方法可度過無法收地稅的危機1.遣散部分家臣2.讓家臣減俸3.向商人和其他大名借錢4.違反豐臣秀吉給成政下達了五條“制書”徵稅,很明顯徵稅是最不利的。但是身為武士的他不願意傷害生死與共的家臣,是為其對家臣的義;也不遠放下尊嚴去想商人和那些織田的叛徒借錢,是為其對織田武士身份的忠誠,成政做了最錯誤的選擇,但是和見利忘義拋棄織田的織田舊將又或是謀取主公天下的豐臣秀吉,成政都無愧於武士之名。

身處毫無忠義可言的亂世,卻始終執著於自己的小忠小義,而自身才能也僅能治國不足以平天下,只得甘受背叛、任人擺布。這或許就是成政被一些日本學者稱為“悲劇知將”的原因。

遊戲角色

出自遊戲【戰國魔奸】

佐佐 成政 (さつさ なりまさ)

織田家的精英部隊 ·“黒母衣眾(くろほろしゅう)” 的一員。

屬於蛇類魔物。與“黑母衣眾”的首領·河尻秀隆一樣、對於城內的入侵者會將他們毫不留情的慢慢折磨致死。

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

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將領(二)

日本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有不少名將,來盤點一下。
雨森彌兵衛
覽十藏
三好伊三
海野六郎
前田玄以
根津甚八
日比野清美
日根野弘就
長井衛安
竹越尚光
六田氏
延澤氏
成生氏
長靜氏
盾岡氏
尾花澤氏
飯田氏
天童氏
林平六
吉原又兵衛
中山是非之助
伊達輿兵衛
門奈左近右衛門
渡邊金大夫
戶川秀安
岡利勝
寺本生死之助
桃井贊岐守
毛利上總介
柴橋大力之助
永井丹波守
高野大膳
高梨政賴
神藤出羽守
唐崎左馬之介
飯盛攝津守
荒川伊豆守
河合吉統
小泉長利
前波景定
朝倉景連
匹田文五郎
吉懸氏
滿賀野氏
堀山氏
小泉氏
岡村氏
臼木氏
稻垣氏
諏訪賴忠
小笠原忠實
正木時茂
木曾義昌
山岸光信
八居國清
松山正定
船木義久
林道政
所信國
竹中半兵衛重治
竹越守久
高橋治平
小彈正國家
中野又兵衛一安
下方左近貞清
岡田助左衛門重善
佐佐隼人正政次
佐佐孫介勝重
織田造酒丞信房
織田孫三郎信光
村山黨
私市黨
別府氏
成田氏
小幡昌盛
牛尾幸清
甘利虎泰
多田滿賴
十時連貞
橫田高松
足利義輝
尼子敬久
尼子豐久
南天坊天海
尼子國久
戶澤盛安
原虎胤
名古屋山三郎
新納忠元
天野隆重
大平
小幡虎盛
兒玉就忠
菅正利
福原貞俊
馬場信房
大久保長安
氏家卜全
鬼小島彌太郎
溝尾茂朝
稻井教業
吉岡長增
速水守久
百武賢兼
高山重友
猿飛佐助
後藤信康
三好清海
長船貞親
本庄繁長
直江景綱
古田重然
小山田信茂
土屋昌次
淺野長政
由布惟信
平野權平長泰
片桐助作且元
森長可
飯田覺兵衛
大久保忠佐
富田
波多野宗高
生駒正親
本山
鳥居忠廣
長宗我部
渡邊勘兵衛
赤尾清綱
真田幸隆
高木清秀
不破光治
溫井總貞
長續連
松平康忠
和田惟政
齋藤朝信
大道寺政繁
磯野員昌
橫山喜內
鳥居元忠
松田誠保
大野治房
立原久綱
羽柴秀吉
那須氏
井上元兼
志道廣良
桂元澄
吉見正賴
國司元相
口羽通良
金地院崇傳
後藤又兵衛基次
松野重元
木下昌直
江里口信常
堀秀政
望月六郎
霧隱才藏
村上義清
鈴木重秀
板垣信方
原昌胤
高坂昌信
穴山信君
武田信廉
武田信繁
長宗我部盛親
山縣昌景
內藤昌豐
可兒才藏
稻葉正成
崛尾吉晴
吉弘監理
增田長盛
長束正家
毛利勝永
富田重政
大谷豬之助
飯富虎昌
尼子誠久
吉川元春
豐臣秀次
島左近
細川忠興
堀尾吉晴
安東家忠
加藤虎之助清正
松本
母里友信
後藤基次
佐竹義重
大寶寺義氏
織田信秀
渡邊守綱
小早川隆景
宇喜多秀家
佐久間信盛
池田輝政
井伊直政
赤井直正
大久保忠世
保科正俊
明石全登
秋山信友
薄田兼相
片倉重長
母里太兵衛友信
海北綱親
龍造寺隆信
長野業正
吉良
木村重成
平岩親吉
游佐續光
內藤正成
土佐一條氏
柿崎景家
高阪昌信
稻葉一鐵
安藤守就
高橋紹運
十河一存
北條綱成
山本勘助
柴田勝家
松永久秀
明智光秀
服部半藏
山中鹿之介
本多重次
真田昌幸
酒井忠次
齋藤道三
最上義光
伊達政宗
神原康政
毛利輝元
上衫謙信
前田利家
本多忠勝
瀧川一益
真田幸村
九鬼嘉隆
今川義元
島津義弘
長宗我部元親
武田勝賴
直江兼續
蒲生氏鄉
織田信長
武田信玄
陶晴賢
上泉信綱
毛利元就
加藤清正
北條氏康
佐佐成政
石田三成
德川家康
立花道雪

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

像中國一樣,日本的歷史上也有戰國時期。今日多數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那時中國已經是明朝。在日本戰國時期,也湧現出不少有名的將領,來一起盤點一下吧。

立花道雪
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
佐佐成政
北條氏康
加藤清正
毛利元就
上泉信綱
陶晴賢
武田信玄
織田信長
蒲生氏鄉
直江兼續
武田勝賴
長宗我部元親
島津義弘
今川義元
九鬼嘉隆
真田幸村
瀧川一益
本多忠勝
前田利家
上衫謙信
毛利輝元
神原康政
伊達政宗
最上義光
齋藤道三
酒井忠次
真田昌幸
本多重次
山中鹿之介
服部半藏
明智光秀
松永久秀
柴田勝家
山本勘助
北條綱成
十河一存
高橋紹運
安藤守就
稻葉一鐵
高阪昌信
柿崎景家
土佐一條氏
內藤正成
游佐續光
平岩親吉
木村重成
吉良
長野業正
龍造寺隆信
片倉重長
薄田兼相
秋山信友
森長可
保科正俊
大久保忠世
赤井直正
井伊直政
池田輝政
宇喜多秀家
佐久間信盛
小早川隆景
渡邊守綱
大寶寺義氏
織田信秀
堀尾吉晴
佐竹義重
母里友信
菅正利
松本
安東家忠
島左近
細川忠興
豐臣秀次
飯富虎昌
吉川元春
尼子誠久
富田重政
大谷豬之助
毛利勝永
長束正家
增田長盛
吉弘監理
可兒才藏
長宗我部盛親
稻葉正成
鈴木重秀
內藤昌豐
山縣昌景
海北綱親
武田信繁
武田信廉
穴山信君
高坂昌信
原昌胤
板垣信方
明石全登
村上義清
霧隱才藏
望月六郎
堀秀政
富田
和田惟政
波多野宗高
溫井總貞
飯田覺兵衛
大野治房
齋藤朝信
高木清秀
長宗我部
高山重友
本山
成松信勝
百武賢兼
江里口信常
淺野長政
古田重然
真田幸隆
桂元澄
後藤信康
立原久綱
鳥居元忠
土屋昌次
小山田信茂
松田誠保
直江景綱
本庄繁長
長船貞親
三好清海

羽柴秀吉
猿飛佐助
磯野員昌
後藤又兵衛基次
足利義輝
牛尾幸清
正木時茂
速水守久
柴橋大力之助
寺本生死之助
鬼小島彌太郎
前田玄以
戶澤盛安
三好長逸
橫田高松
馬場信房
多田滿賴
甘利虎泰
名古屋山三郎
小幡昌盛
成田氏
別府氏
私市黨
村山黨
織田孫三郎信光
織田造酒丞信房
佐佐孫介勝重
佐佐隼人正政次
岡田助左衛門重善
下方左近貞清
中野又兵衛一安
小彈正國家
高橋治平
竹越守久
竹中半兵衛重治
所信國
林道政
船木義久
松山正定
八居國清
山岸光信
木曾義昌
吉岡長增
小笠原忠實
諏訪賴忠
臼木氏
岡村氏
小泉氏
堀山氏
滿賀野氏
吉懸氏
匹田文五郎
朝倉景連
前波景定
小泉長利
河合吉統
荒川伊豆守
飯盛攝津守
唐崎左馬之介
神藤出羽守
高梨政賴
小幡虎盛
永井丹波守
氏家卜全
毛利上總介
桃井贊岐守
南天坊天海
岡利勝
戶川秀安
渡邊金大夫
門奈左近右衛門
伊達輿兵衛
中山是非之助
吉原又兵衛
林平六
天童氏
飯田氏
尾花澤氏
盾岡氏
長靜氏
成生氏
延澤氏
六田氏
竹越尚光
長井衛安
日根野弘就
日比野清美
根津甚八
原虎胤
海野六郎
三好伊三
覽十藏
尼子國久
稻井教業
大久保長安
穴山小助
由利鐮之助
大平
松島淡路
松島式部
大西氏
神西三郎左衛門
佐久間盛政
三澤為幸
米原綱寬
植田稻葉之助
熊谷新右衛門
青木一重
丸目藏人佐長惠
柳生但馬守宗嚴
穴澤淨賢
中村一氏
早川鮎之助
馬井汲之助
馬路走之助
伊勢北田氏
蒲生賢秀
飛彈姊小路氏
天野康景
高力清長
牛岡草之助
三好政康
三枝守友
岩成友通
池田勝正
伊丹親興
牛飼糖右衛門
田結莊是義
太田垣輝信
垣屋續成
玉井氏
奈良氏
八木豐信
豬俁黨
竹腰正信
兒玉黨
丹黨
西黨
牛田鋤右衛門
橫山黨
橫山長知
齋藤久右衛門利信
鎮目半次郎惟明
什左次右衛門久正
戶田半平光正
中山助六郎照守
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
揖斐光親
秋山逢殿助
大澤備後
栗原內記
長嶋因幡
福島嘉兵衛
真下下野
松本九郎兵衛
芥川能登
小曾根築後
高草木筑前
長阪信政
松木左馬頭
蓑田出雲守
馬飼舍人
馬川渡之助
蓑田紀伊助
馬冢登之助
馬山翔右衛門
馬木彥右衛門
牛井谷右衛門
蓑田信濃入道
松平康忠
宮原內記
牛川飛右衛門
牛田源五兵衛
宮原縫殿助
牛尿踏右衛門
牛引夫兵衛
赤穴光清
村山越前守
熊野久家
松田憲秀
三刀屋久扶
馬來氏
大道寺政繁
遠山綱景
溝尾茂朝
秋上伊之助
米津常春
渡辺守綱
鳥居忠廣
高橋渡之助
大久保忠佐
金地院崇傳
深田泥之助
橫道兵庫之助
赤座隼人
谷崎忠右衛門
上阪左文
生駒彌五左衛門
阪源次郎
安藤將監直重
上阪源之丞
本多三彌正重
橫山喜內
林五郎左
上野田主計頭
儀俄忠兵衛
後藤喜三郎高治
蜂屋貞次
大野木國重
野村定元
三田村休俊
織田因幡守
織田藤左衛門
島津三郎左衛門義久
崛尾吉晴
島津又四郎義弘
島津又六郎歲久
島津又七郎家久
笠原康勝
多目周防守
富永右衛門尉
北條綱高
小森三郎右衛門
西條義忠
森村清秀
生駒正親
信田隆生
屋代道齋
鹽崎八郎
五加重成
松野重元
山中鹿之介鹿
朝倉藤十郎宣政
石川高清
高阪范重
宍甘太郎兵衛
新納忠元
香西佳清
能勢賴吉
馬場職家
臼杵監速
真壁氏乾
今道純近
大村純辰
朝長純基
朝長純盛
藤崎純久
荒蒔式部
宮原純房
渡邊純綱
東宮民部
奧野越前守
不破光治
伊丹總堅
長續連
島信生
石井生札
游佐宗円
平總知
三宅總廣
下村生運
粟井正晴

岸本惣次郎
辻小作
谷衛友
中黑道隨
丹羽山城
渡邊勘兵衛
國富貞次
香宗我部
黑田利高
黑田利則
安芸
津野
黑田直之
後藤基次
天野貞有
黑田利隆
堀正儔
益田正親
野村佑勝
野口一成
久野重勝
石川忠輔
小河信章
桐山信行
林直利
吉田長利
村田吉次
竹森次貞
衣笠景延
三宅家義
毛屋武久
原種良
佐世
植村新六
平田
內藤義清
加藤輿右衛門
加藤右馬允
加藤清兵衛
龍造寺又八
莊林隼人
貴田孫兵衛
吉村吉左衛門
山內甚三郎
九鬼四郎兵衛
天野助左衛門
木村又藏
森本義太夫
相場國信
衣斐光兼
齋藤主水
岩手道高
輕海光顯
國枝正則
郡家光春
小柿長秀
赤星太郎兵衛
林藤助
福島市松正則
加藤虎之助清正
加藤孫六嘉明
肋阪甚內安治
片桐助作且元
平野權平長泰
糟屋右衛門尉武則
由布惟信
十時連貞
高橋駿河守
高野大膳
赤尾清綱
後藤秀勝
近藤貞治
平井定武
三雲成持
目賀田綱清
佐世種常
富田滋実
平田盛范
松本舜輔
雨森彌兵衛
母里太兵衛友信
芝山宗綱
井上之房
瀨田伊繁
牧村利貞
栗山利安
黑田一成
東織部
木下昌直
後藤賢豐
進藤賢盛
東主馬
東四郎左衛門尉
伊東長次
中島氏種
口羽通良
福原貞俊
赤川元康
粟屋元親
桂元忠
伏木久內
國司元相
兒玉就忠
穴戶隆家
吉見正賴
天野隆重
野野村吉安
志道廣良
粟屋元秀
赤川元助
熊谷信直
粟谷元親
井上元兼
飯田元親
渡辺左衛門
蘆野氏
伊王野氏
大關氏
大田原氏
千本氏
那須氏
福原氏
東縫殿助
堀田盛重
尼子豐久
尼子敬久
菅谷長賴
長谷川秀一
福富秀勝
真野賴包
矢部家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