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改戶

馬改戶

馬改戶,1928年出生於陝西彬縣。擅長雕塑。1953年畢業於當時的西北藝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58年從中央美術學院雕塑訓練班畢業,之後便一直任教於西安美術學院,歷任雕塑系系主任、教授等職務。

基本信息

生平

馬改戶幾十年如一日地勤奮耕耘,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位優秀的雕塑家,為新中國的雕塑殿堂增添了許多珍貴的藝術佳作。 1956年,在學習蘇聯經驗的風氣中,文化部聘請了蘇聯雕塑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克林杜霍夫在中央美院成立了雕塑訓練班,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講師、助教。馬改戶便是其中的一員。

主要作品

絲綢之路群雕

1987年,是絲綢之路開創2100周年,為讓後人們將古人開創絲綢之路的艱辛壯舉銘記於心。從1984年起,西安美院雕塑系教授馬改戶受西安市政府委託,歷時3年時間,設計創作了大型紀念性雕塑“絲綢之路群雕”,並用花崗岩放大刻制,最終在大慶路西端寬闊的綠化帶中落成。因為,這裡曾經是唐代長安城著名的西門——開遠門遺址,絲綢之路真正意義上的原點。據介紹,古時的開遠門與皇城“安福門”相連,西有通往西域的大道,是長安旅人、西域客商們西出陽關的必經之路。

這組群雕長55.9米,寬3米,刻畫和表達一隊來往於絲路中途的中外混合的駱駝商旅。在這隊商旅中,包括3個唐人、3個波斯人、14匹駱駝、3條狗、2匹馬。石雕材質選用陝西關山的花崗岩石料,石質古樸典雅,線條蒼勁有力。

老羊倌

《老羊倌》是馬改戶早期的一件代表性作品。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已顯露出獨特的藝術視角與卓越的藝術天賦。這件創作於1958年的作品,是作者兩年多學習的總結。克林杜霍夫說過:“蘇聯藝術家的創作活動是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為基礎的。高等藝術院校有責任幫助未來的藝術家掌握這一創作方法。”基於這一原則,這位蘇聯專家要求他的中國學生們熟悉生活並真實地描寫生活。所以馬改戶就在這幅作品中表現了他的家鄉陝北農村的羊倌形象。克林杜霍夫對它的評價是:“屬於風俗雕塑,作者提的任務很明確,也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50年代,由於受到前蘇聯雕塑的影響,食洋不化的結果使許多作品有著概念傾向,在同一類題材中,人物的動態以及道具往往會大同小異。而馬改戶創作的一幅《老羊倌》,既沒有表現工余喝水和手拿麥穗的造型,也沒有紀念碑式的英勇救義的場景,而是選擇了一個日常的生活場景。老羊倌任斜披一件皮襖,低頭注視著抱在懷中的小羊,依偎在他懷中的小羊,似乎又在不停的呻吟。腳邊昂首的老羊或許是小羊的媽媽,緊緊地盯著自己的孩子。在整件作品中,人與羊通過視線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生動傳神,不落俗套,真正體現出藝術來源於生活的精神。

三原于右任

真正的藝術家在藝術上總是不斷探索,不停進取的。在這之後的創作中,通過對中西雕塑語言的進一步學習與借鑑,馬改戶在藝術語言上不斷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一創作於八十年代的木雕作品《三原于右任》,體現出作者在藝術生涯中一個巨大的飛躍,也展現了中國當代雕塑藝術逐步擺脫外來影響,追求自身個性的新氣象。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生於陝西三原,曾以鮮明的立場和潑辣的文風,大力宣傳民族主義進步思想,鼓勵民眾起來革命。他追隨孫中山,擁護國共合作。“西安事變”後,擁護聯合抗日。抗戰期間,他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被周恩來贊為國民黨內的有識之士。1964年病危時還寫下詩句表達懷念故土和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作品特點

作品不同於一般的寫實性頭像,而是採取半抽象化的寫意手法,刻劃了人物的面部,面部以下的部分則通過鬍鬚的過渡與木材本身的形態融入一體,其寓意之深,構思之巧令人讚嘆。它既體現了當代雕塑語言的特色,也透露出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獨有的神韻。可謂當代雕塑領域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中外著名雕塑家

雕塑家指經過一定塑造專業訓練具有一定專業造型能力的雕塑工作者,專業意指專以塑造為主要創作手法的藝術家。現在讓我們來盤點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雕塑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