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馬振撫鄉,東南距唐河縣城27公里。全鄉轄24個行政村,223個自然村,337個村民小組,人口5.1萬,面積161.8平方公里,耕地11.5萬畝,山場面積10.5萬畝。 1921年始設馬振撫鄉屬畢店區。1983年馬振撫公社改為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地處秦淮氣候分界線,兼具南北之優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主產小麥、玉米、水稻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馬振撫,明代曾有馬姓鎮撫官住此,後聚落漸大,人多興集,稱馬振撫店。明清時期屬唐縣。

1913年屬沘源縣,1921年設馬振撫鄉,屬畢店區。

1923年屬唐河縣,1931年設聯保,1947年設馬振撫鄉,屬唐南縣祁儀區。

1949年3月併入唐河縣。

1956年置馬振撫中心鄉,1961年建馬振撫人民公社,屬祁儀區。1968年撤區,將牛寨公社併入馬振撫公社。

1983年馬振撫公社改為馬振撫公鄉。

行政區劃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東南距唐河縣城27公里,全鄉轄24個行政村,223個自然村,337個村民小組,人口5.1萬,面積161.8平方公里,耕地11.5萬畝,山場面積10.5萬畝。

下轄行政村:馬振撫村,姚湖村,郭橋村,關地村,前莊村,姚崗村,栗棚村,八里沖村,牛寨村,雙河村,郝莊村,胡營村,簡莊村,賈莊村,冷近溝村,李莊村,二烈村,綿羊山村,下沖村,逯崗村,上劉莊村,太章村,王莊村,南陽油田雙北東區。

地理環境

地理

馬振撫鄉東南距唐河縣城27公里,面積161.8平方公里,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分山區、丘陵和平原三個部分。山區丘陵地帶屬桐柏山余脈,最高處海拔660米,總面積80平方公里,占全鄉總面積的51%。

氣候

馬振撫鄉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00-950毫米,無霜期233天。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自然資源

耕地11.5萬畝,山場面積10.5萬畝。

境內有常年河流兩條:三夾河自東北部雙河、牛寨村入境,流經該鄉胡營村東部和賈莊、冷近溝村北部邊緣,西經昝崗鄉等注入唐河,境內河段長約8公里。

河南油田稠油腹地的生產、生活區在該鄉雙河、郝莊村委。

人口民族

人口5.1萬,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

經濟概況

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在雙河和馬振撫兩個集鎮。雙河集鎮位於雙河油田腹地,南陽至信陽的312國道穿鎮而過,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塑膠製品業和麵粉加工業兩大集團,植物油加工、食品加工和口杯廠生產比較發達,是一個繁榮的商貿中心。馬振撫集鎮是鄉政府所在地,居於全鄉中心,集鎮的東南隅2公里處是秀麗的虎山水庫和虎山遊覽風景區。集鎮內商賈雲集,形成了服裝、布匹、農資、瓜果、畜禽交易、蔬菜等專業市場,同時又是農副產品和藥材交易的集散地,集市客流量1-1.6萬人次,年商品零售額達到1540萬元。

馬振撫鄉農業資源豐富,生產科技含量高,產品質地優良,尤以桅子生產是唐南重要的生產基地,水稻的高產開發鄉之一,小麥、棉花、花生、芝麻的種植業更為發達、畜牧業已形成了以養黃牛、豬、羊等為主的養殖基地。

該鄉是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的梔子原產地,全鄉現已發展連片生態梔子林7.5萬畝,規模巨大,堪稱“中原梔子第一鄉”,亞洲最大的螺旋藻養殖基地位於該鄉牛寨、胡營村委。

社會事業

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

2012年11月2日,唐河縣虎山湖養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設計床位110個,各類基礎設施齊全,非常適合老人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風景名勝

石柱山森林公園

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

石柱山森林公園位於唐河縣城東35公里處馬振撫鄉境內,山體東西走向,長約40公里。山頂有兩塊大石屹立如柱,高約14米,故稱“石柱擎天”,為唐河縣八大景之一。柱有環痕,舊縣誌載,系大禹導淮治水繫舟處。和蚌獻瑞,鷹視蒼穹,平湖醉春,金蟾祈福等景點雄、險、秀、奇、幽五景兼備,是修身養性的綠色世界,娛樂健身的天然養吧。

虎山湖風景區

馬振撫鄉 馬振撫鄉

虎山湖風景區位於唐河縣城東南25公里的馬振撫鄉境內,從312國道沙河鋪段修建的旅遊專線公路可直達該景區,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地處群山懷抱之中,控制流域面積19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一座中型水庫。行船蕩舟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但見兩岸奇峰秀石,碧水長天一色,鷺鳥翔集翠鳴,梔香隨風襲來,夾峙之處如游灕江,似進三峽;開闊之處美若西湖,韻如洞庭,是一片讓人留戀的水中世界,是一泓讓人心儀的水上樂園!

九龍湖風景區

唐河縣馬振撫鄉九龍湖風景區,是省級水利風景名勝區。

著名人物

羅長奇、楊天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