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繡

馬尾繡

水族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被稱為刺繡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

溯源

馬尾繡背帶馬尾繡背帶

水族馬尾繡的起源已不可考,主要產品形式有馬尾繡背帶和馬尾繡花鞋等。四川成都織繡和其他民族的刺繡技藝也用馬尾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將之用於背帶等繡品。

馬尾繡來歷傳說之一:龍女見水家妹子坐在沙灘上繡花,也想來湊熱鬧。她隨手捉來一條魚,吹一口氣使之變成白馬,跨上它來到水家姑娘中間,扯下幾根馬尾作絲線,與姑娘一起繡起花來,水家姑娘們驚嘆這位來客手藝好,請她傳授繡花新方法而流傳至今。

水族馬尾繡工藝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技藝與方法。第一步先取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使之成為類似低音琴弦的預製繡花線。第二步再將這種白絲馬尾芯的繡線盤繡於傳統刺繡或剪紙紋樣的輪廓上。第三步用7根彩色絲線編製成扁形彩線,填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第四步再按照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繡出其餘部分。

發展情況

馬尾繡背帶馬尾繡背帶

目前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境內有大量的水族婦女掌握精湛的馬尾繡技藝,她們多以個體經營的模式銷售馬尾繡產品。儘管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馬尾繡逐漸從單純手工藝品向旅遊產品以至藝術品轉化,逐漸出現馬尾繡工廠及公司,接收國內外企業訂單,但由於馬尾繡使用功能不斷弱化,缺乏創新,製作工藝複雜,價格昂貴,掌握馬尾繡技藝的多為中老年婦女,現代水族姑娘受審美觀念影響不願學習馬尾技藝,機械刺繡衝擊市場等原因導致馬尾繡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