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光

馬宏光,主任醫師,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基本信息

簡介

馬宏光 副主任醫師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20年,對於普外科各種疾病具有豐富經驗。

詳細介紹

主要擅長各種疝氣的治療,受過系統的疝氣專業培訓,對於各種疝氣有深入的研究,掌握各種疝氣的當代最新治療方法。針對腹股溝疝、臍疝、股疝及造瘺口旁疝等,開展的新型微創化的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巨大切口疝的腔內修補術,達到微創化和專業化水平。

疝氣專業特色

疝氣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約占1~5‰,而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達11.65%,據統計我國目前有疝氣患者約350萬。疝氣是腹壁的物理缺損,手術修補是治療疝氣的唯一方法。傳統的手術縫合方法,有一定效果的,但術後復發率達4%-10%。疝氣手術隨著醫學和科技的發展,許多傳統的手術方案已逐漸被更新淘汰。近年來疝氣學專業發展迅速,疝氣治療已經成為專業化非常強的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不斷出現,新的無張力修補手術就達十幾種,使得疝氣手術治療日趨合理,向著微創化和專業化發展。馬宏光副主任醫師接受過正規的疝氣專科培訓,專心致力於疝氣治療領域,掌握各種最先進的疝氣治療方法,相繼開展的Lichtenstein修補術,Rutkow修補術,Trabucco修補術,Gilbert修補術,Kugel和millikan修補術等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可以根據病情需要,採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選擇最合理的手術方式。現代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大多可以在局麻下進行,無需禁食水,無需灌腸,無需下尿管,局麻手術術後即可進食。術後抗炎2-3天,即可出院,甚至可以達到“日間手術”。另外針對巨大切口疝,採用新型腔內疝修補手術,術後復發率僅為傳統手術方法的1/10,效果尤為突出。對於臍疝、白線疝、造瘺口旁疝,開展的sub lay和 under lay手術方式,也較傳統方法復發率也顯著降低。我們奮鬥的目標就是“手術的最大化和創傷的最小化”,即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治療,同時也要使得手術的創傷減到最小,為廣大患者提供一流的微創化和專業化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