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壽民

馬壽民

馬壽民,男。1962年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中國畫研究院等單位收藏。

基本信息

新疆軍區俱樂部幹事

簡介

1982年至1987年烏魯木齊軍區後勤部文書1988年至1991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政經專科學習,1992年至1993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1994年至1996年博樂軍分區政治部幹事,1997年至1999年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科畢業,2000年至今任新疆軍區俱樂部幹事。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新疆軍區專職創作員。

作品發表

馬壽民 馬壽民

《美術》、《國畫家》、《中國畫家》雜誌、《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家報》等報刊,香港出版《馬壽民作品選》。

獲獎作品

馬壽民同志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他的作品入選《當代書畫篆刻辭典》、《當代書畫家真跡大博覽》一書。《還我家園》、《帕米爾之夜》被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親人》、《數點良禽啼哭飢》獲總政治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抗洪英雄贊”一等獎;馬尼拉國際書畫大展“國際文化交流精英獎”等。

作品特點

馬壽民同志自畢業分配至新疆軍區從事專職創作以來,他對火熱的現實主義生活有著難以名狀的激情,他注重從精神上追求,對自然的崇拜和真誠,他用自己對生活真情實意的感受,對寫實人物畫獨特的見解,用線條表現自然與生命之主題,用墨塊表現西部強悍、粗糲與野性,以及天山南北新疆人樸實強健的形象,他注重畫面的濃、淡、乾、濕及線條的粗、細、長、短和畫面整體黑白灰的關係,達到人物和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正因為此,使這位和平時期的軍人軍事畫家走出了他那獨特的寫實人物畫之路。

汕頭市第一中學校長

個人資料

馬壽民 馬壽民

姓名:馬壽民

出生年月:1954年4月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個人履歷

1982年1月華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82年1月參加教育工作,1993年11月評聘為中學政治高級教師;1991年8月任汕頭金山中學教務處副主任,1994年8月任汕頭金山中學教科室主任,1995年8月任汕頭金山中學副校長,1998年1月任汕頭華僑中學校長,2004年8月任汕頭市第一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

獲得榮譽

1998年被市政府授予“汕頭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汕頭市創建文明單位積極分子”稱號和“汕頭市優秀校長”稱號,2001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全國教育統一考試先進工作者(主考)”,2003年被市總工會授予“支持工會工作模範領導”稱號,被省教育廳和省委教育工委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分子”稱號;2005年被汕頭市委、市政府授予“汕頭市名校長”稱號;現為市第九次黨代會代表、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治校工作

治校在工作中,馬校長一直堅持務實作風,深入基層,深入教學第一線。堅持每天必巡課堂,到各處室、年級組與幹部、教職工交談,了解基層情況,傾聽民眾心聲;每周必聽課,了解教師個人教學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每學期必分析各班考試情況,從巨觀上掌握學校教學質量的變化。在治校過程中,注重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為教職工辦實事。一方面,工作上嚴格要求教職工,另一方面,在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上,儘量給教職工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問題。

在治校過程中,堅持依法治校。1999年汕頭華僑中學被市定為依法治市試點單位,這是全市教育系統第一所學校。藉此契機,馬校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學校原有的規章制度收集、修訂,使學校管理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努力使治校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為了保證幹部隊伍的生機活力,1999年接受市教育局的安排,率先在市教育系統中,實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將一些優秀教師推上領導崗位,讓個別不稱職的中層幹部淘汰或調整。這項工作在校內、校外都引起很大震動,也獲得很好評價。

在領導作風上,馬校長強調黨的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不搞家長制,堅持集體領導,分工合作。日常常規工作由各分管副校長負責,大事由校長辦公會議或黨總支委員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本人分管的工作也不例外。在工作作風上,作為一校之長,並不是只停留在對副職及中層幹部的指揮和聽匯報上,而是經常親力親為,靠前指揮,深入第一線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

2004年8月任汕頭一中校長以來,馬校長明確提出辦學思路,並制定汕頭一中未來五年的長遠發展目標和未來一年的工作計畫,把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納入科學規劃中。在領導體制上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及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作了明確的工作分工。在工作分工上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並形成監督機制。把比較敏感的人事權、財務權、招生權分別由不同的班子成員負責,並都受到監督,都向校長辦公會報告。在學校行政工作程式上,強調集體領導,明確學校最高行政權力機構是校長辦公會,每周一上午召開校長辦公會,班子成員相互通報工作情況,重大事情集體討論,並作決策;每周三上午召開行政幹部會,通報、協調各部門工作,貫徹落實校長辦公會的決策。在學校工作中心上,明確以教學為中心,各部門必須服務於教學中心工作。

為了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馬校長首先從考試制度改革入手,逐步打新局面。他明確要求,基礎年級的年級統一考試必須實行隨機編排考生座位,統一密封試卷並嚴格執行流水評卷程式的制度。考試改革提高了卷面成績的評估參考價值,對教學評估和教學計畫的修訂及調整起到積極的作用。考試改革制度深受師生和家長的好評。

為了進一步打造汕頭一中名校品牌,馬校長抓住汕頭一中百年校慶的契機,提出在確保正常教學秩序不受影響情況下,辦大辦好校慶活動,以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通過汕頭各家媒體(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汕頭都市報、汕頭電視台、汕頭廣播電台)報導宣傳汕頭一中辦學成績以及發布校慶信息,收到良好宣傳效果。校慶日,成功舉辦新校區奠基典禮和慶祝大會。邀請了省教育廳主管領導和市委書記等一批省市領導和汕頭各級各部門領導,以及歷任老校長、有名氣老校友參加兩項慶典活動,給校友們和汕頭各界人士,汕頭市民留下良好印象,活動取得比預期還要好的效果。校慶期間,圓滿完成了汕頭市政府外事部門交給我們的一項外事任務,接待了日本大阪府立和泉高級學校友好代表團,為汕頭市和日本岸和田市的友好往來做出貢獻,也擴大了學校在海外的知名度。

他積極主動,推動新校區建設的進展。在設計方案上廣泛徵求教職工、學生、離退休校長教師以及校友意見,進行合理的匯總、整理、修改、完善,並向上級反饋,力圖把新校區設計成最合理、最漂亮和最實用的學校。在新校區建設上,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各個環節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進行“陽光作業”,學校主動與市人民檢察院聯繫共建“兩滿意工程”,保證新校區建設在各方面監督部門的監督下健康進行。一中新校區於2006年2月1日正式動工,12月18日舉行落成典禮,2007年3月20日正式進駐。一中新校區已成為汕頭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中新校區的辦學規模為72個教學班,可容納4000名內宿學生,這標誌著將為汕頭學生提供更多的優質學位,為汕頭市普及高中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了提高汕頭一中生源質量,結合汕頭高中教育擴大招生的形勢發展,馬校長抓住時機,積極推動汕頭一中招生宣傳。通過一系列招生宣傳、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就任汕頭一中校長以來,馬校長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正如他自己在一中教師代表大會上所講的:“我知道,一中校長的擔子太重了,‘第一’本來就夠重了,再加上擴建新校區,辦成兩個校區的、走讀內宿兼容的、特大規模的重點中學,擔子實在太重了。但是,既然組織上信任我,把我安排在汕頭一中校長崗位上,我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我願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黨把我擰在哪裡,就在哪裡閃閃發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