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邑

香邑

香邑因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在此上香祭祖而得名,現位於山西侯馬市鳳城鄉。香邑村現在主要的經濟支柱是種植蔬菜、花卉、中藥材,早在1996年香邑村就帥先進入了“小康村”行列。現在開發建設了香邑湖旅遊風景區,帶動和促進侯馬經濟的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侯馬市鳳城鄉香邑村,位於澮河二庫北岸,北鄰林城村,西鄰大運公路,東與河東村、南與金沙村隔河相望。

歷史

相傳,香邑村在春秋時期是晉國國君上香祭祖的地方(一說是晉文公重耳上學的地方),故名香邑。相傳後世各朝代在曲沃為官者,上任後要到這裡拜祭。
香邑村,清光緒年間屬曲沃縣楊林里;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一區。香邑時有85戶,男213丁,女183口;2000年香邑有372戶,491口人,耕地123.02公頃,人均收入2951元。
香邑村象一隻展翅的鳳凰:村北門外的的關帝廟是鳳頭,東堡和西堡是兩個翅膀,張家山是鳳尾。由於澮水自東到這裡彎曲向南,拐了一個灣子再向西去,隨著歲月的流逝,澮河水已經把東邊的半個村子涮掉了。傳說由於張家山上人沾了香邑的脈氣,張家山的人就發了。後來香邑人在村南立了照壁,切斷了風脈,張家山的人就衰落了。
村北門外,原有關帝廟,廟院內,北面有九間獻殿,關公塑像居中,東面、西面各有十三間偏殿,觀音菩薩居西殿,廟院中間有戲台。
村北門前路東,有一座大王廟。廟內有三間獻殿,三間後宮,戲台一座。
村南門內路東有龍泉寺,俗稱南寺。寺院裡有大殿,有戲台,有不少石碑和柏樹。古時寺院裡有和尚,澮河南有“和尚古堆”(墓堆)。
關帝廟在日本侵略時拆掉了,南寺和大王廟是被澮水逐漸沖毀的。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天駐侯馬的日偽軍到香邑村搶掠搔擾。大部分日偽軍離村後,還有兩個偽軍要抽大煙,欺辱婦女。村民馬思誠、李黑昌、馬家喜等二十餘人,決心除掉這兩個壞蛋。一個偽軍被趕到村東跳了崖,被村民胡九用韭鐮割了頭,另一個偽軍在村南頭被李黑昌用钁頭砸碎了腦袋。訊息傳開,大快人心。
據香邑曹柏齡先生講,香邑村原有北門、南門。北門字牌上書“香邑”二字。南門上書“澮水口口”四字。

相關人士

李廷順:香邑村人,1906年生,1927年參加革命。1938年參加過曲沃秦崗戰役,1939年任通訊排長,1947年南下。革命烈士。
李基:香邑人,1924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曾任烏魯木齊市政協副主席。
常茂森:香邑人,1925年生,原侯馬市檢察院院長,已離休多年。
張英明:小名李愧,香邑人,1928年生,1947年參軍,曾在西安空軍後勤部工作,團級幹部,現住西安空軍休乾所。
馬銀奎:香邑人,1939年生,曾任臨汾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退休後居於太原。
徐梅英:香邑人,女,1938年生,農民。1957年曲沃縣動員農村青年參軍時,她積極帶頭支持未婚夫曹松令(同村人)當兵入伍,得到了領導和民眾的讚揚。1958年曲沃縣修建澮河一庫時,她擔任“花木蘭突擊隊”隊長,積極參加工地勞動。1959年,她光榮地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軍烈屬模範代表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宋慶齡等接見了與會代表併合影留念。1960年4月24日,她作為曲沃縣民兵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民兵代表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賀龍等接見了與會代表併合影留念。會上發給每個代表“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一支,水筆一支,紀念章一枚,會議紀念冊一本,她出席了朱德主持的“五.一”宴會。北京會議期間,她與革命烈士劉胡蘭的母親胡文秀住一個宿舍。1960年同時與徐梅英參加會議的有曲沃縣曲村公社書記王洪憲和新絳縣紡織廠的王春生。
1966年,徐梅英把槍枝上交了曲沃縣武裝部。
澮河,發源於翼城縣東南澮山下。西經翼城縣南,向西經絳縣、曲沃、侯馬、新絳,注於汾河。1975年侯馬建成澮河二庫(現名香邑湖)。二庫大壩位於香邑村南。1999年庫壩經過除險加固,庫容量達到2800多萬立方。多年來,澮河二庫不僅為侯馬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難以數計的效益,同時,也成了侯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特別是趙根福同志擔任該水庫主任的十多年間,各項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而今侯馬正在加大投資,開發建香邑湖旅遊風景區,它的建成必將帶動和促進侯馬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