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界寺碑文

香界寺碑文

香界寺碑文,香界寺附近,一碑立焉。其文漫滅,正面猶可強識;背面其誰奈何。

碑文

香界寺碑文香界寺碑文

一碑立焉。其文漫滅,正面猶可犟識;背面其誰奈何!好而稍錄。曰:昭示來今懸燈會唇(疑為“歷”)紀京西翠微山香界寺主持傳講沙門心典撰夫善惡二途,惟在一念。一念善而眾善相成,則上昇天界;一念惡而諸惡俱作,則下墜泥犁。此念不可不慎也!

如本山懸燈會,啟建康熙年中。相沿至今,靡替年例,來山進香。懸燈設饌以供佛僧。施食放堂,以濟幽顯。豈非一念善心所使而然能哉?茲會首吳官保等,告(疑為“浩”)推此以被將來。石勒碣以垂(或為“乘”)永從。丐余片言以紀其事。吾藕聞之君子樂與人爲善。於是久揣固陋,遂備(疑為“脩”)述其事紀啟建之端,以副其善云爾。皇清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五日

香界寺

香界寺香界寺

香界寺是八大處的第六處寺院。坐北朝南,占地近二十畝。整個寺院規模宏大,殿宇巍峨,門戶重重,構造精良。全寺建築依山取勢,層層高趨,疊疊有致,其雄偉壯麗的寺容堪為八大處諸寺之冠;其豐富珍貴的內藏也不愧為三山之首屈。
香界寺創建於代,始稱“平坡大覺寺”,後經歷代重修,先後更名為“大圓通寺”、“聖感寺”和“香界寺”。
香界寺布局嚴整,左右對稱,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殿、大乘門、天王殿、大雄殿、西方三聖殿、藏經樓。山門殿面闊三間,漢白玉券門,檐下嵌漢白玉石額,上刊“勅建香界寺”五個丹漆大字,是乾隆帝御筆。殿中對塑“哼”、“哈”二將立像,二者戎裝怒目,狀極威猛,不失“金剛力士”之孔武。

自建寺以來即為歷代帝王登山野遊休憩之所,明成祖朱棣的重臣,也曾是出家人的姚廣孝說:“平坡最幽勝,真學佛者所宜處,好游之士所必也。”所以,他在《題平坡寺》詩中讚嘆:“平坡杳杳挹西湖,徑斷樵行敗葉鋪。泉落石河滌愈急,雲歸沙樹遠疑無。夜堂風靜紓帷幔,曉井霜寒響轆轤。但得餘生辭世綱,卷衣來此曰跏趺。”

香界寺內還有一珍貴文物,即在大殿院內左右各有一通石碑,左側碑兩面分別刻清康熙帝和乾隆帝書寫的寺史碑文;右側碑石正面刻的是康熙書寫的“敬佛”兩個大字;碑陰側是一幅“大悲菩薩自在真像”的線刻,菩薩的面部雕著鬍鬚。據《法華經》說,觀世音本系男性,他是印度一位聖王的長子,名叫不珣。不珣和他的父親、弟弟都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道。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觀世音表明他“大悲”,觀自在表明他“大智”。菩薩有很多化身,能化現各種身相以“救苦救難”,化做女相只是其中一種。觀音臥女相出現,大約始自南北朝時代。

中國佛教在隋唐時達至鼎盛,廣大女性信徒需要一位接引女性的菩薩;封建社會,女性閨房中總不能掛羅漢像,當然以胸垂瓔珞,髮髻披霰,秀麗慈祥的女菩薩為適宜。有人認為,女相觀音的出現,說明大乘佛教不再認為“女身污垢”而排斥女性。還有種說法,認為男女之相乃凡夫見解,證到羅漢菩薩位後,純為金剛體,已無所喟男女之別。如此依佛法而論,香界寺碑的留須觀音線刻像也就雖特而不奇了。

千年古剎香界寺以其巍峨壯麗的殿宇樓閣,博大精深的家風範而感動著一代又一代帝王顯宦和文人墨客。他們不但頻頻往游,且多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華章。

八大處公園

八大處公園八大處公園

八大處公園地處太行之西山余脈,翠微、平坡、盧師三山之間,方圓三百三十二公頃,最高峰海拔464.8米。公園內有八座古寺(靈光寺、長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龍泉廟、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八大處”由此得名。八座古剎最早建於隋末唐初,歷經歷代修建而成。其中靈光、長安、大悲、香界、證果五寺均為皇帝敕建。靈光寺遼招仙塔中曾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毀於八國聯軍炮火,建國後經周恩來總理批准新建佛牙舍利塔。

翠微、平坡、盧師三山呈環繞狀,形似一把巨大的太師椅,形成了八大處特有的冬暖夏涼的小氣候,得益於這種特有的小氣候,八大處的自然風景綺麗動人,四季風景如畫:春天,滿山遍野的杏花、桃花、迎春、連翹等紛紛盛開,團團簇簇,煞是好看;夏天,峰巒疊翠,蒼秀清雅,鳥啼鵑囀,流泉汩汩;秋天,十多萬株黃櫨、火炬、元寶楓等各種紅葉樹種,秋霜過後,滿山流丹,處處好看;進入寒冬,銀裝素裹,積雪凝素。公園土質肥沃,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97.2%。
八大處公園是由三山環抱,因保存完好的八座古剎而得名,又以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聞名遐爾,古人即贊曰“三山如華屋,八剎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則如屋外花園”又有雲“香山之美在於人工,八大處之美在於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過於西山諸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