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濃奶白鯽魚湯

香濃奶白鯽魚湯

簡介 菜譜物語————奶白鯽魚湯 鯽魚的藥用價值極高,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另外,鯽魚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對肌膚的彈力纖維構成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尤其對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早期皺紋,有奇特的緩解功效。所以,尤其是女性朋友們,常喝鯽魚湯很有好處。不過豆腐消化慢,小兒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豆腐含嘌呤較多,痛風病人及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慎食。鯽魚湯的做法有很多種今天魚魚做了豆腐鯽魚湯奉上。 菜品口味:清淡,主要工藝:燒,所需時間:三刻鐘,製作難度:簡單,所用廚具:煮鍋·

食材明細

鯽魚3條、水豆腐適量、薑絲適量、香菜適量、蔥適量。

製作步驟

1. 將鯽魚殺好,放鹽將魚兩面塗抹,放入少量料酒,醃15分鐘;起鍋燒熱,放油,將魚放入鍋里慢煎,煎至魚兩面呈金黃色為止

2. 將魚用盤裝好;往鍋里加入清水,燒開後,放入煎好的魚和薑絲,一會再放入豆腐。

3. 湯燒開後,改小火煲20分鐘加入蔥花,香菜即可。奶白鯽魚湯做法小貼士

煎魚注意事項(待油燒熱時,將魚放入,魚皮煎至金黃色時再翻動,如果油還未熱就放魚,如果油還未熱就放魚,就很容易使魚皮粘在鍋上。

鯽魚的藥用價值

鯽魚一名鮒魚,收載於《名醫別錄》。供食用,亦作藥用。

美食性味

甘、溫,無毒。

美食成分

含蛋白質13%,脂肪1.1%,以及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B,菸酸等。

美食功用

主虛羸,溫中下氣。主要用於利水,治水腫;燒存性治療胃腸道出血及嘔吐反胃;外用解毒、消炎、治癰瘡。

體虛浮腫(包括慢性腎炎、營養不良性浮腫等):

大活鯽魚1尾,去腸雜,另用商陸(切如豆粒大)、赤小豆各12克,填入魚肚內,用線縛定,放鍋內(不用鹽,可加糖少許)加水,煮至熟爛,不吃魚,只飲其湯,間日服一劑,共服3—4劑,小便利即愈。

腸風下血,噤口血痢,走馬牙疳,齒齦衄血:

大活鯽魚1尾去腸留鱗,五倍子、明礬各6克研末,填入魚腹,以黃泥封固燒存性,研為細末(或為丸),以黃酒送下,每服3克,一日3次。

翻胃吐食:

大鯽魚1尾,去腸留鱗,魚腹填入蒼朮12克,綠礬(皂礬)6克,黃泥封,燒存性研末,每次米粥湯送服3克,一日2次。

膈氣嘔吐(包括胃或食道癌初期):

大活鯽魚1尾,去腸留鱗,大蒜切細,填入魚腹,紙包泥封,燒存性,研成細末(或為丸),每服3克,以米湯送下,一日2—3次。

一切惡瘡,臁瘡、翻花瘡(乳癌):

需先取大活鯽魚肉,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於患處,每3—4小時更換1次。

各種瘡癤,癰疽:

鯽魚膏塗在紙上或布上敷貼患部,每日更換1次。《鯽魚膏製法:取鯽瓜子(小鯽魚)90—120克,麻油500毫升,先將麻油煮沸,然後投入小鯽魚,熬至魚枯後,去渣過濾,加入黃蠟適量,俟其溶化後離火,冷凝即成軟膏備用》

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

清燉鮮活鯽魚(可加鹽少許),令小兒喝湯吃魚,可使麻疹透發良好,早發早回、縮短病程、避免並發病。

產婦乳汁缺少:

鮮活鯽魚1尾(約90—120克),與豬蹄爪1個同煮,連湯食之。每日1劑,連服2—3劑,可使乳汁如泉涌。

婦女崩中帶下(包括子宮癌等):

鯽魚或鯉魚等魚鱗甲,文火熬成魚鱗膠,每服30克,以溫酒兌水化服(四川民間資料)。(按:此種魚鱗膠不僅能治崩中帶下,且對於血友病以及出血性諸症均有良好作用。建議水產部門、魚類加工廠綜合利用,收集魚鱗,熬制魚鱗膠,供應醫藥部門,為人民醫療服務。)

婦女血崩:

活鯽魚1尾(約長4~5寸),去腸雜,腹內納入當歸9克,血竭、乳香各3克,泥封燒存性,研成細末,用溫黃酒送服。每服3克,一日2次。

腹水,浮腫(慢性腎炎、肝病腹水等):

活鯽魚1尾,去腸不去鱗,冬瓜1個,切開一頭,去內瓤及子,將鯽魚放入,略加姜、蔥、黃酒,再加入赤豆30克,用切開之蓋蓋好,以竹籤釘牢,放砂鍋內,加水,燉3—5小時,喝湯,吃魚及瓜,最好淡吃,或吃時略加糖醋,每日一劑,連吃或間日吃一劑,七劑為一療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